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蛋經過孵化成為雛鴨,需要依賴外界環境條件提供適應的溫度、溼度、通風、翻蛋、涼蛋等才能完成。由於胚胎髮育過程中不同階段物質代謝不同,所需要的孵化條件也不完全相同,為使胚胎正常發育,取得良好的孵化效果,必須提供最適宜的孵化條件。
(1)溫度 溫度是孵化的最重要條件,它決定胚胎的生長、發育和生活力。正確地掌握溫度才能保證鴨蛋中各種酶的活動,從而保證胚胎正常的代謝活動。溫度過高或過低對胚胎髮育和雛鴨的品質均有不利影響,嚴重時會造成胚胎死亡。溫度偏高則胚胎髮育加快,孵化期縮短,出殼雛鴨體質弱,當溫度超過42℃2~3小時,就會造成胚胎的死亡,落盤後高溫,初生雛鴨臍部癒合不良,弱雛大量增加。溫度偏低,胚胎生長髮育速度減慢,孵化期延長,若溫度低於20℃,經過30小時全部死亡。通常孵化溫度掌握在100℉左右(37.8℃)。夏季外界氣溫較高,孵化溫度可降低0.5℉。
胚胎髮育的不同時期,對外界溫度的要求不一樣。孵化初期,胚胎的物質代謝低,本身產生的熱量很少,需要提供較高而穩定的溫度,隨著胚齡的增加,胚胎髮育加快,物質代謝增強,產熱量增加,特別到後期,產生大量的熱量。根據胚胎髮育特點,孵化溫度一般要求前期高些,後期低些。孵化過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恆溫和變溫兩種孵化方法。
恆溫孵化是分批入孵種蛋的方法,可以滿足不同胚齡種蛋的需要,通常孵化機內有3~4批種蛋。採取分批交錯上蛋,即新老蛋交錯放置,老蛋過剩的代謝熱被新蛋利用,互相調節溫度,從而解決了同一溫度條件下新蛋溫度偏低、老蛋溫度偏高的矛盾,提高了孵化率。孵化機溫度應控制在37.8℃(100℉)左右,並注意機內上下、前後、左右的溫差不能太大,一般不能超過0.1~0.2℃,溫差可透過調整進出氣孔或定時調盤等方式來調節。
變溫孵化又叫整批孵化,適用於種蛋來源充足情況下所採用的孵化方法,由於種蛋一次裝滿,孵化機內蛋的胚齡都一樣,如不降溫,會造成超溫而引起胚胎大量死亡,應根據不同胚齡採用前高、中平、後低的降溫方法。孵化的第1天溫度為39~39.5℃,第2天為38.5~39℃,第3天為38~38.5℃,第4~20天37.8℃,第21~25天37.5~37.6℃,第26~28天37.2~37.3℃。第21天以後也可轉入攤床孵化。變溫孵化應儘量減少機內溫差,溫度調節應快速而準確,特別是孵化的頭三天。
在孵化過程中,還必須結合胚胎生長髮育的情況“看胎施溫”,靈活掌握。
(2)溼度 不同孵化階段對溼度的要求不同,溼度是家禽孵化的重要條件,孵化過程中,蛋內水分不斷向外蒸發,但應保持一定的速度,胚胎才能正常地生長髮育。溼度的大小能控制蛋內水分蒸發的快慢,調節胚胎的物質代謝。溼度過高,阻礙了蛋內水分的正常蒸發,胚胎髮育遲緩,出雛期延遲,雛鴨肚子大,生活力差,成活率低;溼度不夠,蛋內水分過快地蒸發,引起胚胎與殼膜粘連,出殼困難,孵出的雛鴨瘦小,絨毛枯短。孵化初期胚胎要產生羊水和尿囊液,溼度要求較高;孵化中期胚胎要排出羊水和尿囊液,溼度應低些;孵化後期為使有適當的水分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碳酸,使蛋殼中的碳酸鈣轉變為碳酸氫鈣而變脆,有利於胚胎破殼而出,並防止雛鴨絨毛與蛋,殼粘連,要求較高的溼度。溼度掌握的原則是兩頭高,中間低,孵化初期相對溼度控制在70%左右,孵化中期控制在60%,孵化後期以65~70%為宜。孵化後期如溼度不夠,還可向蛋面上噴灑溫水。
(3)通氣 在孵化過程中需要進行氣體交換,通氣是孵化的重要條件之一,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因此,良好的通風條件能提供胚胎充足的新鮮空氣,保證胚胎氣體代謝和生理功能的正常進行。
胚胎對氧氣的需要是隨著胚齡的增大而增加的,胚齡越大,對氧氣的需求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就越大。孵化初期,胚胎的物質代射低,需要氧氣量很少,胚胎透過酶的作用從卵黃中獲得氧氣。孵化中期,代謝作用逐漸增強,對氧氣的需要量增加,尿囊形成後,透過氣室氣孔進行氣體交換。孵化後期,胚胎從尿囊呼吸轉為肺呼吸,每晝夜需氧量為孵化初期的110倍以上,因此孵化期間應逐步加強通氣,以保持空氣新鮮。若通氣不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則胚胎髮育遲緩,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甚至中毒死亡。一般說來,胚胎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過0.5%。
通風與溫度、溼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通風良好,散熱快、溼度小;通風不好,空氣不流通,溼度就大,餘熱增加;通風量過大,溫度、溼度難以保持。良好的通風能均勻孵化機內的溫度,驅散餘熱,改善孵化機內的衛生條件,應根據種蛋胚齡的大小和不同的孵化季節調節進出氣孔,並使孵化機內各部位通風均勻,沒有通風死角,以保持空氣新鮮,各部位溫溼度均勻適宜。
(4)翻蛋 由於蛋黃脂肪含量高,比重輕,總是漂浮在蛋的上部,胚胎又浮在蛋黃的上部,如果長時間放置不動,就會與殼膜粘連,影響胚胎髮育,透過翻蛋,可防止胚胎粘連,減少死亡率,提高孵化率;翻蛋能促進胚胎運動,保持胎位正常,改善胚外血液迴圈,增加卵黃囊血管和尿囊血管與蛋黃和蛋白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胚胎吸收營養;翻蛋還可促使機內不同部位的胚胎受熱和通風更加均勻,有利於胚胎的發育,因此孵化過程中必須翻蛋。立體孵化機翻蛋不會影響孵化的正常溫度,每晝夜可翻蛋8~12次,不能少於4次,一般每2小時翻蛋一次。平箱孵化器等一些傳統的孵化方法,每晝夜需翻蛋4~6次,但翻蛋次數不能太多,以免影響孵化溫度。翻蛋在孵化前期和孵化中期對孵化率的影響較大,孵化至24天可停止翻蛋,因為胚胎已覆蓋絨毛,不翻蛋也不會引起胚胎與殼膜粘連。翻蛋動作要輕、穩,一次完成,然後使蛋靜止原位不動,直至下一次翻蛋,不可使種蛋處於無規則擺動狀態之中,以免影響孵化率。
(5)涼蛋 胚胎髮育到中後期,由於物質代謝增強而產生大量的熱,蛋溫急劇上升,必須向外排出過剩的熱和保持足夠的空氣量。涼蛋對於鴨蛋有著特殊的生物學意義,是鴨蛋孵化的關鍵技術之一,因為鴨蛋較雞蛋脂肪含量高,蛋又大得多,相對而言,其單位重量所具有的表面積較雞蛋小,鴨蛋與外界熱交換的速度比雞蛋慢,散熱能力差,如果多餘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出去,蛋的溫度就會增高,影響胚胎髮育,甚至造成胚胎死亡。因此,涼蛋有助於散熱,外界溫度變化對胚胎也有刺激和鍛鍊作用,可提高胚胎的生活力,涼蛋還有利於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促進氣體代謝。鴨蛋孵化到14~16天時,就要開始涼蛋,每天涼蛋2次,每次20分鐘。如果是整批入孵的蛋,採用機內涼蛋,關閉供溫電路,停止給溫,開啟機門,讓風機繼續執行,達到涼蛋目的後繼續孵化。如果是分批入孵不同日齡的種蛋,採用機外涼蛋,將胚齡大的蛋取出孵化機,在室溫下涼蛋。溫度可用眼皮測試,將蛋放在眼皮上,感覺不發燙又不發涼即可放入機內。夏季外界氣溫高時,僅靠通風涼蛋不能解決問題,可將25~30℃的溫水噴在蛋面上,表面見有露珠即可,以達到降溫的目的。涼蛋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易使胚胎長期處於低溫,影響胚胎的生長髮育。涼蛋的次數和每次涼蛋的時間根據季節、室溫和胚胎髮育程度而定,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如胚胎髮育較快時,可推遲1~2天涼蛋,或者減少涼蛋次數和每次涼蛋時間,發育過快則可提前涼蛋或增加涼蛋次數和時間。
種蛋經過孵化成為雛鴨,需要依賴外界環境條件提供適應的溫度、溼度、通風、翻蛋、涼蛋等才能完成。由於胚胎髮育過程中不同階段物質代謝不同,所需要的孵化條件也不完全相同,為使胚胎正常發育,取得良好的孵化效果,必須提供最適宜的孵化條件。
(1)溫度 溫度是孵化的最重要條件,它決定胚胎的生長、發育和生活力。正確地掌握溫度才能保證鴨蛋中各種酶的活動,從而保證胚胎正常的代謝活動。溫度過高或過低對胚胎髮育和雛鴨的品質均有不利影響,嚴重時會造成胚胎死亡。溫度偏高則胚胎髮育加快,孵化期縮短,出殼雛鴨體質弱,當溫度超過42℃2~3小時,就會造成胚胎的死亡,落盤後高溫,初生雛鴨臍部癒合不良,弱雛大量增加。溫度偏低,胚胎生長髮育速度減慢,孵化期延長,若溫度低於20℃,經過30小時全部死亡。通常孵化溫度掌握在100℉左右(37.8℃)。夏季外界氣溫較高,孵化溫度可降低0.5℉。
胚胎髮育的不同時期,對外界溫度的要求不一樣。孵化初期,胚胎的物質代謝低,本身產生的熱量很少,需要提供較高而穩定的溫度,隨著胚齡的增加,胚胎髮育加快,物質代謝增強,產熱量增加,特別到後期,產生大量的熱量。根據胚胎髮育特點,孵化溫度一般要求前期高些,後期低些。孵化過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恆溫和變溫兩種孵化方法。
恆溫孵化是分批入孵種蛋的方法,可以滿足不同胚齡種蛋的需要,通常孵化機內有3~4批種蛋。採取分批交錯上蛋,即新老蛋交錯放置,老蛋過剩的代謝熱被新蛋利用,互相調節溫度,從而解決了同一溫度條件下新蛋溫度偏低、老蛋溫度偏高的矛盾,提高了孵化率。孵化機溫度應控制在37.8℃(100℉)左右,並注意機內上下、前後、左右的溫差不能太大,一般不能超過0.1~0.2℃,溫差可透過調整進出氣孔或定時調盤等方式來調節。
變溫孵化又叫整批孵化,適用於種蛋來源充足情況下所採用的孵化方法,由於種蛋一次裝滿,孵化機內蛋的胚齡都一樣,如不降溫,會造成超溫而引起胚胎大量死亡,應根據不同胚齡採用前高、中平、後低的降溫方法。孵化的第1天溫度為39~39.5℃,第2天為38.5~39℃,第3天為38~38.5℃,第4~20天37.8℃,第21~25天37.5~37.6℃,第26~28天37.2~37.3℃。第21天以後也可轉入攤床孵化。變溫孵化應儘量減少機內溫差,溫度調節應快速而準確,特別是孵化的頭三天。
在孵化過程中,還必須結合胚胎生長髮育的情況“看胎施溫”,靈活掌握。
(2)溼度 不同孵化階段對溼度的要求不同,溼度是家禽孵化的重要條件,孵化過程中,蛋內水分不斷向外蒸發,但應保持一定的速度,胚胎才能正常地生長髮育。溼度的大小能控制蛋內水分蒸發的快慢,調節胚胎的物質代謝。溼度過高,阻礙了蛋內水分的正常蒸發,胚胎髮育遲緩,出雛期延遲,雛鴨肚子大,生活力差,成活率低;溼度不夠,蛋內水分過快地蒸發,引起胚胎與殼膜粘連,出殼困難,孵出的雛鴨瘦小,絨毛枯短。孵化初期胚胎要產生羊水和尿囊液,溼度要求較高;孵化中期胚胎要排出羊水和尿囊液,溼度應低些;孵化後期為使有適當的水分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碳酸,使蛋殼中的碳酸鈣轉變為碳酸氫鈣而變脆,有利於胚胎破殼而出,並防止雛鴨絨毛與蛋,殼粘連,要求較高的溼度。溼度掌握的原則是兩頭高,中間低,孵化初期相對溼度控制在70%左右,孵化中期控制在60%,孵化後期以65~70%為宜。孵化後期如溼度不夠,還可向蛋面上噴灑溫水。
(3)通氣 在孵化過程中需要進行氣體交換,通氣是孵化的重要條件之一,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因此,良好的通風條件能提供胚胎充足的新鮮空氣,保證胚胎氣體代謝和生理功能的正常進行。
胚胎對氧氣的需要是隨著胚齡的增大而增加的,胚齡越大,對氧氣的需求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就越大。孵化初期,胚胎的物質代射低,需要氧氣量很少,胚胎透過酶的作用從卵黃中獲得氧氣。孵化中期,代謝作用逐漸增強,對氧氣的需要量增加,尿囊形成後,透過氣室氣孔進行氣體交換。孵化後期,胚胎從尿囊呼吸轉為肺呼吸,每晝夜需氧量為孵化初期的110倍以上,因此孵化期間應逐步加強通氣,以保持空氣新鮮。若通氣不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則胚胎髮育遲緩,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甚至中毒死亡。一般說來,胚胎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過0.5%。
通風與溫度、溼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通風良好,散熱快、溼度小;通風不好,空氣不流通,溼度就大,餘熱增加;通風量過大,溫度、溼度難以保持。良好的通風能均勻孵化機內的溫度,驅散餘熱,改善孵化機內的衛生條件,應根據種蛋胚齡的大小和不同的孵化季節調節進出氣孔,並使孵化機內各部位通風均勻,沒有通風死角,以保持空氣新鮮,各部位溫溼度均勻適宜。
(4)翻蛋 由於蛋黃脂肪含量高,比重輕,總是漂浮在蛋的上部,胚胎又浮在蛋黃的上部,如果長時間放置不動,就會與殼膜粘連,影響胚胎髮育,透過翻蛋,可防止胚胎粘連,減少死亡率,提高孵化率;翻蛋能促進胚胎運動,保持胎位正常,改善胚外血液迴圈,增加卵黃囊血管和尿囊血管與蛋黃和蛋白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胚胎吸收營養;翻蛋還可促使機內不同部位的胚胎受熱和通風更加均勻,有利於胚胎的發育,因此孵化過程中必須翻蛋。立體孵化機翻蛋不會影響孵化的正常溫度,每晝夜可翻蛋8~12次,不能少於4次,一般每2小時翻蛋一次。平箱孵化器等一些傳統的孵化方法,每晝夜需翻蛋4~6次,但翻蛋次數不能太多,以免影響孵化溫度。翻蛋在孵化前期和孵化中期對孵化率的影響較大,孵化至24天可停止翻蛋,因為胚胎已覆蓋絨毛,不翻蛋也不會引起胚胎與殼膜粘連。翻蛋動作要輕、穩,一次完成,然後使蛋靜止原位不動,直至下一次翻蛋,不可使種蛋處於無規則擺動狀態之中,以免影響孵化率。
(5)涼蛋 胚胎髮育到中後期,由於物質代謝增強而產生大量的熱,蛋溫急劇上升,必須向外排出過剩的熱和保持足夠的空氣量。涼蛋對於鴨蛋有著特殊的生物學意義,是鴨蛋孵化的關鍵技術之一,因為鴨蛋較雞蛋脂肪含量高,蛋又大得多,相對而言,其單位重量所具有的表面積較雞蛋小,鴨蛋與外界熱交換的速度比雞蛋慢,散熱能力差,如果多餘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出去,蛋的溫度就會增高,影響胚胎髮育,甚至造成胚胎死亡。因此,涼蛋有助於散熱,外界溫度變化對胚胎也有刺激和鍛鍊作用,可提高胚胎的生活力,涼蛋還有利於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促進氣體代謝。鴨蛋孵化到14~16天時,就要開始涼蛋,每天涼蛋2次,每次20分鐘。如果是整批入孵的蛋,採用機內涼蛋,關閉供溫電路,停止給溫,開啟機門,讓風機繼續執行,達到涼蛋目的後繼續孵化。如果是分批入孵不同日齡的種蛋,採用機外涼蛋,將胚齡大的蛋取出孵化機,在室溫下涼蛋。溫度可用眼皮測試,將蛋放在眼皮上,感覺不發燙又不發涼即可放入機內。夏季外界氣溫高時,僅靠通風涼蛋不能解決問題,可將25~30℃的溫水噴在蛋面上,表面見有露珠即可,以達到降溫的目的。涼蛋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易使胚胎長期處於低溫,影響胚胎的生長髮育。涼蛋的次數和每次涼蛋的時間根據季節、室溫和胚胎髮育程度而定,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如胚胎髮育較快時,可推遲1~2天涼蛋,或者減少涼蛋次數和每次涼蛋時間,發育過快則可提前涼蛋或增加涼蛋次數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