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旭照荷塘

    其次,我們評不上,有我們評不上的原因。我們很多尖端科技都是運用到軍事領域的,技術都是絕密的, 所以,不可能去參加諾貝爾獎評選。

    再次,我們國內自己的科學技術獎項,也是層次比較一高的,含金量也是頂牛的,無需與諾貝爾獎較勁兒。

    今後,中國也應當設立一個國際性的科學技術獎項,可以用中國頂級科學家的姓名命名,比如錢學森物理獎等。

  • 2 # 北京不冷東京熱

    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據統計,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21世紀初日本曾制定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

    對於日本差不多平均每年拿一個諾貝爾獎,首先我們要表示由衷的祝賀,他們的科研成果無疑將為全人類的發展都做出貢獻,是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日本之所以現在每年拿一個諾貝爾獎,這和日本戰後70年來對科研的投入,以及科研人員本身的努力有關。科學立國這個口號,日本在戰後就提出。伴隨著經濟高度成長,日本對科研的投入年年劇增。而日本科學家也發揮了日本民族中的“匠人精神”,甘於做冷板凳,甘於為某一項成果付出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年日本對科研的投入增速已經降低,年輕人才不足,後備軍跟不上,成為了日本非常關注的一個擔憂。反觀日本,中國近年來在政府帶領下,對高精尖領域的投入、投資年年劇增,這個決心來源於中國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國家戰略,相信在未來幾十年,中國科學家也能每年一個諾貝爾獎,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諾貝爾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