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花與尚娜

    第一階段五六十年代,娛樂產業起步階段。

    香港起步比臺灣早,當時由邵逸夫兄弟所創辦“邵氏兄弟公司”在青水灣以32萬買下大塊地皮建立邵氏影城,即後來的無線電視影城。從此掀開了香港的影視娛樂來業,邵氏影城自建成以來,共拍攝超過一千套電影和電視劇。而臺灣當時因各種原因,對娛樂娛樂業的稽核非常嚴格,所以娛樂產業遠不及香港。

    第二階段七八十年代,港臺兩地娛樂事業百花爭豔。

    七十年代之後,臺灣娛樂業迎來春天,特別歌壇發展迅速。齊奏,童安格,李宗盛,羅大右等大批創作型歌手爭相出現,以及後來紅遍亞洲的歌壇天后鄧麗君都在那個年代迅速掘起。臺灣深厚的文化底蘊令歌壇大放異彩。《酒幹倘買無》《我想有個家》《明天會更好》《讓生命等候》等歌曲,既有深刻意義,又能朗朗上口,深受歌迷喜愛。香港文化底蘊不及臺灣,但娛樂傳媒行業極之發達,張譚爭霸,以及後期的香港四大天,都是媒體炒作的產物。娛樂傳媒(俗稱狗仔隊),專門窺探娛樂圈藝人私生活,它可以讓一個藝人一夜爆紅,亦可以讓人瞬間跌入谷底。此期間,香港和臺灣娛樂事業各領風騷,不相伯仲。

    第三階段九十年代後,大勢所趨。

    九十年代後,內地娛樂事業發展強勁,迅速取代港臺娛樂事業龍頭地位,港臺兩地藝人爭相到大陸發展。香港的迴歸令香港藝人與內地有更多的合作空間,香港歌影視界全面超越臺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店傳菜員,很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