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utocarweekly

    車輛很重要的一項效能就是安全。在未來,智慧、安全、環保,是汽車發展的三大主題。相比於智慧和環保這兩個後興起的新概念,安全,自從汽車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工程師們惦念在心了。在經過幾乎和汽車發展史一樣漫長的發展歷程之後,直到今天,安全仍然是一個有發展空間的熱門主題。吸能式安全車體技術,就是為了解決安全問題,應運而生的。

    “吸能式車身”,是指將車身設計成易潰縮式的材質,在碰撞時吸收外力,從而保證乘客安全。

    如何達到吸能的效果呢?在發生碰撞後,作為覆蓋件的發動機艙蓋和防撞鋼樑都發生“潰縮”吸收撞擊產生的能量,安全帶延長了駕駛員和副駕駛向前碰撞的時間,在撞到安全氣囊後,氣囊中的空氣再一次吸收衝撞中的能量,保證了人的安全。

    這樣的技術最早是應用在賽道上飛馳的F1賽車的,為了保證賽車手的安全,賽車的材質設計成易發生潰縮式形變的“吸能式車身”,所以我們看到的F1車禍大多是碎片橫飛(如果車身非常堅固,那賽車手將幾乎完全承受撞擊帶來的傷害,後果不堪設想)。

    也許有人就會說,車身鋼板再厚點,連外部都不會變形了,保護能力不是更強麼?但要知道,車輛發生碰撞時,硬碰硬只會讓衝擊全部傳入車內,車內的駕乘人員受到衝擊力增大,生存機率就會降低,而此時就需要緩衝一些衝擊力,讓進入內部的衝擊力減少,和太極中的以柔克剛的道理一樣,把第一時間受到的衝擊力分散到車身的結構各部分來承受,減弱衝擊力。

    現在車輛越造越輕,外部鋼板自然就沒以前的車輛厚,難道說現在車輛都更不安全了嗎?但事實證明,各種的碰撞測試中,明顯現在的汽車安全性更高。非常有趣的是,很多人經常吐槽日系車以吸能車身掩蓋安全性匱乏,但在歷史上,第一個運用吸能車身結構的正是我們普遍認為安全的德系車——賓士,他們認為,假如把車子做得像坦克一樣硬,發生碰撞的話,車裡的人一定更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椰棗與紅橄棗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