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年華旖酒
-
2 # 樂樂愛收藏
這不是找死的節奏嗎?雖然“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是蘇東坡”水調歌頭”中的詩句,但在清朝這句詩就有可能被人曲解,“明月”是否指明朝,“青天”是否指清朝,這不是要造反嗎?凌遲除死,株連九族。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獄是清朝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思想上文化上所採取的嚴酷措施。文字獄貫穿了清朝250多年,從清朝順治開始,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達到頂峰,直到清朝後期才有所減弱。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株連甚廣。其中造成了很多的冤假錯案,這也成為那些心懷叵測的人對他人進行打擊報復的工具。
清朝文字獄有文獻記載的就有180宗,乾隆朝就佔了140宗,每年就有兩起,有的年份甚至6,7起。順治時期張晉彥案,因為作品中有“將明之才”被直接斬首。順治的《變記》案,誕生了清朝言論檢查官,開始了中國的言論出版審查專制。康熙時期的《明史》案冤死者七十餘人,死者妻子大都發配邊疆。而康熙時期戴世名的《南山集》案,牽扯的人數就更多了,除了戴世名被凌遲處死外,其他被斬首的就達300多人。雍正時期有案可查的就有20起。羹堯案,謝濟世案、陸生楠案、呂留良案、屈大均案、“清風不識字”案、“維民所止”案等。特別是“維民所止”案,“維止”二字意在削去“雍正”二字的頭。雍正認為查嗣庭居心叵測,下入大牢後病死,被戮屍示眾,兒子處死,家屬流放。乾隆朝的王錫侯《字貫》案、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古稀罪”案等等。比較有名的是胡中藻詩獄,乾隆很厭惡朋黨門戶之爭,想借文字獄懲一儆百,剎一剎黨爭惡風。於是對文章裡的許多文句進行曲解,”一把心腸論濁清”一句,說作者故意把“濁”字加於清朝國號之上。“南鬥送我南,北斗送我北”一句,說作者南北分提有意製造滿漢對立。“亦天之子亦菜衣”一句,說天子句中用兩個“亦”字是大不敬等等。結果導致胡中藻被抄家,判為凌遲,後改為棄市。鄂昌賜死,連鄂爾泰的靈牌也撤出了賢良祠。還有很多這裡就不說了。
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
3 # louanhuamingyouyicun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宋朝蘇軾的詩句,估計在清朝時人們只敢偷偷看,誰也不敢亮出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奪取【明朝】江山而代之,明朝又是漢人的天下,作為不同民族(即漢人所稱的夷族),他們最忌諱的是有人為滅亡的明朝唱頌歌,最怕漢人起來反抗.推翻他們的統治,所以整個清朝【大興文字獄】,動不動就因一個字.一段話.一番言論.一篇文章,被抄家滅門,冤獄遍地,慘案迭起,好也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草木皆兵!多少文人志士冤死獄中,多少英雄豪傑因此喪命!一時間人民禁若寒蟬,普天下百姓有語小聲!誰若不惜性命就去拿雞蛋和石頭碰一碰,管叫你鼻腫臉青,白白丟了性命!這還不行,連累九族,滿門抄斬,你說誰敢朗誦,除非不要命!蘇軾詩雖好,若生於清朝,定然滅他門庭!說你“反清復明”你就反罪非輕!你還敢再去說【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嗎!
-
4 # 元元的天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大文豪蘇東坡的名句,在清朝說念並不犯禁,至於特殊場景場,有借題發揮之嫌,另當別說。
普通讀書人都知道的這不過一句古詩,如果在清朝"文字獄"興盛的時期,即便讀寫也不犯事。
不信來看乾隆時期有名的"一柱樓”案,便可知曉。其有多個版本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斷頭詩",其中流傳最廣的版本是"一柱樓"樓主徐述夔。
徐少年即有才名,卻履試不中,心中來免有怨言,懷想若在明朝,自己早就是打馬遊街的狀元郎了。
某日曬書見風吹書頁,隨口一說:"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此句有諷意,尚不足罪的話;
又一日喝酒見底有萬曆年底印,又道:"覆杯又見明天子,日把壺兒擱半邊。"明天子"和"胡兒"(壺兒)容易得出憶舊朝的意思,不過擱半邊,也就"涼拌”也不足反;
後來居然聽到耗子咬衣物,心中火起罵道:“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在明朝。"這有誤讀之誤,黑紙白字,讀成前朝,而不是明天之意,便是反詩了。
平日隨口所言並不為外人道,可惜徐才子自以為高明,妙手偶得之佳句,一定要寫下來儲存,(說不可怕誰背地裡不罵兩句清韃子,那時又無錄音,失口否認外,同音狡辯對文人來說變成頌歌也不一定。)
這就麻煩了,遇上有心之人瞧見,他還顯擺己有才,不料他人細心抄錄,連同房中一幅黑牡丹圖,沈德潛題有《詠黑牡丹》詩:"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更坐實反清野心。其後還在詩稿中查出"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等,皆被視為大逆不道之罪的證據。
乾隆皇帝聞後大怒,這還了得?!下令將已死的徐述夔和其子及沈德潛剖棺戮其屍,徐的孫子以及參與校偏抄寫《一柱樓編年詩》者均滿門抄斬,江蘇不少官員亦受牽連被革職查辦,一時間多少人頭滾地,成為乾隆時期最著名的書案。
清朝乃少數民族入關建立,其文化不能與先進的漢文化比肩,有自卑心理,又由於清軍的殺戮和留髮不留頭辱漢的"剃髮令”等推行,激起漢人的反清情緒,尤其飽受儒家思想薰陶的漢文人,排滿思想嚴重。
清前期"順康雍乾”時,天下初定清廷一邊安撫文人士族學習中原文化,一邊又擔心他們以隱晦的方式渲洩不滿,故殺雞駭猴,製造了酷烈的"文字獄”,因言獲罪者不在少數。
但唐宋書載史傳的句子,並不在此內。所以不會有人念唐詩宋詞而獲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意指清朝黑暗,說得過去,如果沒有其他現實的書言證據,頂多立案應不會被治罪。畢竟審文的官員也是有文化底子的。
再野蠻,滿清也不會把李白蘇東坡等列為反清歷史人物,將唐詩視作洪水猛獸,禁止刊行誦讀之理,幹這樣得罪全天下讀書人的傻事。何況李杜等詩篇眾口傳,禁也禁不了人們腹唸的。
何況清朝文字獄中並沒有"清風案”,僅在清末民初筆記小說《清稗類鈔.獄頌類八》中記載,不過是個野史故事,不足為信也。
-
5 # 宋安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出自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作品之中,如果在盛行文字獄的清朝說出,有可能被咔嚓,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也有可能安然無恙,壓根一點事沒有。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個還要看你在清朝那個時期說的,看你有沒有身份地位咯。如果在順治到乾隆年間說的,又是一個有影響力有身份之人,那麼你就危險了。
首先清朝的文字獄開始於順治年間,在康乾盛世尤其是乾隆年間達到高潮。到了清仁宗嘉慶年間被廢除。
也就是說從順治年間到乾隆年間的文字獄時間段之內,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種期待明月(意指明朝),還要借酒問青天(意指清朝)的被統治階級視為大逆不道的話來,你是真的很危險的。
如果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話是在順治年間,其實是沒有什麼事情的,因為順治朝的文字獄主要針對的是各地反清記載的書籍,這裡面涉及明清正統問題,所以自然是大力打擊。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話並不涉及史書記載這個問題,加上到了順治十八年清庭才大致統一大陸,期間算是戰亂時間了,沒有人會因為這句名句而跟你上綱上線的。
總結來說順治朝的危險機率基本上是0。
如果是在康熙朝,那麼就不一定了,雖然康熙朝繼續延續了順治朝這個史書記載明清正統之分的嚴肅政治問題,但處理明史案之後開了以“逆書”為由索賂的惡劣先河。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會藉著挑別人書文中的紕漏,來牽強附會斷章取義,指為“逆書”,以此來漫天敲詐或者排除異己。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文人,朗讀宋朝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時自然的說出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沒什麼問題的。
如果你是一個有身份的人,在一些特殊場合或者自己的詩集作品中說出或寫到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以此藉詞抒情託物言志的話,那麼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給你牽強附會斷章取義的,到時候不是敲詐你就是趁機報復你了,那麼你還是很危險的。
總結來說康熙朝的危險機率基本上是30%,隨著身份越高危險機率是呈幾何數的增長。
而湖南曾靜的處理很特別,雍正有意立一個知錯就改的順民形象,所以並沒有殺曾靜,並且將其供詞還有懺悔錄,編成《大義覺迷錄》一書,令其到江浙一帶等地言傳身教的宣講。
如果你是屬於黨附諸王或者不服從雍正統治權威的有身份之人,你要是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話,那麼你就是死定了。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文人,說出這句話沒什麼事的。但要是像曾靜作死滿世界宣傳,並且鼓搗邊關大將造反的話,那麼也有可能被殺死,畢竟雍正只需要樹立曾靜一個典型就好,再有的話肯定是咔嚓了。
像雍正朝的翰林院庶吉士徐駿,是明末遺老顧炎武的甥孫,政治成分不太好。加上平常寫字不太認真,給雍正帝的奏章裡竟然把“陛下”的“陛”字給寫成了“狴”字,雍正帝見了很不高興,馬上將徐駿革職。
畢竟是暴脾氣的雍正帝,一旦生氣了後果很嚴重的。雍正帝之後派人去查徐駿,結果在他的詩集裡發現詩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於是徐駿被咔嚓了。
這就是因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而身死的歷史出處。
總結來說雍正朝的危險機率是50%,主要取決於你個人問題,如果政治立場有錯誤並且有一定身份,那麼危險機率肯定近乎於是百分之百了。
如果是在乾隆朝,那麼你是危險至極,因為乾隆朝的文字獄特點就是牽強附會、斷章取義、捕風捉影,這種見風就是雨的扣高帽子是有如脫韁Mustang一發不可收拾。主要是針對反清思想還有華夷之論。
乾隆朝是清朝乃至歷朝歷代文字獄的巔峰高潮所在,文字獄共發生了一百三十餘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極刑。
當然這也分一個小的時間段,乾隆帝繼位初期,因為父親雍正的苛刻治國,所以乾隆帝為了鞏固統治是以寬仁治國,文字獄也一度名存實亡。
到了乾隆十三年,隨著乾隆帝的結髮妻子富察氏皇后的病逝,加上乾隆帝對於百官的失望。乾隆帝性情大變,因此開始苛刻治國。
到了乾隆十六年文字獄開始再度爆發,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總結來說乾隆朝的危險機率是80%。主要看是什麼時間段,如果乾隆十三年之前,基本上沒什麼事。如果是乾隆十三年以後,還是那句老話,如果你的身份越高,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話,那麼越危險。如果你是普通文人,但是被人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的話,那麼是同樣的很危險。
當然經歷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高壓文字獄風險以後,到了嘉慶帝親政以後,開始改變了乾隆朝的文字獄高壓政策,平反了不少文字獄,此後算是廢除了文字獄。
所以說如果在清朝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話,看時間段的話,順治到乾隆四朝有著大小不一的各種風險,甚至有可能掉腦袋。如果到了嘉慶及其以後,你就是說一千遍或者一萬遍,那怕寫入自己詩集都沒人當回事的,一點生命危險都沒有的。
別小看了文字獄的殘酷性,這玩意在清朝說白了就是皇帝為了集權而大力發展的畸形產物,可怕的不是這個事物的本身,而是利用這個事物借題發揮的幕後最高統治者。
回覆列表
唐宋時期人們的思想意識相對開放,情感的宣瀉更加多樣化。人是感性動物,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改變,只是在清朝亦或是現在說這句話時,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不相同,處事的經歷不同,對情感的舒發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