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妹小芬
-
2 # 龍不二
現在基本每年都回家最主要是離家比較近,有很多人背井離鄉出來打工,都是為了什麼呢,主要還是養家餬口,很多人甚至於連飯都吃不飽!現在很多大學生花錢進修,父母一輩子努力供吃供住供學費,花了數不清的血汗錢,最後孩子沒有得到想要的工作該如何自處,很多人來到社會上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自己將來該何去何從,最後混的不好每年都會找藉口不回家,真正過得好的人就是會抽個時間回去一趟,報答父母也好,出人頭地也罷,回去是件光輝的事,尤其是農村的真的是看著別人的目光回家的,很多人我想都是含著淚,咬碎牙走回去的,即使都在努力的裝的很好,內心深處那種不得志是更改不了的!回家很多時候是無奈,是對父母的一種思念,是對自己一無所成的失望,最終都會掩埋自己心裡一切的慾望,不得不留在單位暗自神傷!
-
3 # 苞苞熊和歡樂馬
我研究生畢業時,本來可以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工作選擇。
我當時和媽媽商量了一下,她喜歡我們的家鄉,雖然那是個四線城市,但她不願意離開。
而我,也不是非要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所以,我就在距離家鄉很近的省會城市找了一份大學教師的工作,高鐵很便利,可以常常回家。
後來有個機會,我乾脆直接回到家鄉一所大學教書。所以,我一直在家,每年過年都在家。
婚後我們一家和媽媽生活在一起,還可以每天吃她做的飯,就像小時候一樣。
我的很多同學在大城市發展的很好,經濟條件,職業成長都甩我N條街,但我認為,回到家於我而言,是個正確的決定。
我是個獨生女,爸爸早幾年去世了,媽媽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最踏實的依靠。我沒有覺得自己犧牲了什麼。
雖然在小城市,我也從未放棄學習,生活是自己的,精彩有意義也是自己感受的,所以不將就。
我的大學生們諮詢我他們未來的規劃時我從不拿自己舉例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生活在哪裡,怎樣生活其實是個選擇的問題。
在選擇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明白,在我們的心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4 # 這個黎明
我每年都回去過年的,今年當然也會回去的,雖說這幾年的物質條件好了,而年味則是越來越淡了,小時那種盼望是為了有新衣,有平常吃不著的食物,有能玩的炮仗,而現在物質好了,我們的期盼正好成了反比,因為交通的便利,所以之前的老家的親戚也是在不同的城市裡輾轉,以前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見,現在有了手機微信,聯絡多了,有時反而淡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相信還是少次的見面反而會更有意思的親和尊重,親戚是血緣關係的本來,但有時反而會影響你本身的一些判斷,所以這也是年味淡的一個原因。
而對於回家我覺得很簡單,那裡有我日益年邁的父母,有我兒時的所有美好回憶,所以我願意回去
-
5 # 使用者927594403600317
古語云: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家裡有父母才是家,我想不論在外的生活如何艱辛,還是要每年至少要回趟家,看望家中已經年邁的父母,為人子者,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孝而親不在。你說工作忙,過年就不回去了?父母一定會說:“工作要緊,我們都很好,別擔心家裡”,而我們可曾知道電話那端的失望和傷心。孩子總是會義無反顧的往前奔跑,而父母會一直默默的注視著我們,為了那份完美無瑕的愛,常回家看看吧。
回覆列表
我每年都在家裡過年,我 覺得在外面過年的家人們都想回家吧,也許回到家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過年,只不過身不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