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803284871

    簡單的說法,四書指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種著作;五經指的是<易>、<書>、<詩>、<禮>、<春秋>這五部典籍。

    雖然這些經書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是作為經典來遵奉的,但其實也有時代的不同,我們今天把儒家學派的經書統稱為十三經是源於南宋時代,而在之前又分幾個時期,不同的時期對經書有不一樣的說法, 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禮經在漢朝是指儀禮,主要講士大夫階層的禮儀,在漢朝時叫<士禮>,晉朝時始稱<儀禮>,同時還有兩部講禮的:<周禮>和<禮記>。至東漢時,學者鄭玄為這三部禮書作注,合稱三禮,唐以後都列入經書。

    另外我們最容易錯誤的是春秋一書,<春秋>本是魯國史書,我們稱春秋一般是指它的註解本<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東漢以後左傳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通常情況下我們說春秋就是指左傳。

    四書在先秦前就存在的,當時尚無四書之說,其中<論語>孔子死後彙編的孔子言行錄,<<孟子>是記述舊中國時代孟軻的政治思想的書,而<大學>與<中庸>本來是禮記裡的兩篇文章,講作學問和修身之道的,到南宋時,學者朱熹把它們分別獨立出來加以註解,並且和<論語>、<孟子>合編為一套叢書,作為學習儒家經典的初級入門教材,叫做<四書章句集註>,簡稱“四書”,步興淖郵椋送飠褂懈霰鴣平小把в孤勖稀薄?

    另外,我要給大家講的是這四書五經內容涉及面廣,包括文學、史學、哲學、政治、經濟、教育、倫理、道德、天文地理、藝術科技等各個方面。

    儒學最初的課程有四門功課,是儒生的必修課,它們是詩、書、禮、樂,時稱為四術,約相當於今天的文學課、古代史課、政治課及音樂課。後來增設了易和春秋,相當於當時的哲學課和近代史課,這已經是孔子晚年的時期了,後人稱之為“六藝”,也叫六經。其中因為古代沒發明樂譜而致使樂經在戰爭中失傳,到漢朝時只剩下了其他五經,漢文帝時開始設立各經學博士至武帝時代完成系統學府,五經之說至此流傳至今。

    而所謂國學中儒學的十三經一說,則是在唐朝的科舉發明以後,前面提到的禮分三禮,春秋分三傳,分開計算則是九經,唐太學裡作為標準的經文由前九經再加<孝經>、<論語>、<爾雅>,最後到宋朝時崇文抑武又把孟子列入經書,共十三種,以後再沒增加,但十三經名字的由來更晚,大致在明朝匯刻<十三經注疏>和<十三經古注>才正式有了現在通用的十三經之說。

    最後提提爾雅,該書實際上是漢朝人在戰國時代學者們積累的訓詁資料的基礎上編定的一部按意義分類解釋的古典字典,因為對讀古經(嚴格意義上講,華人一直在讀古書)很有幫助,所以被尊為經書。

    古代有個對子:三星日月光,四詩風雅頌。其中風指國風,詩經的一種,雅是大雅小雅的統稱,頌也詩書中的一種載體。關於此節,將在以後論及對聯的藝術一節談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宏這個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