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梔子花的品茗南冥

    “滑鼠”的標準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它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38年的歷史了。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滑鼠的介面型別:滑鼠按介面型別可分為序列滑鼠、PS/2滑鼠、匯流排滑鼠三種。序列滑鼠是透過序列口與計算機相連,有9針介面和25針介面兩種。PS/2滑鼠透過一個六針微型DIN介面與計算機相連,它與鍵盤的介面非常相似,使用時注意區分。匯流排滑鼠的介面在匯流排介面卡上。

    滑鼠的工作原理:滑鼠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機械滑鼠和光電滑鼠。機械滑鼠主要由滾球、輥柱和光柵訊號感測器組成。當你拖動滑鼠時,帶動滾球轉動,滾球又帶動輥柱轉動,裝在輥柱端部的光柵訊號感測器產生的光電脈衝訊號反映出滑鼠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變化,再透過電腦程式的處理和轉換來控制螢幕上游標箭頭的移動。光電滑鼠器是透過檢測滑鼠器的位移,將位移訊號轉換為電脈衝訊號,再透過程式的處理和轉換來控制螢幕上的游標箭頭的移動。光電滑鼠用光電感測器代替了滾球。這類感測器需要特製的、帶有條紋或點狀圖案的墊板配合使用。

    另外,滑鼠還可按外形分為兩鍵滑鼠、三鍵滑鼠、滾軸滑鼠和感應滑鼠,兩鍵滑鼠和三鍵滑鼠的左右按鍵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況下,我們用不著三鍵滑鼠的中間按鍵,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軟體時(如AutoCAD等),這個鍵也會起一些作用;滾軸滑鼠和感應滑鼠在膝上型電腦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轉動滑鼠中間的小圓球,或在感應板上移動手指,游標就會向相應方向移動,當游標到達預定位置時,按一下滑鼠或感應板,就可執行相應功能。

    無線滑鼠和3D滑鼠:新出現無線滑鼠和3D振動滑鼠都是比較新穎的滑鼠。無線滑鼠器是為了適應大螢幕顯示器而生產的。所謂“無線”,即沒有電線連線,而是採用二節七號電池無線搖控,滑鼠器有自動休眠功能,電池可用上一年,接收範圍在1.8米以內。3D振動滑鼠是一種新型的滑鼠器,它不僅可以當作普通的滑鼠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具有全方位立體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後、左、右、上、下六個移動方向,而且可以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動方向。

    (2)外形和普通滑鼠不同。一般由一個扇形的底座和一個能夠活動的控制器構成。

    (3)具有振動功能,即觸覺回饋功能。玩某些遊戲時,當你被敵人擊中時,你會感覺到你的滑鼠也振動了。

    (4)是真正的三鍵式滑鼠。無論DOS或Windows環境下,滑鼠的中間鍵和右鍵都大派用場。

    滑鼠發展里程碑:

    .1968年,滑鼠的原型誕生;

    .1981年,第一隻商業化滑鼠誕生,仍舊是機械滑鼠,出現滾球滑鼠;

    .1983年,羅技發明了第一隻光學機械式滑鼠,成為日後的行業標準;

    .80年代初出現了第一代光電滑鼠,它需要特殊的有柵格的滑鼠墊,過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範圍;

    .1999年,微軟公司與安捷倫公司合作釋出了IntelliEye光學引擎,以及第一隻光學滑鼠。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個滑鼠誕生於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設計滑鼠的初衷就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他製作的滑鼠是一隻小木頭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並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訊號,訊號經計算機處理,螢幕上的游標就可以移動。自此,滑鼠和PC就結下了那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不解之緣。

    自從有了計算機,鍵盤就一直陪伴著它,也一直扮演著主要輸入裝置的角色。用鍵盤打字確實不錯,但用來移動游標時,就顯示出其侷限性了。於是,就職於美國航空航天局整天與計算機打交道的恩格爾伯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是否可以用“點控”的方法代替敲擊鍵盤呢?

    經過多年努力,在1982年,恩格爾伯特的想法總算變為現實:一種名為“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的產品問世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控制螢幕上游標的移動,二是代替回車鍵。不過,它的名字太長,實在不便稱呼。

    一天,在恩格爾伯特工作的實驗室中,一個“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從電腦桌上掉下來,由於有連線與主機相連,它就懸在半空,從側面看恰似一隻拖著長尾巴的老鼠,此景觸發了恩格爾伯特的靈感,於是,“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便有了“Mouse”(老鼠)這個名稱。當“Mouse”這種計算機輸入裝置在中國使用後,人們將它譯為“滑鼠”,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這種裝置的外觀和功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待兒回家時再喊您一聲親愛的媽媽。是什麼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