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哈哈小寶寶

    浪潮的聲音如同山崩地裂,這句話是比喻句。“浪潮的聲音很響,如同山崩地裂。”這句中,本體為“浪潮的聲音”,喻詞為“如同”,喻體為“山崩地裂的聲音”。

    構成比喻內容上三個要素:本體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詞 (表示比喻關係的詞語)、喻體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比喻句根據聯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即所謂“舉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比喻的作用: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並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擴充套件資料:

    比喻常見的三種形式:

    1、明喻

    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常用的喻詞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彷彿......

    例子: 他(本體)動也不動,彷如(喻詞)石像(喻體)。 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的舞女的裙(喻體)。(朱自清《荷塘月色》)

    2、隱喻(又稱暗喻)

    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成為」、「變為」等系詞代替「像」一類的喻詞。

    例子: 母親啊!你 (本體)是 荷葉(喻體), 我(本體) 是 紅蓮(喻體)。(冰心《荷葉母親》) 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本體)成了喧騰的大海(喻體)。(袁鷹《十月長安街》

    3、借喻

    應當注意不要與現在所說的隱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階形式,運用它時要求本體與喻體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語境中,由喻體就可以直接領會到本體。

    例子: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喻體)了,我再也說不出話。(魯迅《故鄉》)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喻體)。(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崛起的近義詞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