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子趙小昭
-
2 # 七賢一凡
謝邀!現在國家也十分重視這個問題,各校都配備了保安。因為校園暴力發生在學校,弱勢學生家長是毫無辦法的,肇事學生大多是不愛學習,長期養成的惡習也很難改掉,教師又沒有懲戒的權利,一部分是家長根本就管不了,另一部分是家長有權有勢有錢,還縱容孩子,到學校找事,所以校園暴力才會頻繁發生。
-
3 # 史廖未籍
首先,校園暴力是現代社會比較常見的問題,其實遭遇了校園暴力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情和帶給孩子的後遺症。
其次,我們就要多和孩子溝通,告訴他,遇到這種事情第一件事要告訴爸爸媽媽,不要自己解決或心裡憋著。要從小教會他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時家長本身也要學會和孩子溝通。
最後,如果校園暴力帶給了孩子後遺症,那就最好轉校,並帶其出去旅遊散心,盡力去修復孩子內心的創傷。
-
4 # 樹媽和嘰小歪
校園暴力,又叫校園霸凌,應該被正視而不是一筆帶過,讓孩子做一個有底線的人,拿出正氣震懾或者透過反擊來保護自己。
根據這個定義,那其實校園霸凌現象相當普遍了,每個人可能都遇到過。但在國內強調“中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環境裡,老師一般也不會過多幹涉,因此校園霸凌通常被稱作小孩子不懂事而被模糊化。
這時候,家長的態度相當關鍵。如果孩子回家告訴你我今天被欺負了,家長不以為然覺得沒什麼。孩子就會以為忍氣吞聲是正確的態度,被欺負了應該逆來順受,也不知道該怎麼保護自己的權益,變成一個更容易被欺負的老實人,結果更容易被霸凌。長期處於這種壓抑的狀態沒有宣洩機制,心理很容易出現問題,一旦爆發後果可能更嚴重。
所以,正確的態度是讓孩子直麵霸凌者,擺出我拒絕被霸凌的姿態,讓別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實際上霸凌者自身也是欺軟怕硬的,只要你不合作,他們下次就會尋找其他的軟柿子。
如果需要的話,家長也應該出面到學校參與到暴力事件的解決中去,讓孩子知道家長永遠是自己的堅強後盾,也讓霸凌者進一步認識到這一家人都是不好惹的。當然,如果能接觸到霸凌者的父母,其實最好也溝通一下。因為霸凌行為的出現,反映的是孩子缺乏關愛陪伴和積極的引導,如果能引起霸凌者家長的反思和改變,從根本上解決校園霸凌行為,是最好的。
-
5 # 幸福青鳥28
2018年4月27日發生在陝西榆林的的校園暴力事件,造成19名學生受傷,7人死亡。行兇者為曾經就讀該校的一名90後學生,因當初就讀該校時,受到校園欺凌,心理造成扭曲,心生報復,向多名無辜的學生伸出了屠刀。
校園暴力,屢見不鮮,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作為家長,除了教育子女不要成為施暴者,還要教會孩子在遭遇到校園暴力時如何保護自己。那麼,具體應該在哪些方面教育孩子呢?
首先,可以利用網路上的資源,比如安全平臺,定期讓孩子觀看應對校園暴力的影片。這樣要比單純的說教有用。
其次,要多關心孩子的校園生活,告訴孩子在遭遇校園暴力時,第一時間要告訴父母、學校和老師。
再次,可以讓孩子學一些防身技能,提高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
還要告訴孩子一些安全常識。比如不要走偏僻的小路,也不要單獨行走,放學要早些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更不要去一些不好的場所。降低遭遇暴力的機率。
如果遭遇到危險時,要以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為主,可以捨棄錢財。像警察或者路人求助。
最後,教育孩子,運用智商與壞人周旋, 不要激怒壞人。
-
6 # 跟老胡聊聊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現在越來越嚴重了,校園暴力也稱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
作為家長首先要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孩子的法律觀念,多跟孩子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多觀察。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出現徵兆的。及時瞭解及時解決讓孩子健康成長!
還要告訴孩子們任何人在學校或者校外,無故傷害或者辱罵自己的行為是要付法律責任的,自己的隱瞞退讓只會讓自己收到更多的傷害。
教會孩子如何尋求幫助,如何維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
7 # 皮皮羊
不論國內還是國外,校園霸凌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些容易成為受欺凌者的孩子,往往都具有內向、膽小、隱忍等性格特點。他們常常獨來獨往,沒有朋友或者是沒有長期穩定的友誼關係。
這樣的性格和習慣不僅容易使孩子成為被霸凌的物件,而且由於他們不敢也不知如何對霸凌者說“不”,助長了對方的氣焰,讓霸凌一次次得逞。儘管教育和司法部門一直都在積極完善措施,防範和制止校園霸凌。但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才能防止孩子不被霸凌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邁出防霸凌的第一步——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不公平堅決說“不”。
Speak for Yourself“為自己發言”,是澳洲教育價值觀裡很重要的一條。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時刻都貫徹著這條價值觀,並會不失時機地這樣引導孩子:
某天Group Time(團體時間)的時候,班上的全部孩子都坐好後,A男孩兒突然舉手表示自己有事要說。他有點生氣,大聲地說“我們很想知道為什麼M女孩兒總是對男孩子們很兇?”其他孩子聽了,全都將目光轉向了M,這讓有些迷惘。
我想幫助A具體化他的“控訴”,於是便問:“M什麼時候對男孩子們很兇了呢?”
“她們在玩兒的時候,我問她‘我能不能一起玩兒?’”A回答道。
這時,另外兩個男孩兒也表示在與M打交道時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於是我轉向M:“你能告訴他們為什麼嗎?”
M說:“男孩子太吵了!”
我補充問道:“如果男孩子們想知道你在玩兒什麼、可否一起玩兒的時候,你希望他們怎麼做?”
M幾乎不假思索:“我希望他們能學會聽我說話!”
“你希望他們能聽你說你在玩兒什麼以及如何玩兒?”我跟著確認。
“是的!”
我再一次轉向A:“剛才M說了她為什麼對男孩子兇,你聽到了嗎?
“聽到了。”
“那下次你可以怎麼做呢?”
“先聽M說她怎麼玩兒。”
“那你希望M怎麼跟你說話,是大聲對你吼,還是友好地低聲說呢?”我繼續引導。
“友好地低聲說。”A現在似乎明白了。
於是我問M:“下次男孩子們問你在玩兒什麼時,你應該如何對他們說,是大聲地吼,還是友好地低聲說?”
“友好地低聲說。”M也想通了,整件事圓滿解決。
我並不完全清楚到底A和M衝突的原因和經過,但是A面對整件事的表現卻讓我很是滿意——一個只有5歲的男孩在面對自己被不友好對待時,能夠透過清楚、有力、恰當的方式去陳述自己的不滿。
而反觀我們周圍,同齡的孩子在遇到被不友好對待時,又是如何迴應的?是罵人、發脾氣、甚至動手,還是忍下怨氣走開,又或者去找老師和家長告狀?很少會有孩子會像A那樣成熟地處理問題——A懂得為自己發言,拒絕被不友好的對待。而事件的另一方M也同樣懂得為自己發言、辯護,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期望。
看到兩個孩子的表現,我很是欣慰。我們一直都在支援和鼓勵孩子為自己發言,因為這邁出了捍衛自己的第一步。能夠為自己發言,清楚有力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就至少已經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個“軟柿子”。
說回國內的爸爸媽媽,面對不公平、不友好,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哪些捍衛自己的方法呢?
❶ 大聲地告訴對方‘停!’,並教給孩子“停”的手式。
❷ 幫助孩子簡單反思是否喜歡對方的行為,例如:“你喜歡他搶你的玩具嗎?”答案當然是不喜歡。
❸ 明確孩子不喜歡的是什麼——“你不喜歡他做什麼?”,引導孩子說出“我不喜歡他打我”、“我不喜歡他推到我的積木”、“我不喜歡他說我是笨豬”……
❹ 給出不喜歡的理由——“為什麼你不喜歡ta這樣做?”幫助孩子完善理由,清晰地表達對方的行為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例如:
“我不喜歡你打我,因為這樣我會受傷。”
“我不喜歡你推倒我的積木,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搭好的,你這樣做讓我很生氣。”
“我不喜歡你說我是‘笨豬’,因為我不是。”……
❺ 學會提要求——“那你希望他怎麼做?”你還要讓孩子學會用肯定式表達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而非否定式,例如:
“我要你對我友好”,而不是說“我希望你不要打我”。
“我要你把我的積木重新搭好”,而不是說“我希望你不要推倒我的積木”。
“我要你尊重我”,而不是說“我希望你不要叫我‘笨豬’”。
……
用肯定式表達的好處是:你能清楚有力地表達要對方做什麼,這樣對方才有可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執行。而否定式往往只是告訴對方不要做什麼,卻沒有明確要做什麼,例如:不要叫我“笨豬”,那意思是可以叫我“傻瓜”?顯然不是。
總結上述5點,進行角色扮演——父母假裝是挑釁的一方。以被人推倒積木為例,引導孩子表達出全部:
“停!我不喜歡你推到我的積木,因為這是我花了很多時間搭好的,你這樣做我很生氣,我要你把它們重新搭好。”
這樣模擬幾次,孩子便能做到第一至第三步——喊停、想明白並告訴對方自己不喜歡ta的行為。然後再逐漸引導孩子說出第四步“理由”和第五步“要求”。
當一個人能夠為自己發言時,ta的內心是有底氣捍衛自己的尊嚴和權利的。這樣的人,還有可能輕易成為被霸凌的物件嗎?
-
8 # 皓
當遇到校園暴力時
1.要冷靜,不要慌張,觀察雙方的力量情況,再製定策略,奮起反抗或者尋求幫助。不能妥協,助長校園暴力。
2.注意,人身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3.第一時間向學校反應,必要時拿起法律武器
-
9 # 1號么Sir
學校組識安全教育,引道學生不關在學校或放學的路上有什麼問題,向老師和家長說,家長要舉動和教師互相聯絡,瞭解學生的情況,才能被免校園暴力傾向,但度極不了的,不是個個孩子都聽話
-
10 # 倔倔倔
受害者一般都是比較內向,不善交友,自卑等等,這種孩子。施暴者往往比較活躍,狐朋狗友呼來喝去,都是以多欺少,對於一個無還手之力的弱勢的人,他們自然有恃無恐。
不管是施暴者,還是受害者,都和自身的家庭成長環境是分不開的。
所以,父母養育子女,要認真的、有責任心的對待生命,不要以任何藉口推辭和不管不顧,所以,我覺得,校園暴力的首要禍根就是父母當的失敗。
沒有一個合格的父母,怎麼也教育不好子女。
-
11 # 公子趙小昭
1. 保持冷靜,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爭取有機會求救;
2. 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 人身安全永遠放在第一位,不要激怒對方;
4. 一定要及時跟家長或老師溝通情況;
5. 遇到自己和對方力量相距不是太遠時,可以考慮使用警示性的語言來擊退對方的企圖。
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家長應該怎麼做?
1. 重視與老師、學校的溝通和聯絡;
2. 對孩子進行預防教育;
3. 孩子萬一遭遇校園暴力,家長應保持理智;
4.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親自關係。
-
12 # 七賢一凡
謝邀!現在國家也十分重視這個問題,各校都配備了保安。因為校園暴力發生在學校,弱勢學生家長是毫無辦法的,肇事學生大多是不愛學習,長期養成的惡習也很難改掉,教師又沒有懲戒的權利,一部分是家長根本就管不了,另一部分是家長有權有勢有錢,還縱容孩子,到學校找事,所以校園暴力才會頻繁發生。
-
13 # 史廖未籍
首先,校園暴力是現代社會比較常見的問題,其實遭遇了校園暴力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情和帶給孩子的後遺症。
其次,我們就要多和孩子溝通,告訴他,遇到這種事情第一件事要告訴爸爸媽媽,不要自己解決或心裡憋著。要從小教會他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時家長本身也要學會和孩子溝通。
最後,如果校園暴力帶給了孩子後遺症,那就最好轉校,並帶其出去旅遊散心,盡力去修復孩子內心的創傷。
-
14 # 樹媽和嘰小歪
校園暴力,又叫校園霸凌,應該被正視而不是一筆帶過,讓孩子做一個有底線的人,拿出正氣震懾或者透過反擊來保護自己。
根據這個定義,那其實校園霸凌現象相當普遍了,每個人可能都遇到過。但在國內強調“中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環境裡,老師一般也不會過多幹涉,因此校園霸凌通常被稱作小孩子不懂事而被模糊化。
這時候,家長的態度相當關鍵。如果孩子回家告訴你我今天被欺負了,家長不以為然覺得沒什麼。孩子就會以為忍氣吞聲是正確的態度,被欺負了應該逆來順受,也不知道該怎麼保護自己的權益,變成一個更容易被欺負的老實人,結果更容易被霸凌。長期處於這種壓抑的狀態沒有宣洩機制,心理很容易出現問題,一旦爆發後果可能更嚴重。
所以,正確的態度是讓孩子直麵霸凌者,擺出我拒絕被霸凌的姿態,讓別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實際上霸凌者自身也是欺軟怕硬的,只要你不合作,他們下次就會尋找其他的軟柿子。
如果需要的話,家長也應該出面到學校參與到暴力事件的解決中去,讓孩子知道家長永遠是自己的堅強後盾,也讓霸凌者進一步認識到這一家人都是不好惹的。當然,如果能接觸到霸凌者的父母,其實最好也溝通一下。因為霸凌行為的出現,反映的是孩子缺乏關愛陪伴和積極的引導,如果能引起霸凌者家長的反思和改變,從根本上解決校園霸凌行為,是最好的。
-
15 # 幸福青鳥28
2018年4月27日發生在陝西榆林的的校園暴力事件,造成19名學生受傷,7人死亡。行兇者為曾經就讀該校的一名90後學生,因當初就讀該校時,受到校園欺凌,心理造成扭曲,心生報復,向多名無辜的學生伸出了屠刀。
校園暴力,屢見不鮮,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作為家長,除了教育子女不要成為施暴者,還要教會孩子在遭遇到校園暴力時如何保護自己。那麼,具體應該在哪些方面教育孩子呢?
首先,可以利用網路上的資源,比如安全平臺,定期讓孩子觀看應對校園暴力的影片。這樣要比單純的說教有用。
其次,要多關心孩子的校園生活,告訴孩子在遭遇校園暴力時,第一時間要告訴父母、學校和老師。
再次,可以讓孩子學一些防身技能,提高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
還要告訴孩子一些安全常識。比如不要走偏僻的小路,也不要單獨行走,放學要早些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更不要去一些不好的場所。降低遭遇暴力的機率。
如果遭遇到危險時,要以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為主,可以捨棄錢財。像警察或者路人求助。
最後,教育孩子,運用智商與壞人周旋, 不要激怒壞人。
-
16 # 跟老胡聊聊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現在越來越嚴重了,校園暴力也稱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
作為家長首先要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孩子的法律觀念,多跟孩子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多觀察。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出現徵兆的。及時瞭解及時解決讓孩子健康成長!
還要告訴孩子們任何人在學校或者校外,無故傷害或者辱罵自己的行為是要付法律責任的,自己的隱瞞退讓只會讓自己收到更多的傷害。
教會孩子如何尋求幫助,如何維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
17 # 皮皮羊
不論國內還是國外,校園霸凌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些容易成為受欺凌者的孩子,往往都具有內向、膽小、隱忍等性格特點。他們常常獨來獨往,沒有朋友或者是沒有長期穩定的友誼關係。
這樣的性格和習慣不僅容易使孩子成為被霸凌的物件,而且由於他們不敢也不知如何對霸凌者說“不”,助長了對方的氣焰,讓霸凌一次次得逞。儘管教育和司法部門一直都在積極完善措施,防範和制止校園霸凌。但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才能防止孩子不被霸凌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邁出防霸凌的第一步——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不公平堅決說“不”。
Speak for Yourself“為自己發言”,是澳洲教育價值觀裡很重要的一條。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時刻都貫徹著這條價值觀,並會不失時機地這樣引導孩子:
某天Group Time(團體時間)的時候,班上的全部孩子都坐好後,A男孩兒突然舉手表示自己有事要說。他有點生氣,大聲地說“我們很想知道為什麼M女孩兒總是對男孩子們很兇?”其他孩子聽了,全都將目光轉向了M,這讓有些迷惘。
我想幫助A具體化他的“控訴”,於是便問:“M什麼時候對男孩子們很兇了呢?”
“她們在玩兒的時候,我問她‘我能不能一起玩兒?’”A回答道。
這時,另外兩個男孩兒也表示在與M打交道時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於是我轉向M:“你能告訴他們為什麼嗎?”
M說:“男孩子太吵了!”
我補充問道:“如果男孩子們想知道你在玩兒什麼、可否一起玩兒的時候,你希望他們怎麼做?”
M幾乎不假思索:“我希望他們能學會聽我說話!”
“你希望他們能聽你說你在玩兒什麼以及如何玩兒?”我跟著確認。
“是的!”
我再一次轉向A:“剛才M說了她為什麼對男孩子兇,你聽到了嗎?
“聽到了。”
“那下次你可以怎麼做呢?”
“先聽M說她怎麼玩兒。”
“那你希望M怎麼跟你說話,是大聲對你吼,還是友好地低聲說呢?”我繼續引導。
“友好地低聲說。”A現在似乎明白了。
於是我問M:“下次男孩子們問你在玩兒什麼時,你應該如何對他們說,是大聲地吼,還是友好地低聲說?”
“友好地低聲說。”M也想通了,整件事圓滿解決。
我並不完全清楚到底A和M衝突的原因和經過,但是A面對整件事的表現卻讓我很是滿意——一個只有5歲的男孩在面對自己被不友好對待時,能夠透過清楚、有力、恰當的方式去陳述自己的不滿。
而反觀我們周圍,同齡的孩子在遇到被不友好對待時,又是如何迴應的?是罵人、發脾氣、甚至動手,還是忍下怨氣走開,又或者去找老師和家長告狀?很少會有孩子會像A那樣成熟地處理問題——A懂得為自己發言,拒絕被不友好的對待。而事件的另一方M也同樣懂得為自己發言、辯護,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期望。
看到兩個孩子的表現,我很是欣慰。我們一直都在支援和鼓勵孩子為自己發言,因為這邁出了捍衛自己的第一步。能夠為自己發言,清楚有力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就至少已經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個“軟柿子”。
說回國內的爸爸媽媽,面對不公平、不友好,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哪些捍衛自己的方法呢?
❶ 大聲地告訴對方‘停!’,並教給孩子“停”的手式。
❷ 幫助孩子簡單反思是否喜歡對方的行為,例如:“你喜歡他搶你的玩具嗎?”答案當然是不喜歡。
❸ 明確孩子不喜歡的是什麼——“你不喜歡他做什麼?”,引導孩子說出“我不喜歡他打我”、“我不喜歡他推到我的積木”、“我不喜歡他說我是笨豬”……
❹ 給出不喜歡的理由——“為什麼你不喜歡ta這樣做?”幫助孩子完善理由,清晰地表達對方的行為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例如:
“我不喜歡你打我,因為這樣我會受傷。”
“我不喜歡你推倒我的積木,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搭好的,你這樣做讓我很生氣。”
“我不喜歡你說我是‘笨豬’,因為我不是。”……
❺ 學會提要求——“那你希望他怎麼做?”你還要讓孩子學會用肯定式表達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而非否定式,例如:
“我要你對我友好”,而不是說“我希望你不要打我”。
“我要你把我的積木重新搭好”,而不是說“我希望你不要推倒我的積木”。
“我要你尊重我”,而不是說“我希望你不要叫我‘笨豬’”。
……
用肯定式表達的好處是:你能清楚有力地表達要對方做什麼,這樣對方才有可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執行。而否定式往往只是告訴對方不要做什麼,卻沒有明確要做什麼,例如:不要叫我“笨豬”,那意思是可以叫我“傻瓜”?顯然不是。
總結上述5點,進行角色扮演——父母假裝是挑釁的一方。以被人推倒積木為例,引導孩子表達出全部:
“停!我不喜歡你推到我的積木,因為這是我花了很多時間搭好的,你這樣做我很生氣,我要你把它們重新搭好。”
這樣模擬幾次,孩子便能做到第一至第三步——喊停、想明白並告訴對方自己不喜歡ta的行為。然後再逐漸引導孩子說出第四步“理由”和第五步“要求”。
當一個人能夠為自己發言時,ta的內心是有底氣捍衛自己的尊嚴和權利的。這樣的人,還有可能輕易成為被霸凌的物件嗎?
-
18 # 皓
當遇到校園暴力時
1.要冷靜,不要慌張,觀察雙方的力量情況,再製定策略,奮起反抗或者尋求幫助。不能妥協,助長校園暴力。
2.注意,人身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3.第一時間向學校反應,必要時拿起法律武器
-
19 # 1號么Sir
學校組識安全教育,引道學生不關在學校或放學的路上有什麼問題,向老師和家長說,家長要舉動和教師互相聯絡,瞭解學生的情況,才能被免校園暴力傾向,但度極不了的,不是個個孩子都聽話
-
20 # 倔倔倔
受害者一般都是比較內向,不善交友,自卑等等,這種孩子。施暴者往往比較活躍,狐朋狗友呼來喝去,都是以多欺少,對於一個無還手之力的弱勢的人,他們自然有恃無恐。
不管是施暴者,還是受害者,都和自身的家庭成長環境是分不開的。
所以,父母養育子女,要認真的、有責任心的對待生命,不要以任何藉口推辭和不管不顧,所以,我覺得,校園暴力的首要禍根就是父母當的失敗。
沒有一個合格的父母,怎麼也教育不好子女。
回覆列表
1. 保持冷靜,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爭取有機會求救;
2. 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 人身安全永遠放在第一位,不要激怒對方;
4. 一定要及時跟家長或老師溝通情況;
5. 遇到自己和對方力量相距不是太遠時,可以考慮使用警示性的語言來擊退對方的企圖。
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家長應該怎麼做?
1. 重視與老師、學校的溝通和聯絡;
2. 對孩子進行預防教育;
3. 孩子萬一遭遇校園暴力,家長應保持理智;
4.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親自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