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i安小小

    我就是這樣的情況,但是我沒有把孩子留在家裡。

    我家寶寶是5月份的,到年底過年的時候剛好就是8個月,當時周圍的人,就是親戚和鄰居都在說要我把孩子留在家裡,因為我一開始就奶水不足,混合餵養的,剛好8個月的時候又斷奶了。

    婆婆很喜歡寶寶,雖然是個女孩,但婆婆也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婆婆本身是沒有女兒的,對寶寶很寵愛,照顧地也很好,過年前的兩個月還我工作的城市幫我帶了兩個月。

    但年後決定不出來幫我帶孩子,主要是我婆婆還有個小兒子,剛上初中,家裡公公那段時間也不大好,難免不順心,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女人的家就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所以我也理解他們,也不強求,婆婆的好我也看在心裡。

    但是我婆婆不願意我放棄我的工作,其實我自己也是不想的,畢竟家庭多一個人上班就多一份收入,壓力會小很多,於是,她提出讓我把孩子留在老家,這種不影響我工作,孩子讓我放心,一定會照顧好的,現在通訊很方便,晚上影片就好了。

    可是,我捨不得呀。我知道我婆婆會對孩子很好,她說讓我放心,保證絕對不會帶的比我差,我當然是知道的。雖然不說因為我們的關係不錯,就是看在是孩子奶奶的份上,也會照顧的很好,甚至可以說比我更好,這點我完全相信,因為婆婆本來就是很能幹的。

    但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縱然這個社會都在勸我們女性一定不要因為孩子而放棄工作,但我依舊選擇了孩子。我當時就只對她說,您兒子都上初中了,您依舊捨不得,擔心著各種,那麼,我就放的下我女兒了嗎?還是個不會走路連爸媽都叫不清楚的孩子?

    我不後悔我的決定,即使是現在讓我選擇,我依舊會選擇陪伴她。工作可以換,可以重頭開始,但成長只有一次,我不願自己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的情景在我孩子這裡重現,那些童年的期望與失望,是我成家後也記憶猶新的存在。

    我不奢望給孩子多麼富裕的家庭,但我盡力給孩子溫馨的家庭,陪她一起成長,隨時給她想要的那個擁抱。

  • 2 # 陽光快樂寶媽

    按照我以前的想法和做事方法,我會把小孩留在家裡,由老人照看,自己出門去工作。畢竟那時候條件差,不賺錢的話就沒辦法生存,為了大人和小孩,必須要出門去打工賺錢來養家餬口。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我發覺由爺爺奶奶帶的大寶,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很難和他溝通,打個電話吧,講不到幾句話,又會很不耐煩。尤其是青春期,基本上就只有要錢的時候,才會多和你說幾句話。

    看著離我越來越遠的大寶,我覺得,必須要回家照顧他了,否則的話,走得太遠,到時拉都拉不回來了!所以,大寶讀高中時我只有義無反顧地回家了!

    也或許是現在條件稍微好一點了,不會到一段時間不賺錢就沒辦法生存的地步。所以,現在生了二寶,我選擇自己在家帶孩子,雖然錢少一點,但看著二寶在自己的照顧下一天天長大,心裡還是蠻高興的!

    現在的年輕人,經濟上的壓力比我們以前要小得多,只要自己稍微有點能力,再勤快一點,都可以賺到自己養家餬口的錢。不要說全職在家帶孩子,最起碼可以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後能和孩子在一起,也方便自己照顧和輔導,我覺得這是最現實的!

    白天的時候孩子由爺爺奶奶帶,或者到了上學的時候,由老人接送,方便年輕人白天出門去工作,畢竟不能與現實脫節,不能落伍!

    所以說,現在的我,是不會把孩子留在家裡由爺爺奶奶帶,自己全職出去工作,而把教育的責任丟給爺爺奶奶,最起碼我會把每天晚上的時間留出來陪伴孩子!

  • 3 # 海藍Fan

    不知道寶媽家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但是孩子才8個月,太小了一些,普通這麼大的孩子還在吃母乳吧?如果是吃母乳的話,建議至少到一歲以後再斷奶,跟婆婆再好好商量一下,讓婆婆跟你一起到你那邊幫忙帶帶孩子,再堅持四個月,斷母乳以後再說。

    如果已經斷奶了,而且孩子一直是婆婆帶著的話,那你應該也是很放心的了,就可以放在家裡,平時假期多回去看看,每天開開影片,孩子還小,不會太疏遠的。然後寶媽趁孩子還小,多積累經驗,儘早回到孩子身邊。

    還有一種情況,婆婆以前沒有幫忙帶,現在因為某種原因提出要把孩子接回老家帶,這樣肯定就不放心了。寧可自己辛苦點,白天請保姆,晚上自己帶,也要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的。

  • 4 # 育兒路漫漫

    建議:自己帶孩子,千萬別留老家。

    3歲以前把孩子留在母親身邊的好處:

    「1」孩子的成長只有 一次,錯過了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人是越長年紀越大,也越庸俗複雜的。只有童年時期的孩子,像天使一般純潔可愛,可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一旦錯過了,這輩子就再也補不回來了。

    你想想看,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你聽不見他能萌化人心的美妙聲音;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你沒有感受到那種心裡忽上忽下的擔憂感;孩子能獨立行走時,你沒有體會過小小的人兒拉著你的手指頭開心大步走的幸福感;孩子學會用畫筆在紙上牆上塗鴉時,你看不到他那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種種的收穫和體會,不帶孩子的母親永遠感受不到。

    帶孩子其實就是一個女人的第二次新生,跟著孩子的步調,可以再回到小時候,很多事很多幸福感總是會無意間湧上心頭。也看清了很多事的原委,更加懂得體諒和尊重他人。

    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等將來孩子用陌生人的眼神看你時,你再怎麼心痛也於事無補了。你前面錯過他成長的三年,今後可能要用十三年,二十三年,三十三年才能彌補得回來……

    「2」有助於孩子安全感、依賴感的建立。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的確如此,嬰兒時期乃至童年時期,孩子的被養育狀態將會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產生巨大影響。

    一個有母親陪伴在身邊的孩子,一個需求時時被母親關注和看見的孩子,一個哭了累了能窩在母親懷裡睡覺的孩子,會更加的充滿安全感,也會更加積極、樂觀和自信。

    相反,一個沒有母親陪伴的孩子,真的就像顆小草,隨風搖擺心裡沒有一個安全的港灣,孩子的安全感就這樣慢慢被毀掉。

    安全感是人內在的精神基石,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比較自卑,害怕變化和挑戰。成年以後,仍然無法獨立面對很多事,做事情也容易畏首畏尾難成大事。

    此外,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陪伴,孩子對父母並沒有多少依賴感。這就導致孩子長大後,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不服從父母管教,導致親子間的關係越走越遠。

    總之,離開了孩子的母親,是不完整的母親;而離開了母親的孩子,更不是一個完整的孩子。

    「3」年輕人比老年人更注重孩子的早期啟蒙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

    對很多老年人來說 ,孩子只要吃飽穿暖不哭不鬧就是完美了,他們極少注意去給孩子做早期教育,他們更願意花時間在八卦聊天和廣場舞上。

    而年輕人因為時代的不同,大多都會比較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比較在意家庭教育的好壞。

    事實上,孩子的早期教育至關重要,關係著孩子未來一生的發展。早期教育就像一幢大廈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牢固了,大廈才不會傾斜,才不容易出事故。

    董卿曾說:“你辛苦掙一輩子錢,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

    錢沒了可以再掙,但是孩子的黃金教育時期錯過了,掙再多的錢也彌補不回來。

    所以,如果有條件,儘量自己帶,孩子在三歲以前,都不應該和母親分開。如果條件實在不允許,就把孩子留在老家吧,但是也要儘可能的保持和孩子間的親密聯絡。

  • 5 # 吞金獸606

    個人建議!孩子必須自己帶!理由如下↓

    一,婆婆年紀大了,有些事情比如媽媽心細,如今說,孩子在戶外活動時候有細小的螞蟻在孩子衣服上或者脖子上,婆婆年紀大眼神不好,不一定能發現!

    二,孩子心裡安全感的建設還是需要媽媽,沒有媽媽的孩子比較能釋放天性,規矩方面就不如媽媽帶的孩子!這就是為什麼幼兒園或者早教班都都會問一句,孩子是媽媽帶還是家人其他人帶的原因!

    三,孩子情感需要媽媽!作為家長,當你在月子裡的時候沒有得到照顧,你會一輩子忘不了,認為在你需要的時候不幫,不需要的時候你有什麼資格插手?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

    所以媽媽們別一頭熱的信什麼女人獨立把孩子丟給別人的話,這是對自己不負責!畢竟孩子的養你老,送你終!

  • 6 # 滿媽育兒說

    建議:自己的孩子自己帶!

    其實以前一直覺得生了孩子婆婆幫忙帶著自己去上班挺好的,有人幫忙看孩子,自己也能上班賺錢。但是有了孩子以後完全改變了想法。還沒生的時候,婆婆那邊的親戚就透漏似的跟我說自己看孩子,婆婆去賺錢。其實我想的也是自己看一段孩子,婆婆在外做小生意,家裡的事情不太懂,尤其是看孩子的話,他自己也說她沒有耐心,而且老人和我們的思想真的不同。

    現在我自己帶孩子,確實很累,而且因為平常也沒法賺錢沒有收入,心裡經常會有些失落。但是能陪著孩子成長也是一種幸福吧!

  • 7 # 艾米兒育兒

    孩子交給老人帶回老家,看似自己省心了幾年,多掙了幾年錢,但是以後的親子關係,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問題,也許很多年都無法彌補。所以,建議不到不得已,千萬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更不要全權交給老人帶,老人能管好孩子的吃飯穿衣,但是孩子的心理成長老人無法顧及到。

    一、孩子三歲前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時期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結果: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在三歲前決定的,而這個的重點在於您有沒有給孩子充分的學習發展機會、給予足夠的愛。

    3歲前,是孩子和爸爸媽媽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性格塑造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在孩子身邊陪伴,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那麼,3歲之後,爸爸媽媽就沒有資格教育孩子。

    該陪伴的時候不在身邊,該教育時候,又如何懂得孩子的心理成長情況呢?和孩子沒有親近感,孩子為什麼會聽爸爸媽媽的教導呢?

    曾經看過李玫瑾教授講述的一個案例: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找她幫忙,說他兒子游戲上癮,就是不願意學習,更不願意和他交流,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想求助李玫瑾教授幫忙。李教授瞭解了情況後才知道,這個企業家的兒子小學之前都是在老家爺爺奶奶帶,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才接到身邊來。所以他們的親子關係很糟糕,孩子對父母不尊重,更不親近,所以,就透過遊戲來宣洩心中的不滿。

    二、孩子放老家到三歲接回來上幼兒園的同事家女兒

    同事家女兒一歲前由她自己帶,之後一直到三歲放到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同事和老公夫妻兩個人工作都比較忙,婆婆在家裡還要照顧小兒子家孩子,所以沒辦法來幫忙給同事帶孩子。

    當時同事還樂的輕鬆自在,一兩個月回老家一次,回去了給女兒買點零食,衣服之類的,等女兒三歲多該上幼兒園時候,她們把女兒接到了身邊,印象中小女孩一歲左右非常水靈可愛,性格活潑,這次接過來之後,比較膽小怯生,不敢和人說話,喜歡躲在媽媽的身後。

    在老家的幾年,也許孩子生活的環境自由,但是,沒有爸爸媽媽陪伴,每天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孩子的性格也變化很大。

    所以,孩子在老家和老人一起生活的狀態,我們想想就可以想出來,老人不懂得教育孩子,不懂得孩子的成長心理,只會一味讓孩子聽話。

    三、孩子放老家讓老人帶容易出現的問題

    孩子怯生:經常交由老人帶的孩子,性格會走兩個極端,一般男孩子會特別調皮,不聽話,女孩子容易變得內向,怕生。因為老人帶孩子的方式和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比較少,主要是管好孩子吃喝穿。

    孩子行為習慣不好:老人容易溺愛嬌慣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小壞毛病,壞習慣,總感覺孩子太小了,沒事,不忍心去批評孩子,這樣孩子就會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個人衛生習慣,吃飯習慣等。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規範程度不好: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比較單一,因為他們透過老人接觸到的資訊比較少,老人不懂得早教,不懂得親子閱讀,和孩子說話也通常都是方言,孩子也會習慣說方言,到了幼兒園年齡,即使爸爸媽媽把孩子接到身邊,孩子的語言習慣仍然不習慣。

    孩子和父母溝通不暢:一般3歲前由老人帶大的孩子,由父母接到身邊後,和父母生疏,不親近,父母教育孩子,孩子也不怎麼聽,總會有一種疏遠感。因為孩子在最需要與爸爸媽媽建立依戀關係的年齡,是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在一起生活的,他們的成長經歷中爸爸媽媽缺席,他們對爸爸媽媽的認知比較抽象。

    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沒有安全感:孩子從幼兒時期的成長環境直接影響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孩子性格容易孤僻,這個時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這種缺失會伴隨著孩子一生,即使將來結婚成家後,這種影響會持續到婚姻關係中。

    四、結語

    三歲看老。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因為省心或者為了多掙兩年前,就把孩子放到老家由老人全權照顧,不說老人身體能不能吃得消,孩子關鍵的3年,是性格培養和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以後再想彌補都比較困難了。

  • 8 # 紅紅說育兒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對孩子來說,就是媽媽生了她,但是不帶她。

    很多寶媽會發現,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媽媽,由奶奶帶,那麼在孩子的心裡,奶奶就是媽媽,當媽媽真正回到她身邊的時候,孩子和媽媽不親。

    一哭一鬧,基本上找的都是奶奶,其實這是最痛心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小就離開媽媽,其實也是一件殘忍的事情。

    都說生孩子的前三年是最辛苦的,因為孩子還不懂事,而在孩子的心裡他和媽媽就是一體,媽媽是他一個人的,所以對媽媽來說,前三年是最辛苦的。

    但是三年以後,當孩子上了幼兒園,逐漸的融入了社會,感受到了集體的生活,孩子會漸漸的轉向外界世界,也會逐漸可以離開媽媽一天,其實這對孩子的生長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所以無論多麼辛苦,在孩子三歲以內不要遠離他,如果實在不行,也不要把一歲以內的孩子丟給家裡人,一歲以內的孩子其實還只是小嬰兒。

  • 9 # 卿晨養兒記

    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詞【孩子該不該媽媽帶?孩子要不要留在老家?】

    之前我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婆婆想帶6個月孫子回老家,老婆不願意。怎麼辦?】老公找婆婆談了,不行。要幫忙就在城裡,不幫忙就自己回老家。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因為:

    1.農村沒有幾個同齡的孩子,每天看到的不是樹就是田,對孩子眼界太有影響了。

    2.6個月需要吃輔食,老人不一定會給孩子做。但肯定會用一些老辦法喂:嚼碎了喂、醬油拌飯、加糖加鹽等

    3.老人帶的大侄女5歲了,行為習慣很糟糕。所以一定要自己帶。

    最終,他家老人妥協了。

    8個月大的嬰兒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呢?

    我們先來看看8個月大的嬰兒需要怎麼樣照顧:

    練習爬吃輔食、奶為主開始進行早教情感上開始認識爸爸媽媽養成睡眠習慣

    那麼,奶奶在老家能做到嗎?

    很顯然,奶奶不能替代媽媽!奶奶也不會買個爬行墊讓孩子天天在地上爬,更不會精心做輔食,早教可能是打麻將、聊東家長西家短…

    所以,8個月大的孩子最好還是媽媽帶!

    媽媽帶孩子有那些好處?

    養育孩子並不單單是生孩子,更多的是養孩子。所謂孩子需要對父母報答“養育之恩”而不是生育之恩。

    李玫瑾教授講嬰兒0~6歲有一個時期叫做依戀期。

    1.信任感

    一歲以前的嬰兒跟動物一樣,甚至比動物還笨,因為他完全沒有自己的能力。一隻蒼蠅對他來說都可能會致命。而這個時候,那個照顧他的人就是他的天,所以他會在這個時期對這個肩負人非常的依賴,信任。因為這個人會幫助他。

    很多人常說,我的孩子什麼都不願意告訴我。其實就是孩子不信任你的表現。

    2.安全感

    負責照顧孩子的人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雖然任何人在照顧嬰兒的時候都會煩躁,但是一般來說媽媽仍然會比奶奶更用心。

    3.依賴感

    和媽媽待在一起久了,會從聲音,相貌,味道,辨別出誰和他最親密。 有了充分建立起孩子的依賴感之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媽媽的話就非常管用。

    如果媽媽從小不帶孩子,孩子經常和奶奶帶,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偏心於奶奶,因為在他非常無助的時候,是奶奶幫助了他。

    有人說:孩子這麼小,他懂什麼?嬰兒又記不得你的好。真的嗎?

    孩子的成長分為:0-6歲依賴期,需要另一個人幫助他完成自己想要的。7-10認知期,開始自己做自己想要的事情。11-18青春期,進入性格成熟期。

    通常青春期的孩子最難控制,很多在10歲以前沒有得到父母的照顧的孩子會更難管,出現早戀、打架等問題。

    所以,從養育孩子長久來看,媽媽帶是最好的。

    老人可以什麼時候幫忙帶?

    家裡有的老人特別喜歡帶孩子,或者父母都需要工作無法分身帶孩子,那麼怎樣平衡這種關係呢?

    1.孩子一歲半以後可以給老人帶。但一歲半以前最好,媽媽不管再累再忙都要自己帶。

    2.孩子和媽媽不要分開。儘量要求老人住在家裡。

    3.家裡的教育問題以父母為主。必須統一。不然孩子會出現“有人管的時候乖,沒人管的時候混”的兩面派。

    雖然老人幫忙是好事,但是在孩子的事情上,大人確實應該多上心一些。很多時候媽媽不說去說,就讓老公去說。

    孩子最好和媽媽在一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win10安裝tensor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