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爽書齋

    我看了下問題,問的是袞冕服,就是袞衣和冕,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廟等重大慶典活動時穿戴用的正式服裝,又叫“禮服”。

    袞冕服應該最早是在《周禮·春官·司服》裡面說:“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儀禮·覲禮》:“天子袞冕,負斧依。” 儀禮是儒家記載周代的禮儀的文獻,《詩經》裡面也有關於袞冕的詩歌句子,而詩經裡面詩歌的收錄最早也是西周初年。所以具體問說是什麼時候做為禮服開始使用的,我認為應該是西周時期就開始做為禮服使用了。

    商朝以後明朝以前冕服比較多見,就是重大活動時戴冕,服飾沒有硬性要求,是隨事而異。

    袞冕服形成制度並做出要求是在明朝的洪武十六年,也就是1383年,朱元璋開始定為袞冕制度的,朱棣又做過補充和修改。袞是身上的服裝,冕是帽子(也稱為禮帽或是CROWN)。這種服裝皇帝平時穿的很少,主要是在祭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萬聖節等重大慶典活動時才穿,平時穿袞服和戴烏紗多一些。上圖是萬曆皇帝的袞冕像。明代的皇帝就都稱為袞冕服了,親王就不能是袞冕了而是冠冕。

    從西周到明朝滅亡,大概兩千多年,歷朝歷代細節規定不一樣外,大體上是一致的。清入關後廢除了前朝的袞冕和冠冕。

  • 2 # 關中拾遺

    袞、冕是兩件,袞是指天子祭祀時穿在身上的衣服,祭祀的物件不同,穿著的衣服也有區別。冕是戴在頭上的帽子。

    <周禮.春官>之中有記錄:“司服掌王之吉、兇衣服,辨其名物與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 意思是:司服掌管王或者天子行吉禮或行兇禮所當穿的衣服,辨別這些衣服的名稱和種類,以及所適用的禮事。王(或者天子)行吉禮穿的服裝:祭祀昊天上帝穿大裘而戴冕,……等等。大裘就是黑羊皮做的衣服,可以腦補一些畫面,應帶和現在藏族人穿的那種羊皮衣差不多。沒有過多的花紋、圖案,以示質樸。此外還有鷩(bi)服、毳(cui)服、希服等等。

    《周禮.春官》還說:公的服裝,從袞冕以下如同王的服裝;侯伯的服裝,從氅冕以下如同公的服裝;……這就明確說明在西周的時候就有了禮服的相關規定,而且是成體系的。有可能早在商朝時就有了禮服,只是西周時期將這一制度規範化了。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了明朝。後來清軍入關,剃髮易服,這才使得服飾文化中斷了。

    網上搜了天子禮服不同規格的區別,可以大概瞭解一下:

    袞冕:王之吉服,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饗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七章。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所用,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紋,裳繡黼、黻二章紋,共五章。

    絺冕:王祭社稷、先王所用,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繡粉米一章紋,裳繡黼、黻二章紋。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時所用,配三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無章紋,裳繡黻一章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小白兔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