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文影視
-
2 # 手機使用者3503570243
墨子號發射的鐳射實際上是一系列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子(相當於發射一串隨機數),地面接受站收到光訊號後,再透過普通明碼通訊驗證該系列鐳射光子有沒有被第三方竊聽,確認無誤後就把這個隨機數序列作為雙方加密通訊的金鑰。
這種金鑰分發機制雖然理論上無懈可擊,但是實踐上由於存在各種光干擾,以及光傳輸過程的衰減,接收到的光子會存在大量錯誤,糾錯機制就給竊聽者提供了各種機會。 也就是說,量子金鑰分配實踐上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安全可靠!
-
3 # 蘭天1969飛碟製造專家
墨子衛星至所以要發射兩束強鐳射,是對傳播距離言的;不能用可見的手電筒光傳送金鑰,傳播距離一目瞭然;不能用探照燈傳送金鑰,望遠鏡觀看傳播距離清清楚楚;在偏振的前題下,只有強鐳射傳播的距離最遠。
墨子衛星為什麼不用經典方法電子通訊,而是用強鐳射通訊,是為所謂的保密技術而設制的,是為吹噓絕對安全想象的。甲方是墨子衛星與地面操控站,乙方是地面接收站,利用偏振光和偏振片之間的角度θ來傳送金鑰資訊,這就是傳送金鑰的遊戲。發射的偏振光與地面儀器裡的偏振片夾角180°時(平行時),乙方接偏振片產生的是單光子,成45°夾角時50%左右接收的是單光子,50%左右沒接收光子,雙方偏振角度就成為所謂的金鑰資訊交流了。依據甲方操控發射的偏振光是人為的,別人不知道是怎樣進行偏振的,甲方是人為自行發偏振鐳射;別人認為是隨機的,就是接收了偏振光金鑰資訊,1000個偏振角度難以分析出那個是真。乙方接到甲方通知的1000個偏振光,自已確定那些是確定的,那些是假資訊,金鑰分發就成功了,一旦有人截聽,就非常複雜了,有時也是左旋1,右旋0通訊,可被截聽。
雙方偏振實現金鑰分發,問題是一束強鐳射可克隆,一個單光子不可克隆,偏振光透過偏振片產生的是單光子嗎?回答肯定不是。一束左旋強鐳射,一束右旋強鐳射,透過一個普通的偏振片怎麼會產生單光子呢?現代量子力學這麼認為依據的資料基礎是什麼,是單光子具有的質量,還是單光子具有的能量?單光子的質量和動能是多少在都不能確定的前題下,憑什麼認定產生的是單光子,我說產生的是一束弱光你能否定嗎?沒有科學依據就是忽悠。
墨子衛星是鐳射通訊,金鑰分發要是處於戰爭年代就太複雜了,肯定不適用,非戰爭年代只要時間允許,加之交通方便可以面對面交流,一般情況下用一般加密法就可應用了,敵方一時半會不知道。緊急情況也不能用複雜化後的金鑰分發資訊通訊,那是要誤事的。金鑰分發帶有忽悠性,說明是弱光夾在強鐳射中通訊。一秒鐘發射60萬對糾纏光子,一個接一個地發射人操作的儀器一秒鐘做不到,只能是一束接一束地發射。一秒鐘發射60萬對糾纏光子也還是不可見弱光,傳不了多少距離,不能適用。當夾在二束強鐳射中發射時距離猛增了,增到了1203km。就是忽悠技術達到了世界第一,缺乏科學頭腦也必然穿幫。
金鑰資訊是弱光資訊,比手電筒光傳播距離還少,一旦夾在二束強鐳射中發射,傳播距離猛增,傳播了1203km,透過力所能及的濾波,得到一束接一束的金鑰資訊,實際上可直接成像,依此,也就可以直接通訊了,反事實量子直接通訊成像就是直接通訊。從今以後,墨子衛星就是所謂量子直接通訊了。發射方直接傳送資訊,接收方直接接收資訊,以前客觀上是否這樣,調查接收方,檢查接收儀器就一目瞭然了,世上還沒弄不清的事實,還沒有弄不懂的科學道理。不要問我為什麼,只要機械照辦就行了的時代一去不復反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回覆列表
墨子量子衛星,量子通訊加密就是利用量子力學的量子糾纏原理。最基本的原理要推到雙縫干涉實驗,在此過程中,如果有人要觀察電子的行為,電子就不會發生糾纏了,讓人細思極恐。難道電子會知道有人觀察它,電子可以和觀察者發生糾纏嗎?
量子通訊就可以利用上述特性。主要是秘密通訊方面,在通訊的時候,如果有人想竊取通訊內容,說白了就是電子或者通訊粒子被人觀察,電子的糾纏狀態消失了,所以接受資訊的一方就會發現資訊在被竊取。這就是量子通訊的簡單描述。
據說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
我們期待著科學界在量子力學不斷進步。為我們揭示量子力學的秘密。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