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
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赤壁鬥智
劉備率軍到了夏口(今湖北漢口)之後,諸葛亮說:“如今態勢緊急,我請求親赴江東求救於孫權。”當時孫權率領軍隊駐紮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觀望事態的發展。
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諸葛亮為孫權分析局勢:“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也把部眾聚集在漢水之南,打算與曹操爭奪天下。
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勢力,基本上佔據了北方,如今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所以劉豫州逃到了這裡。
接著,諸葛亮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
“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為何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
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
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
與曹操開戰。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此時曹操軍中又爆發瘟疫,曹操不得已引軍北還。
3、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4、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
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5、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東漢以來,南中屬於益州轄區之內,分置益州郡(即建寧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6、三氣周瑜
東吳水師都督周瑜,為借荊州一事,屢向劉備索討。所有計劃終歸失敗,業已二次受諸葛亮之氣。(即《取南郡》、《回荊州》)。
周瑜耿耿不忘,欲遣魯肅為劉氏代取西川,換還荊州,實則欲出其不意,襲取荊州,不料又被諸葛先生識破。
周瑜領軍至城下,趙雲嚴陣以待。周瑜知道有準備,不敢攻城,傳令回軍。諸葛亮早派關公、張飛、黃忠、魏延,分四路殺來。氣得周瑜箭瘡迸裂,墜於馬下,退於巴邱。
探知劉封、關平又截住水路。諸葛亮送書於周瑜,陳述利害,嘲笑周瑜不達時務。拆閱後,周瑜即氣死。臨終,薦舉魯肅,繼任水師都督,統馭東吳兵馬。
7、饅頭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麵粉和麵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
自此以後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另表: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8、孔明燈
孔明燈流傳至今的孔明燈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9、求娶黃月英
諸葛亮隨叔父逃亂來到襄陽,結草廬而居,躬耕苦讀。孤獨的諸葛亮遊走襄陽,結交朋友,拜見師長,見識和學業大長。諸葛亮偶然聽說黃家灣有一位才女黃月英,就想求見結交。
不料被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擋在門外。諸葛亮被黃承彥考來考去,顯示出學識才華,但他曝出自己女兒非常醜。諸葛亮若想娶一個漂亮媳婦的話,就另請高就。
諸葛亮下定決定,再次登門求婚,黃月英提出一系列難題難住了諸葛亮。為了和才女黃月英成婚,諸葛亮用毅力、智慧並巧借朋友之勢,終於戰勝了黃家父女設立的一道道難關,最終贏得美人心。
10、病重而逝
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推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並率領大軍回返,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木雕),認為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飛馬撤退。
奔行數里,司馬懿數次問左右將領:“吾頭尚在否”?眾將俱回:“尚在”。司馬懿不敢再追趕。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
而此事後來也被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後,司馬懿視察蜀軍遺留的營寨,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
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赤壁鬥智
劉備率軍到了夏口(今湖北漢口)之後,諸葛亮說:“如今態勢緊急,我請求親赴江東求救於孫權。”當時孫權率領軍隊駐紮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觀望事態的發展。
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諸葛亮為孫權分析局勢:“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也把部眾聚集在漢水之南,打算與曹操爭奪天下。
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勢力,基本上佔據了北方,如今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所以劉豫州逃到了這裡。
接著,諸葛亮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
“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為何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
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
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
與曹操開戰。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此時曹操軍中又爆發瘟疫,曹操不得已引軍北還。
3、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4、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
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5、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東漢以來,南中屬於益州轄區之內,分置益州郡(即建寧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6、三氣周瑜
東吳水師都督周瑜,為借荊州一事,屢向劉備索討。所有計劃終歸失敗,業已二次受諸葛亮之氣。(即《取南郡》、《回荊州》)。
周瑜耿耿不忘,欲遣魯肅為劉氏代取西川,換還荊州,實則欲出其不意,襲取荊州,不料又被諸葛先生識破。
周瑜領軍至城下,趙雲嚴陣以待。周瑜知道有準備,不敢攻城,傳令回軍。諸葛亮早派關公、張飛、黃忠、魏延,分四路殺來。氣得周瑜箭瘡迸裂,墜於馬下,退於巴邱。
探知劉封、關平又截住水路。諸葛亮送書於周瑜,陳述利害,嘲笑周瑜不達時務。拆閱後,周瑜即氣死。臨終,薦舉魯肅,繼任水師都督,統馭東吳兵馬。
7、饅頭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麵粉和麵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
自此以後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另表: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8、孔明燈
孔明燈流傳至今的孔明燈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9、求娶黃月英
諸葛亮隨叔父逃亂來到襄陽,結草廬而居,躬耕苦讀。孤獨的諸葛亮遊走襄陽,結交朋友,拜見師長,見識和學業大長。諸葛亮偶然聽說黃家灣有一位才女黃月英,就想求見結交。
不料被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擋在門外。諸葛亮被黃承彥考來考去,顯示出學識才華,但他曝出自己女兒非常醜。諸葛亮若想娶一個漂亮媳婦的話,就另請高就。
諸葛亮下定決定,再次登門求婚,黃月英提出一系列難題難住了諸葛亮。為了和才女黃月英成婚,諸葛亮用毅力、智慧並巧借朋友之勢,終於戰勝了黃家父女設立的一道道難關,最終贏得美人心。
10、病重而逝
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推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並率領大軍回返,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木雕),認為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飛馬撤退。
奔行數里,司馬懿數次問左右將領:“吾頭尚在否”?眾將俱回:“尚在”。司馬懿不敢再追趕。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
而此事後來也被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後,司馬懿視察蜀軍遺留的營寨,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