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原合戰其實德川家康打得並不算差。
現在的藝術作品裡為了增加戲劇性效果,就會把武田信玄西進之際時與德川家的對壘表現為一邊倒的情況。
元龜三年(1572年),武田信玄舉兵西進,這時候織田信長也派遣了佐久間信盛等人作為援軍來到德川領支援德川家康。武田信玄西進時的總兵力大約為兩萬餘,而德川家康可以動用的兵力不到一萬,通常認為加上織田家的援軍,也勉強才達到一萬人左右。
武田信玄先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山縣昌景率領,一路由自己率領,隨後在攻下二俁城以後,兩軍會合,並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朝著德川家康的主城浜松城前進,結果在前進到浜松城附近時,武田信玄突然改道西進,朝著三河國前進。
在《三河物語》等書中的記載,德川家康此時認為自己被武田信玄羞辱了,要出城迎戰,但是他的家臣們卻向他提議不要出戰。結果德川家康對眾人說到:“要是這樣讓攻入我們領內的敵軍從我眼前經過,後世一定會恥笑我的。”隨後率軍出城。
實際上這些是《三河物語》等書對德川家康的粉飾也說不定。因為武田信玄轉道西進其實就是為了逼德川家康出城野戰的,一旦德川家康不出城的話,武田信玄就可以一路直取三河國,德川軍的許多家眷都在三河國,三河被武田信玄拿下的話,只怕會出現大量士兵逃亡的現象,並且德川家康的浜松城就會變為一座被武田家包圍的孤城。那時候,德川家康若是抵擋不住武田軍的進攻,就只能從水路出逃,而水路上則更容易被武田軍截殺。
所以,德川家康是不得不出城迎戰的,而非什麼擔心被後世恥笑這種話。至於德川家康為什麼敢以寡擊眾,這則是因為我們的一種想當然的誤會。我們現在站在後世的立場來看,武田軍驍勇善戰,人數又多,德川家康出城這是以卵擊石。實際上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中,德川家康是不可能獲知武田軍的具體人數的,舉個例子,你約了別人打群架,你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嗎?
兩軍隨後在三方原展開激戰,從《甲陽軍鑑》還有德川家康寫給上杉謙信的書信來看的話,武田軍一開始對德川軍發起的攻擊實際上遭到了德川軍的反擊,大敗而歸。在《三河物語》、《改正三河後風土記》中,此時的情況危急,武田信玄甚至派出了原本不用參戰的運輸部隊以及自己本陣的旗本武士參戰,這才反敗為勝。
雖然三方原合戰德川家康戰敗,但是從《松平記》、《改正三河後風土記》、《當代記》這些書裡來看的話,兩軍人數其實死傷差距不算很大。例如《松平記》裡織田·德川軍共戰死三百人,武田軍則是一百人。《當代記》則說浜松眾陣亡千餘人。總之雙方陣亡人數加起來大約在幾百至一千人左右不等。
此戰實際上對雙方的影響並不算很大,不過武田信玄若是繼續西進的話,興許可能在其他戰役殲滅德川軍,滅亡德川家,但是其在戰後不久就發病,幾個月後就去世了。而在三方原合戰後,德川家康雖然戰敗,卻也不斷地從武田信玄手下收復城池,這充分說明了三方原合戰對德川家康的打擊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在《信長公記》中,德川家康於三方原戰敗後依舊是從容一邊殺敵一邊後撤,返回浜松城,全然沒有窘迫的樣子。然而,在後世的傳說中,卻演變出了德川家康被嚇得大便失禁以及戰敗後找人給自己畫像的離奇故事。
首先,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德川家康在此戰中大便失禁,其次,那副被傳為《三方原敗像》的畫其實並非畫於三方原合戰後,而是在江戶時代初期畫成的,畫名為《家康公長筱戰役小具足著用像》。之所以會被傳成是三方原敗像,則是因為昭和年間尾張德川家的家主在接受採訪時大概是忘了這幅畫的內容,自己瞎編了個故事,結果被記者大肆宣傳,從而也讓這張畫變成了三方原敗像。實際上在昭和時代以前,這幅畫都一直是指長筱合戰的德川家康,畫像上的姿態不是窘狀而是被稱為“半跏趺坐”的坐姿,在當時的日本就是“菩薩坐姿”的意思,這其實是江戶時代對德川家康的一種神化。
三方原合戰其實德川家康打得並不算差。
現在的藝術作品裡為了增加戲劇性效果,就會把武田信玄西進之際時與德川家的對壘表現為一邊倒的情況。
元龜三年(1572年),武田信玄舉兵西進,這時候織田信長也派遣了佐久間信盛等人作為援軍來到德川領支援德川家康。武田信玄西進時的總兵力大約為兩萬餘,而德川家康可以動用的兵力不到一萬,通常認為加上織田家的援軍,也勉強才達到一萬人左右。
武田信玄先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山縣昌景率領,一路由自己率領,隨後在攻下二俁城以後,兩軍會合,並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朝著德川家康的主城浜松城前進,結果在前進到浜松城附近時,武田信玄突然改道西進,朝著三河國前進。
在《三河物語》等書中的記載,德川家康此時認為自己被武田信玄羞辱了,要出城迎戰,但是他的家臣們卻向他提議不要出戰。結果德川家康對眾人說到:“要是這樣讓攻入我們領內的敵軍從我眼前經過,後世一定會恥笑我的。”隨後率軍出城。
實際上這些是《三河物語》等書對德川家康的粉飾也說不定。因為武田信玄轉道西進其實就是為了逼德川家康出城野戰的,一旦德川家康不出城的話,武田信玄就可以一路直取三河國,德川軍的許多家眷都在三河國,三河被武田信玄拿下的話,只怕會出現大量士兵逃亡的現象,並且德川家康的浜松城就會變為一座被武田家包圍的孤城。那時候,德川家康若是抵擋不住武田軍的進攻,就只能從水路出逃,而水路上則更容易被武田軍截殺。
所以,德川家康是不得不出城迎戰的,而非什麼擔心被後世恥笑這種話。至於德川家康為什麼敢以寡擊眾,這則是因為我們的一種想當然的誤會。我們現在站在後世的立場來看,武田軍驍勇善戰,人數又多,德川家康出城這是以卵擊石。實際上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中,德川家康是不可能獲知武田軍的具體人數的,舉個例子,你約了別人打群架,你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嗎?
兩軍隨後在三方原展開激戰,從《甲陽軍鑑》還有德川家康寫給上杉謙信的書信來看的話,武田軍一開始對德川軍發起的攻擊實際上遭到了德川軍的反擊,大敗而歸。在《三河物語》、《改正三河後風土記》中,此時的情況危急,武田信玄甚至派出了原本不用參戰的運輸部隊以及自己本陣的旗本武士參戰,這才反敗為勝。
雖然三方原合戰德川家康戰敗,但是從《松平記》、《改正三河後風土記》、《當代記》這些書裡來看的話,兩軍人數其實死傷差距不算很大。例如《松平記》裡織田·德川軍共戰死三百人,武田軍則是一百人。《當代記》則說浜松眾陣亡千餘人。總之雙方陣亡人數加起來大約在幾百至一千人左右不等。
此戰實際上對雙方的影響並不算很大,不過武田信玄若是繼續西進的話,興許可能在其他戰役殲滅德川軍,滅亡德川家,但是其在戰後不久就發病,幾個月後就去世了。而在三方原合戰後,德川家康雖然戰敗,卻也不斷地從武田信玄手下收復城池,這充分說明了三方原合戰對德川家康的打擊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在《信長公記》中,德川家康於三方原戰敗後依舊是從容一邊殺敵一邊後撤,返回浜松城,全然沒有窘迫的樣子。然而,在後世的傳說中,卻演變出了德川家康被嚇得大便失禁以及戰敗後找人給自己畫像的離奇故事。
首先,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德川家康在此戰中大便失禁,其次,那副被傳為《三方原敗像》的畫其實並非畫於三方原合戰後,而是在江戶時代初期畫成的,畫名為《家康公長筱戰役小具足著用像》。之所以會被傳成是三方原敗像,則是因為昭和年間尾張德川家的家主在接受採訪時大概是忘了這幅畫的內容,自己瞎編了個故事,結果被記者大肆宣傳,從而也讓這張畫變成了三方原敗像。實際上在昭和時代以前,這幅畫都一直是指長筱合戰的德川家康,畫像上的姿態不是窘狀而是被稱為“半跏趺坐”的坐姿,在當時的日本就是“菩薩坐姿”的意思,這其實是江戶時代對德川家康的一種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