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
三國: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滛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因為怕說的不夠,怕說的不清楚,怕孩子堅持不住,做不到,所以反覆來闡明一個人要“學”、要“靜”、要“儉”的重要性,因為人的一生很容易就走過,而人又很容易迷亂、懈怠,所以,立身行道,不容易啊。不有一番堅持修身之功,哪裡能行。
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誡子書》
三國: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滛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因為怕說的不夠,怕說的不清楚,怕孩子堅持不住,做不到,所以反覆來闡明一個人要“學”、要“靜”、要“儉”的重要性,因為人的一生很容易就走過,而人又很容易迷亂、懈怠,所以,立身行道,不容易啊。不有一番堅持修身之功,哪裡能行。
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