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5417230100

    作業成本法是將期間費用按照成本動因進行分攤

    舉個例子,假設某企業生產A和B兩種產品,一個月內A生產了500件B生產了1000件,這一個月產生了一萬五的期間費用(假設是機器啟動費),傳統的分攤方式是根據產品的數量(這種情況下是A分攤到5000B分攤到10000)或者生產各個產品所用的時間來分配,而作業成本法關注這個費用發生的原因,即成本動因,在這個例子裡是啟動機器,假設生產A時只啟動了一次機器,二生產B時啟動了四次,則成本動因工作"一次",需要分攤15000/(1+4)=3000.那麼用作業成本法計算的話A需要分攤3000,B需要分攤3000*4=12000

    優點嘛,就是更加精確,從前面那個例子可以看出,用作業成本法分攤到A上面的費用和傳統分攤方法不同(傳統陳本較高),就會導致我們計算出的單位成本不同,假設我們用傳統的計算方法而競爭對手用作業成本法,他們計算的陳本就會比我們低,那麼他們的定價也會比我們低,那麼我們就會處於劣勢。對於B產品,因為我們分攤到B的費用比實際低,導致我們對B成本預算偏低,定價也會偏低,導致企業利潤受損。但是作業成本法相對傳統方法比較複雜,比較適用於期間成本佔比大的產品,如果某種產品的成本大部分都是直接人工直接原材料的話,用作業成本法也沒有必要。

    ps.答主學會計用的是英文版教材,裡邊可能有些名詞用的不準確,請多包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匯交易如何避免長期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