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具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經》(簡稱《山經》)地理價值最高,成書也最早,約成書於公元前300年,是中國最早的地質、地理著作。《山經》記載的山川比早些時代的《禹貢》更豐富,其記載山嶽共15000字,其篇幅之長,相當《禹貢》導山部分的14倍。《山經》以山為綱,對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廣大地區複雜的地理現象進行了綜合描述。它以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中山經為中心,自此以南為南山經,以西為西山經,以北為北山經,以東為東山經,從而分為5個地區。每個地區均以山為綱,排列先後次序,在敘述每列山嶽時還記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狀、谷穴及其面積大小,並注意兩山之間的相互關聯,有的還涉及植被覆蓋密度、雨雪情況等,顯然已具備了山脈的初步概念,堪稱中國最早的山嶽地理書。在敘述河流時,必定敘述河流的發源與流向,還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進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潛流的情況以及鹽池、湖泊、井泉的記載。《山經》在物質資源分佈的篇幅中,對於礦產的記載尤其詳細,提及礦物產地400餘處,所記礦物岩石達89種,並把它們分成金、玉、石、土4類,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礦物分類法。希臘學者狄奧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在公元前371至公元前285年所著《石頭志》被認為是古希臘最早的地質專著,但它記載的礦物僅16種,把這些礦物分成金、石、土3類,而與其同時代或稍晚的《山經》所記的礦物種類是它的5倍,分類更細。《山經》還注意到礦物的共生現象,記述了根據硬度、顏色、光澤、透明度、構造、敲擊聲、醫藥性等來識別礦物的方法,並詳細記述了動植物的形態、效能和醫療功效,因此《山海經》在礦物學分類上有突出貢獻。英國李約瑟說:“《山海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寶庫,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古人是怎樣認識礦物和藥物之類物質的知識。”《山海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地理書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又是中國現存書籍中儲存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作品。《山海經》中所記神話不僅數量最多,而且大多比較原始,情節比較完整的也有不少,這在先秦古籍乃至後世典籍中都是少有的。它在神話學、宗教學上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同時,對於古代歷史、物產、醫藥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具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經》(簡稱《山經》)地理價值最高,成書也最早,約成書於公元前300年,是中國最早的地質、地理著作。《山經》記載的山川比早些時代的《禹貢》更豐富,其記載山嶽共15000字,其篇幅之長,相當《禹貢》導山部分的14倍。《山經》以山為綱,對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廣大地區複雜的地理現象進行了綜合描述。它以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中山經為中心,自此以南為南山經,以西為西山經,以北為北山經,以東為東山經,從而分為5個地區。每個地區均以山為綱,排列先後次序,在敘述每列山嶽時還記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狀、谷穴及其面積大小,並注意兩山之間的相互關聯,有的還涉及植被覆蓋密度、雨雪情況等,顯然已具備了山脈的初步概念,堪稱中國最早的山嶽地理書。在敘述河流時,必定敘述河流的發源與流向,還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進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潛流的情況以及鹽池、湖泊、井泉的記載。《山經》在物質資源分佈的篇幅中,對於礦產的記載尤其詳細,提及礦物產地400餘處,所記礦物岩石達89種,並把它們分成金、玉、石、土4類,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礦物分類法。希臘學者狄奧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在公元前371至公元前285年所著《石頭志》被認為是古希臘最早的地質專著,但它記載的礦物僅16種,把這些礦物分成金、石、土3類,而與其同時代或稍晚的《山經》所記的礦物種類是它的5倍,分類更細。《山經》還注意到礦物的共生現象,記述了根據硬度、顏色、光澤、透明度、構造、敲擊聲、醫藥性等來識別礦物的方法,並詳細記述了動植物的形態、效能和醫療功效,因此《山海經》在礦物學分類上有突出貢獻。英國李約瑟說:“《山海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寶庫,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古人是怎樣認識礦物和藥物之類物質的知識。”《山海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地理書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又是中國現存書籍中儲存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作品。《山海經》中所記神話不僅數量最多,而且大多比較原始,情節比較完整的也有不少,這在先秦古籍乃至後世典籍中都是少有的。它在神話學、宗教學上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同時,對於古代歷史、物產、醫藥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