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
2 # 使用者5329335765427
第一代: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缺點:主機負荷較重;通訊線路的利用率低;網路結構屬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第二代:計算機 —— 計算機網路。以遠端大規模互聯為主要特點,由 ARPANET 發展和演化而來。 ARPANET 的主要特點:資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組交換、採用專門的通訊控制處理機、分層的網路協議。這些特點往往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網路的典型特徵。
第三代:遵循網路體系結構標準建成的網路。依據標準化水平可分為兩個階段:各計算機制造廠商網路結構標準化、國際網路體系結構標準 -ISO/OSI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訊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計算機分佈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透過通訊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成批處理能力。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訊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訊子網為中心,不僅共享通訊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儲存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訊的使用者段續(或動態)分配傳輸頻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訊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計算機資料。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範圍內互聯成網的標準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4、高速計算機網路:其特點是採用高速網路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實現,多媒體和智慧型網路的興起。特點:第一階段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單個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計算機和多個沒有自主處理功能的終端組成網路。第二階段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組成獨立的網路系統.。第三階段為開放式標準化網路,特點是由多個計算機組成容易實現網路之間互相連線的開放式網路系統.。第四階段為因特網的廣泛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特點是網路系統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完善的管理機 。擴充套件資料:計算機網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1、根據網路的交換功能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混合交換;2、根據網路的拓撲結構可以分為星型網、樹型網、匯流排網、環型網、網狀網等;3、根據網路的通訊效能可以分為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分散式計算機網路和遠端通訊網路;5、根據網路的使用範圍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訊網。一些相互連線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慧,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