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mkdp3897

      我很喜歡《安娜·卡列尼娜》,記得電影中是這麼寫到:我時常夢到自己慢慢地等待死亡的降臨,安娜·卡列尼娜也有同樣的恐懼。在書中作者為我們刻畫了誠實、善良、溫柔、真誠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只有兩個願望:做一個好母親和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可是命運給她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她喜歡的人卻不是孩子的爸爸。在愛情和親情自己她不斷地掙扎,可她放棄親情時,愛情也離她遠去。因為缺少兒子的陪伴,安娜感到空虛不安,所以她想要更多的愛。但男人在意的不只有愛情,還有事業、前途、名譽。我只能說在那樣的背景下,這樣的愛情註定不能被人接受。我們在面對愛情是也要慎重。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奧布朗斯基公爵已經有五個孩子,仍和法國家庭女教師戀愛,因此和妻子多麗鬧翻,安娜從彼得堡乘車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為哥嫂調解,在車站認識了青年軍官渥倫斯基。  渥倫斯基是一個身體強壯的、黝黑的男子,有著一副和藹、漂亮而又異常沉靜和果斷的面孔,年輕英俊而風流倜儻。他的整個容貌和風采,令許多貴族小姐傾心。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剎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虜,他在薛傑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會上,向安娜大獻殷勤。在渥倫斯基眼裡,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樣的出眾:“她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帶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在舞會上……”  舞會後,安娜決定回彼得堡。渥倫斯基也來到彼得堡,開始對安娜的熱烈的追求,他參加一切能見到安娜的舞會和宴會,從而引起上流社會的流言蜚語。起初,安娜還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感,不久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  有一天,安娜與丈夫卡列寧一起去看一場盛大的賽馬會,比賽中渥倫斯基從馬上摔了下來,安娜情不自禁地大聲驚叫,卡列寧認為安娜有失檢點,迫使她提前退場。安娜無法忍受丈夫的虛偽與自私“我愛他……我憎惡你……”。卡列寧考慮了決鬥但又怕死;離婚又損名譽,考慮再三最後決定“不能因為一個下賤的女人犯了罪的緣故使自己不幸”,於是他要安娜維持表面的夫妻關係。  安娜已懷了渥倫斯基的孩子,在她分娩時,由於產褥熱而感染重病,拍電報給到邊遠省份去調查的卡列寧,卡列寧匆匆趕回,但心裡希望妻子早點死掉,安娜在昏迷中呼喚卡列寧的名字,請求他與渥倫斯基和好,卡列寧深受感動,原諒了她和渥倫斯基的背叛。  這是安娜和渥倫斯基起初的愛情,他們彼此真實的相愛追求。  復活讀後感  當我們以中國是文學教育的眼光定義小說時,《復活》簡直是一部範本。當有人問起“什麼是小說?”,或者更確切的“什麼才是真正的小說時?”我們大可以說:“讀讀《復活》吧。”這種情況的出現當然因為這部小說在文學史上的經典地位,但更主要的是我們的文學理論曾經很大程度上受蘇聯影響,而蘇聯的文學理論自然主要概括自俄語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於是,作為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的名作,《復活》自然被作為“定義”式的作品,無數後人需要效法的物件。  但當我們開始接觸到西方20世紀小說時(主要是一些現代主義作品),不禁要驚呼:“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因為,按照《復活》(更宏大的還有《戰爭與和平》)所劃定的小說模式,這些西方小說簡直不是小說。如果廣泛閱讀了這些小說,再回過頭來重讀《復活》,其節奏甚至會引起我們的不快。對於一個如此節奏的現代社會,小說中事無鉅細的描摹已經近乎冗長。一個例子是:小說開頭時瑪斯洛娃受審的法庭外,有兩個哥薩克門衛。作者對這來那個個門衛不僅寫出神態、動作、為何有酒氣,甚至寫出名字。按照現代小說的觀點,這絕對是一處創作敗筆,不僅與主題無關,還拖慢了小說的節奏。但按照托爾斯泰時代的小說美學,這種視覺化的描寫確實儘可能詳細,以便在讀者心中喚起一個真實世界鏡象的Phantom。小說是用來描寫真實生活的,是用來表現典型人物的。小說的形式要為其思想服務,小說要在讀者眼前呈現世界,彷彿大喊一聲:“看吧,這就是你們的俄羅斯!”  但現代小說的技法發生了革命,這是一種講究“輕逸、迅捷、可見、精確、繁複”的新藝術。這種變化可能來自於現代傳媒的發展。當現代作家看到電影的影像記錄方式時,他不能不發問:當一部《戰爭與和平》能用兩個小時的影像表現出來,那些旨在喚起俄羅斯映像的描寫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這種發問,足以引發小說美學上的一次革命。這種變化,不僅是“形式對內容的超越”或“為藝術而藝術”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對形式的重視,為了解決“小說要表現只有小說才能表現的東西”。  三百餘年的審美變化,足以使許多在當時認為是經典的作品在後世僅僅存在於文學史中,我們今天不會去尋找一本《項狄傳》。讀者的口味有時比文學批評家更能確立一部經典。當我們的生活節奏快得使我們不會去關注那個哥薩克叫什麼的時候,我們還能靜下心來讀《復活》嗎?當電影用鏡頭講了一個相同甚至更精彩的故事,我們也終於省了為小說補白的腦筋時,托爾斯泰,還是那個托爾斯泰嗎?  經典小說的地位並非永遠不變,而《復活》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個基督教化的寓言,也在於作品在變遷的歷史中,究竟會是何種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垃圾焚燒汙染控制標準》中煙氣中重金屬汙染排放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