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
2 # 煙曇
<名>疆界。《左傳•莊公二十一年》:“公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又】<動>劃定疆界。《左傳•昭公七年》:“天子經略。”
<動>巡行;巡視。《左傳•隱公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
<動>通“掠”。掠奪;奪取。《荊軻刺秦王》:“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名>謀略;計謀;策略。《六國論》:“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動>忽略;不重視。《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副>大略;大概;大致。《赤壁之戰》:“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
<副>略微;稍微。《芋老人傳》:“老人略知書。”
<副>幾乎;差不多。《柳敬亭傳》:“敬亭喪失其資略盡。”
<副>絲毫;一點兒。與否定連用,表示絲毫沒有。《送東陽馬生序》:“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形>簡略;簡要。《答司馬諫議書》:“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
“略”為“各”的變體字,本義有“進犯”的意思。
略字從各字脫離出來,以“進犯”的字義獨立,古人稱武力掠財為“侵”,稱武力佔地為“略”。
《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土地。
《戰國策·燕策》:進兵北略地。
這個字義到今天依然存在,如“攻城略地”。
在造字的過程中,加上“田”,即是代表疆土的意思,因此古漢語中,略也有“邊疆”、“界限”之意。《小爾雅》:略,界也。
古人以田界為經濟制度之本。田屬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還要交一定的貢賦。正因如此,以“界限”而言,略字不能單獨使用。只有其違背田界制度的做法才叫“略”,所以這個釋義逐漸消失,最終與“侵略”的字義相合。
此外,略字有籌謀策劃的意思,如“戰略”。這也是從以上字義衍生出來的。想要對別的領主的土地出手,策劃著去佔領,也稱“略”。但是,策劃不是施行,只是大致上有了這樣的梗概,因此,“略”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簡單概括”。
這幾個字義,是呈同一條時間線演化的。全部出現於春秋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