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小卒
-
2 # 燕翼少主
庖丁熟知牛的身體結構,避其筋骨錯節之處,故刀刃無損。牛的身體結構,喻社會(人生)規律,筋骨錯綜處喻困難矛盾。故保全養生,就要掌握規律,避開矛盾,方能自保。掌握規律,按規律辦事,是其可取處;迴避矛盾,而不是解決矛盾,是其消極處。人人迴避矛盾,世界如何進步?
-
3 # 凡人評論熱點
這個問題原來我也疑惑,現在想明白了。剛想明白。
首先我們要明白養生是為了什麼,長壽啊,健康啊,這個故事裡壽命最長,最健康的是什麼,不是牛啊,是庖丁的刀啊。用了十九年,解牛上千只。還若新發於硎。!而其他如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因此,文惠君領悟的應該是這把刀怎麼保持的這麼好。而不是庖丁的目無全牛。
那麼我想從這把刀上我們應該能領悟到
首先:避開是非矛盾糾纏,不凝至於物,如庖丁所說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
其次:掌握事物和身體的規律天理,不妄作勞,不要使蠻勁蠻力。不要像良庖族庖,割、折。違反事物和身體規律。
-
4 # 先森時年
你好!你的問題涉及到中國著名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周的著作《養生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
首先,要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內容: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視覺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其次,這個故事說明世上事物紛繁複雜,只要反覆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最後,通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是樑王說自己學到了養生之道,當然這是莊子假託的。那麼,到底和養生有什麼關係呢?這還要回到這個故事來源的上一段引子來尋找答案: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因此,這就是莊子假託這個故事要交給我們的道理。
回覆列表
牛無疑也是很複雜的,庖丁解牛,為什麼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鬆簡單,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掌握了它的機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麼牛,它們的機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機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準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輕鬆。 做事不僅要掌握規律,還要持著一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覆實踐,向庖丁“所解數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複,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類社會充滿著錯綜複雜的矛盾,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全生、養親、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