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丫丫呀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我覺得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思想,委曲求全有時也是上策!!!~~無論在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還是商戰,還是體育競技,到處都充滿各種對手,存在激烈競爭,這是自然的,無可非議,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面對? 實際上,在面對競爭對手時,人應該明確真正的對手是誰?應與之競爭的是誰?要戰勝的是誰?明確這一點是最後勝利的法寶,此曰“不爭而善勝。” 我們都知道,勝利的獲得是需要一種振奮精神的,而促成持續進步的振奮是來自於人對自己的有效控制,即“自勝者強”。所以真正的對手其實就是自己,要競爭的物件就是阻撓自己成功的內心干擾,要戰勝的就是自己的弱點。一門心思地想戰勝對方,這就是“有為”,這決不是明智之舉,風雲突變就會使人的精神處於緊張之中,而導致心身內耗,患得患失,這反而不利於客觀地看問題和能力的正常發揮。不想去戰勝對方,而是視自己為對手,不斷地讓自己內心保持清靜的狀態,這就能有效克服自己的弱點,能冷靜地與客觀變化相適應,從而“無為而無不為”。所以在競爭當中要想成功,一定不要把注意力盯在成功和戰勝對方上面,而是時刻注意保持自己內心的清靜無為,對成功與勝利無所謂,以“無為”的心態去面對,這樣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因而能“無不為”。 在《道德經》裡有句話∶“戰勝,以喪禮處之。”這裡指的是在戰場上,意思是,打了勝仗,就用喪禮來處理。為什麼?因為你勝了,就意味著對方的不幸,故應用喪禮對待之。所以,以“道”的原則處事是非常具有人文關懷的,並不是不要勝利,而是並不把勝利看成至高無上的。那麼引伸到日常現實中,我們就不要總把勝利看得那麼重,要給對手同樣以必要的關懷,而給對手以必要的關懷才是真正成功者的風範。“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成功者的風範並不是以勝利為唯一標誌,就是處於下風、或失敗了,仍然有著出自內心的坦然,“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實這樣的心態是更容易成功的心態。 很顯然地,這樣的心態是建立在慈善和愛的基礎上的,所以“不爭而善勝”的本質還是人內心的慈善使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電腦裡的音訊裝置沒有了,應該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