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感動天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43034人物:虞舜;性格特點:以德報怨、勤勞智慧、有恆心。
2、《戲綵娛親》,人物:老萊子;性格特點:幼稚可笑、缺乏自尊。
3、《鹿乳奉親》,人物:郯子;性格特點:無知、認真、努力。
4、《百里負米 》,人物:仲由;性格特點:重感情、有毅力、直率勇敢。
5、《齧指痛心》,人物:曾參;性格特點:心靈感應,感同身受。
6、《蘆衣順母》,人物:閔損;性格特點:逆來順受、以德報怨、委曲求全。
7、《親嘗湯藥》,人物:劉恆;性格特點:親歷親為、細心周到。
8、《忠孝雙全》,人物:沈雲英;性格特點:巾幗英雄、聰明好學、大義凜然。
9、《埋兒奉母》,人物:郭巨;性格特點:愚昧迷信、自以為是、輕視生命。
10、《賣身葬父》,人物:董永;性格特點:講信用、善良、無能。
11、《望雲思親》,人物:狄仁傑;性格特點:勤奮好學、清廉勤政、體諒他人。
12、《上書救父》,人物:緹縈;性格特點:不畏權貴、勇敢堅強、不辭勞苦。
13、《懷橘遺親 》,人物:陸績;性格特點:聰明機智,口才好、早熟懂事。
14、《籠負母歸》,人物:鮑出;性格特點:勇猛無敵、見義勇為、不辭勞苦。
15、《兄弟爭孝》,人物:吳氏四兄弟;性格特點:勤奮節儉、感恩圖報、兄弟齊心。
16、《聞雷泣墓》,人物:王裒;性格特點:體貼入微、念舊情。
17、《哭竹生筍》,人物:孟宗;性格特點:無知、脆弱。
18、《臥冰求鯉》,人物:王祥;性格特點:無知、認死理、不怕苦。
19、《扼虎救父》,人物:楊香;性格特點:勇敢、自信、堅強。
20、《恣蚊飽血》,人物:吳猛;性格特點:早熟、無知、單純。
21、《嘗糞憂心》,人物:庾黔婁;性格特點:清廉、多慮,重視親情。
22、《勸姑孝祖》,人物:劉蘭姐;性格特點:早熟懂事、深明大義。
23、《棄官尋母》,人物:潘岳;性格特點:輕視個人前途,重視家庭親情。
24、《滌親溺器》,人物:黃庭堅;性格特點:不怕髒、不怕累、不怕丟人。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
他們也許並非看重形式,讓後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透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世界還有“孝”之一字!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由於“孝道”源於原始的氏族社會,發展於和強化於封建社會,因而它必然帶有它的歷史侷限性。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魯迅先生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可憐。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它永恆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與精華所在。我們讀《二十四孝故事》,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
1、《孝感動天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43034人物:虞舜;性格特點:以德報怨、勤勞智慧、有恆心。
2、《戲綵娛親》,人物:老萊子;性格特點:幼稚可笑、缺乏自尊。
3、《鹿乳奉親》,人物:郯子;性格特點:無知、認真、努力。
4、《百里負米 》,人物:仲由;性格特點:重感情、有毅力、直率勇敢。
5、《齧指痛心》,人物:曾參;性格特點:心靈感應,感同身受。
6、《蘆衣順母》,人物:閔損;性格特點:逆來順受、以德報怨、委曲求全。
7、《親嘗湯藥》,人物:劉恆;性格特點:親歷親為、細心周到。
8、《忠孝雙全》,人物:沈雲英;性格特點:巾幗英雄、聰明好學、大義凜然。
9、《埋兒奉母》,人物:郭巨;性格特點:愚昧迷信、自以為是、輕視生命。
10、《賣身葬父》,人物:董永;性格特點:講信用、善良、無能。
11、《望雲思親》,人物:狄仁傑;性格特點:勤奮好學、清廉勤政、體諒他人。
12、《上書救父》,人物:緹縈;性格特點:不畏權貴、勇敢堅強、不辭勞苦。
13、《懷橘遺親 》,人物:陸績;性格特點:聰明機智,口才好、早熟懂事。
14、《籠負母歸》,人物:鮑出;性格特點:勇猛無敵、見義勇為、不辭勞苦。
15、《兄弟爭孝》,人物:吳氏四兄弟;性格特點:勤奮節儉、感恩圖報、兄弟齊心。
16、《聞雷泣墓》,人物:王裒;性格特點:體貼入微、念舊情。
17、《哭竹生筍》,人物:孟宗;性格特點:無知、脆弱。
18、《臥冰求鯉》,人物:王祥;性格特點:無知、認死理、不怕苦。
19、《扼虎救父》,人物:楊香;性格特點:勇敢、自信、堅強。
20、《恣蚊飽血》,人物:吳猛;性格特點:早熟、無知、單純。
21、《嘗糞憂心》,人物:庾黔婁;性格特點:清廉、多慮,重視親情。
22、《勸姑孝祖》,人物:劉蘭姐;性格特點:早熟懂事、深明大義。
23、《棄官尋母》,人物:潘岳;性格特點:輕視個人前途,重視家庭親情。
24、《滌親溺器》,人物:黃庭堅;性格特點:不怕髒、不怕累、不怕丟人。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
他們也許並非看重形式,讓後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透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世界還有“孝”之一字!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由於“孝道”源於原始的氏族社會,發展於和強化於封建社會,因而它必然帶有它的歷史侷限性。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魯迅先生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可憐。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它永恆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與精華所在。我們讀《二十四孝故事》,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