-
1 # 李曉偉
-
2 # -喜力-
其實好多都是小編為了博取眼球杜撰出來的資料和訊息,官方也沒公佈太多J20的訊息,大多的訊息基本上都來自網路的以訛傳訛,更有人傳出一架J20吊打一個F22中隊,一艘遼寧艦單挑整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豪言壯語,大家只能多學習些軍事知識網路上的段子只有靠自己去辨別了別太認真。
-
3 # 威吶解析
關於四代戰鬥機與三代戰鬥機在軍事演習或者對抗演練中的戰損比動輒1:10+以上,甚至有報道說美國F-22戰鬥機在對抗中有過1:144戰損比的驚人資料!有些網友疑惑為何一架F-22最多隻帶8枚導彈卻有1:144這麼驚人的戰損比,其實這有些誤解。報道中所說的戰損比是一架戰機在多次對抗、或者多架戰機多次對抗中的“累計戰果”!殲-20在對抗中的1:10+以上的戰損比是累計戰果!
之前有媒體報道殲-20戰鬥機在與其他三代戰機的對抗中戰損比達到1:10以上,而根據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情況,殲-20可以攜帶4中兩近共6枚空空導彈,很明顯這是殲-20在多次演練中與三代戰機的累積戰果!相比對於三代戰機,四代機憑藉超高的隱身效能、先進的探測和電子系統,可以在先敵發現、先敵攻擊,往往在三代戰鬥機還沒有發現之前,就被四代戰鬥機發射的中遠端空空導彈擊落!即使沒有達到遠端擊落的目標,一旦進入近距離格鬥環節,四代戰鬥機往往也佔據優勢地位!在遠、近距離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四代機與三代機對抗中“變態”的戰損比就可以理解了!四代戰鬥機隱身能力強、極難被發現!先進的電子系統,對四代機而言如虎添翼!
三、四代戰鬥機的對抗中,三代戰機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三代戰機可以透過掛載電子壓制吊艙、先進紅外探測吊艙等“外掛”實現對四代機的反制!美國的EA-18G“咆哮者”就是透過這種手段成功“擊落”了不可一世的F-22戰鬥機,而據稱殲-16戰鬥機也是透過類似的方法戰勝了殲-20戰鬥機(成功迫使殲-20退出戰場,而不是“擊落”)。“咆哮者”的裝備一覽EA-18G的戰果標誌:“擊落”F-22戰鬥機一架!殲轟-7電子戰版本,翼下掛載了電子壓制吊艙
殲-20、F-22等四代戰鬥機的戰鬥力毋庸置疑,相對於其他三代、三代+等戰鬥機的優勢也十分明顯,但是高效能也造成了高成本!即使美國這樣的的超級大國也僅裝備了180多架F-22戰鬥機,因此,四代戰鬥機的作用是透過自身優勢奪取制空權、對重要戰役/戰略目標進行突襲打擊,類似“二戰”期間動輒上百架、幾百架戰鬥機“混戰”的場景,四代機是很難出現的!當然,如果再出現“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切皆有可能!財大氣粗的美國也不能“任性”裝備F-22戰鬥機
殲-20戰鬥機在演練中的突出表現,戰機本身的技術、效能優勢不可或缺,但飛行員的個人戰鬥素養也是重要因素。殲-20戰鬥機目前已小批次裝備,駕駛殲-20戰鬥機的飛行員都是各主力部隊精挑細選、層層淘汰留下來的“極品”,就算是駕駛三代戰機,在演練可能也會有不錯的戰果!四代戰鬥機的飛行員也都不是“等閒之輩”!
-
4 # 春江湖水
看過一期節目!裡面介紹說美軍計劃把B1-B戰略轟炸機稍加改裝後.掛載數十枚改進增程型AIM-120空空導彈!充當空中武器平臺!跟在F22後面保持一定安全距離!一旦F22的導彈使用完畢!就由B1-B發射增程彈.火控引導還是由F22中繼完成!
-
5 # 戰武奇兵
首先這種資料只是說明四代機與三代機的差距而已,並不帶表其真正的作戰效能,誰敢也不敢保證在真正的戰鬥中就會出現這種資料。
話說回來,J-20掛彈6枚又不是直接一架J-20與20架三代機戰鬥,這樣的話按這種演算法最多隻能到1:6的戰損比。實際上包括美軍F-22這些資料只是透過理論資料與空戰模擬得出來的。
比如起飛一架J20,另外起飛一到兩架三代機,然後在空中進行多個回合的模擬空戰,然後透過空戰的資料算出戰損比。個人感覺四代機同時打的多了可能做不到,因為即便它有隱身效能的優勢,但是它的載彈量在這裡限制著,不可能同時跟多架三代機纏鬥,如果是近距離格鬥那其隱身性就基本可以拋開不談了。
而四代機(國外五代)就是要靠著自身的隱身效能和超視距作戰來碾壓已經過時的三代機,這也是為什麼三代機生產線正在慢慢開始關閉,繼而會出現逐漸被四代機所取代的局面。
-
6 # 新晴辛靜
模擬空戰只出動一架戰機?
十架殲20迎戰,對方40架……殲20損失1架,對方損失20架後逃走了!結果就出來了
-
7 # 嘯鷹評
j-20掛彈六枚,在模擬空戰中戰損比卻是1:10。甚至於f22都打出個1:144的驕人戰績。
那麼這個戰損比是怎麼來的呢?要知道就哪怕每一發導彈消滅兩個敵人,導彈都有點不夠啊。
但是這個有問題嗎?五架殲20迎擊。然後幹掉了敵方十架戰鬥機,己方損失一架殲20戰損比為1:10。
畢竟這說的又不是一架戰鬥機,出去一趟能幹掉十架戰鬥機回來。那不是戰鬥機是星際戰艦.....
至於美國的那個1:144,4架,22出去了,幹掉了12個f15f18,f16之類的,然後己方無一損失,接著下一輪又幹掉12個,繼續還幹12個就這麼進行了12輪以後幹掉144個敵機,終於被幹掉了一個。
那麼戰損比就是1:144。
這東西沒問題呀
-
8 # 軍武資料庫
這個詞彙啊,其實是軍迷生造出來的,並沒有真正的“戰損比”這個術語。
不信的話可以百度一下“戰損比”這個詞彙,相信大家是一無所獲的。
“戰損比”這個詞是各種吹在寫文章的時候為了鼓吹某一型號武器有多麼牛逼然後就寫出了一個多少比多少的一個數值。吹的多了,就好像有這麼一個詞來著。
最接近“戰損比”的詞彙叫做“戰鬥損失交換比(combat loss exchange ratio)”但要注意的是,這個詞彙依舊不是大家所言之鑿鑿的“戰損比”,“戰鬥損失交換比”是事後統計的一個說法。通常用在真正的戰鬥和演習過程中。用的是全域性統計的方式進行計算。
例如美軍公佈的戰鬥損失交換比:在北韓戰場上美軍戰機和敵軍戰機的損失交換比為1:4。也就是說每有一架美軍飛機損失則會有四架對方飛機遭到損失。
這裡被擊落包括了飛機對飛機之間的戰鬥中被擊毀也包括了地面炮火擊毀飛機,甚至還包括了飛行員失誤造成的戰機非戰鬥墜毀。這是一個時間戰爭段內的統計資料。
後來這些統計手段也用在軍事演習上,雙方對抗所造成的損失比率都會進行統計計算。
但要十分注意的一點是,即便有類似於2006年6月在阿拉斯加的北方運動期間,在模擬戰鬥演習中,第94架FS的12架F-22擊落了108名對手而沒有任何損失。的案例也不能單純的歸算所謂的“戰損比”,要知道現代戰場上早就不是兩種武器系統單獨對決的境地了。例如空戰,脫離了預警機和地面雷達引導的戰鬥機基本上是無法戰鬥的。
所以說就“模擬空戰中戰損比1:10、1:20”這樣的說法其實就相當外行了。
在模擬計算中,不會計算戰損比,但是會計算戰勝率。
這是一個綜合了戰鬥機效能和武器系統等數百項引數的有限元分析。
通常會給出某一個一個機型對另外一個機的獲勝機率(也不是戰損比)。
例如F-22對Su-27在視距內空戰獲勝率為91%。這樣按照所謂的戰損比來說差不多是1:1,是不是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高。而法國的陣風和Su-27的獲勝率為50%,也就是一半對一半,至於誰能打下對方——看上帝的安排。
那麼模擬空戰中,損失計算是怎麼回事?
首先模擬空戰中“模擬”是什麼意思——不是兩架飛機在空中比劃比劃就完事的,而是假定了一個戰爭趨勢和作戰環境。例如今年10月13日美國的DACT空戰訓練:這次空戰訓練假設了歐洲戰爭爆發,各個盟國的各種戰機升空進行戰鬥。演習由駐守英國萊肯希思空軍基地的第48戰機聯隊主辦,美軍現役第4代及第5代戰機均有參加這次模擬空戰。
在戰鬥中不僅僅要有紅藍雙方的對抗空戰也有躲避地面炮火、攻擊地面目標、進行偵查和援護的作戰動作……
整體上空戰訓練的目的在於打磨4代和5代戰鬥機之間的戰術配合動作,並磨合歐洲盟國之間的統一戰鬥協調能力。
這種模擬僅僅是戰爭態勢的模擬,是戰爭推演的一個部分。而戰機之間的抗衡只是這次模擬空戰的一個很小部分。也並不是奧運會選手一樣我要看某一方打下了多少飛機,記住演習並不是玩電子遊戲爬天梯。
-
9 # 國平軍史
本屆珠海航展上,殲-20做了精彩的飛行表演,期間,打開了隱藏在機腹的內建彈艙,兩個主彈艙內的4枚霹靂-15中遠端空空導彈,以及兩個側彈艙內2枚霹靂-10近距格鬥彈,總共6枚空空導彈展露無遺。
那麼問題來了,殲-20在隱身作戰模式下,總共才6枚空空導彈,在模擬空戰中所謂的戰損比1:10甚至1:20,是不是合理,這組資料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
一般人眼中,殲-20每次出戰,僅攜帶6枚中近程空空導彈,能取得全勝當在意料中,但1:10甚至1:20的戰績,不免讓人困惑,難不成殲-20的一枚導彈能打下兩架戰機來,否則,無論如何6枚空空導彈,怎麼能取得1:10甚至1:20的空戰成績。
由於殲-20採用隱身作戰模式,內建彈艙只能攜帶6枚近中程空空導彈,因此取得模擬空戰中戰損比1:10甚至1:20,應該不是一次出動的作戰成績,以一發導彈打下一架戰機計算,殲-20也只能打下6架戰機,況且,在戰時不可能每枚導彈都能保證打下一架戰機。
因此,所謂的戰損比非常有可能就是同一架戰機,在多次模擬空戰中,幹掉對方的戰機,事實上是個疊加過程,而非一錘子買賣。
在無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的導引下,隱身戰鬥機和非隱身戰鬥機,一般是隱身戰鬥機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就掌控了戰場的主動權,非隱身戰鬥機就剩下捱打的份了。
非隱身戰鬥機,要戰勝隱身戰鬥機,非得有己方預警機和地面反隱身雷達的指揮,方有可能實現,否則,與隱身戰鬥機之間存有技術鴻溝,要打敗隱身戰鬥機,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綜上,殲20掛彈6枚,在模擬空戰中戰損比1:10,甚至1:20,應該不是一次空戰的結果,而是數次空戰疊加的資料,繼續與非隱身戰鬥機打下去,取得的戰損比還會持續升高。
-
10 # 一坑四彈
正常啊,去年的金頭盔還打出來42:0的結果,都能解釋的過去,也合情合理。
模擬空戰要講規則,這個比分我是不知道在什麼規則下打出來的,是1v1,1v4還是機群混戰誰打了算誰的。
殲20掛彈6枚,模擬空戰即使按擊落制打出來一局1:10、1:20也不是不可能。擊落制是指空戰中擊落對方獲勝,誰先鎖定、發射誰就贏。當然這要結合條件判定結果,要看飛行引數和ACMI吊艙資料,覆盤推演,評估後也會修正,結果雙方都要簽字確認,有爭議導演組仲裁。
大型軍事演習規模很大的,上圖是美國“紅旗”軍演
中距近距分開算
一般的規則都是從中距打到格鬥,中距上的結果不計入近距,我在中距上把你幹掉了,算一次,近距又把你幹掉了,也算一次。考慮的是使用了不同的導彈,不同的戰術,但中距上你把我鎖定了10次,只算一次,因為你沒那麼多導彈。
格鬥時間
戰鬥機模擬空戰不會雙方一個回合打完收工,戰鬥機的燃油剩的還多,用的導彈也是訓練彈,軟體復位一下就能接著用。這時候一次升空就會較量好幾個回合,上一個回合分出勝負,雙方退出戰場,然後再來一個回合。一般,一個回合也就幾分鐘的事,最長也不過十來分鐘,一個起落戰個三四次正常。
復活點
機群作戰會設定復活點,判擊落的飛機會被通知退出戰場,跑去復活點逛一圈,然後可以重新投入戰鬥。說起來有點像電腦遊戲,但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美國紅旗軍演
一般模擬空戰就是這個套路,仔細研究下美國的“紅旗”軍演規則就知道了,美國也是這個打法。中國的對抗演習“金頭盔”,“天鷹杯”就是模仿的“紅旗”軍演。
所以,這個模擬對抗結果並不意外,殲20和三代機交手一個回合幹掉三五架,模擬幾個回合就行麼。殲20在戰鬥力上對三代機擁有碾壓的優勢,這種模擬對抗殲20橫掃三代機如砍瓜切菜,一波流,速推局。美帝F22還打過144:1的比分。
-
11 # 地質遺蹟探秘
模擬系統是一個非常強大而又貼近實戰你係統。這裡的戰損比,既有武器優勢形成的,如先敵發現,先敵攻擊,又有戰術層面因素,如誘敵深入,圍而殲之,還有戰略運用,攻擊對方預警機,加油機,地面雷達,使對方機群失去戰鬥力。是一種類似下棋的戰鬥,是一種策略的綜合運用。
-
12 # Randy223384364
都說了是戰損比啊!誰跟你說是一架打下20架,是說一方損失了20架,另一方才損失一架,但總共的架次沒說,多少場也沒說。
-
13 # 葉飄刀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弄清楚空戰中的戰損比是如何計算的。
在模擬空戰演習中的戰損比按現在的話來說,是一個大資料的模型,是根據整場模擬演習多次對抗得出的一個數據統計,而並非是一架飛機,一次對抗的結果。
在看各種軍演結果之中,常常會看到五代機對四代機出現一比幾十這樣極為誇張的戰損比,但這並不是說一架五代機升空之後,就可以同時在面對幾十架四代機的情況下,就可以一比幾十的將其全部擊落,畢竟沒有任何一款五代機可以攜帶如此多的空戰武器。
而且還有一點需要明白的是,如今的五代機對於四代機雖然優勢明顯,近乎碾壓,但其並非是無敵的,也就是說五代機對上四代機的時候,仍然有被擊落的可能。
那麼如果僅僅是一次空中格鬥,那麼也有可能出現,五代機在一對一的情況下被四代機擊落的情況。畢竟空戰之中除了飛機的代差之外,飛行員的技術與經驗,在臨場的應變與選擇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五代機同樣可能存在被四代機擊落的可能,那麼如果出現五代機一開始就被擊落的情況,是否可以得出五代機對上四代機的勝率為零,當然結果不是如此簡單。
所以模擬空戰中的戰損比,實際上是在模擬中進行了多次的空戰,五代機與各種四代機進行了格鬥,最終按雙方的戰鬥損失情況,在根據一些資料進行測算後得出的一個大致的結果。
比如戰損比是1比20,你可以理解為大概每損失一架殲20可以擊落大概20架四代機,但並不是說,任何一架五代機升空就能一次性幹掉對方20架四代機的。也有可能五代機一架敵機都沒有擊落,自己就被幹掉了。
-
14 # 肥胖西瓜
殲20就算導彈打光,也可以為後方的戰機當遠端雷達,導彈可以從後面的戰機上源源不斷的發射出來,由殲20引導攻擊敵機
回覆列表
隱身飛機的交換比不是一次空戰
而是一次完整的空中戰役,你們認為交換比就是殲20發射完6枚導彈空戰就結束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既然是打仗肯定是一次完整的戰役。
導彈發射完畢是要回去裝填的,不是說你一架戰機導彈發射完畢這次空戰就結束了,而是完整的一次空中戰役算出來的交換比它不是說按導彈數量來算交換比的,畢竟你的導彈也不是百分百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