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合易人力資源

    多年諮詢經驗,接觸過的HR非常多,將HR價值發揮最好的很多都是那些從業務部門轉型為HR的,可見懂業務對HR來說有多重要。那麼一個從最初入職就做HR的人員如何能懂業務也能創造價值呢?建議從以下方式入手:

    1、 深度參與職責梳理和業務流程梳理。梳理的過程中多聽、多問、多挖掘,儘可能讓各部門把職責、流程描述的細緻,能夠細緻到每一個工作任務是最好,透過這樣的過程快速瞭解公司業務的全貌。

    2、 將培訓需求做深入。不要簡單的發發問卷來做培訓需求調查,而是深入到業務一線,與業務部門溝通工作任務執行過程中可能要面臨的困難、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等等,這個過程可以加深你對業務的理解。對業務的理解加深了,自然能夠在招聘、培訓,尤其是績效、薪酬等方面更好的為業務部門提供政策支援和人才培養。

    3、 研究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領導講話等,理解公司的業務發展方向,提前從組織設計、人才儲備等方面開展工作,體現出HR對企業發展的支援和促進作用。

    總之一句話,HR的工作不能浮於表面,必須深入業務、全域性思考、主動規劃。

  • 2 # 高管管理研究

    做一個懂業務且能創造價值的HR,這個說法提起好像有幾年了,但我總感覺有些匪夷所思,這個“業務”是 什麼方面業務?“價值”是什麼概念的價值?HR領域的諸多業務大家完全熟練掌握了嗎?HR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不是也在為企業創造價值嗎?

    這個提法可能比較討巧,說著說著就好像成為業界的一句口頭禪了,不過細思極恐,儘管我不業內人士,也為HR這個職業捏一把汗。

    可能是這些年來人資管理行業存在一些困難,發展遇到了瓶頸,其作用與重要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所以針對HR領域的負面、消極言論比較多,說得最多的是HR部門是成本中心,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現實中也出現HR與老闆在相互埋怨、彼此不信任的情況,這是個事實,所以,業內各方也在努力尋找突破,我曾經總結了七種流派在試圖“拯救”人資行業,其中,所謂的“業務派”比較活躍,他們的主要觀點是HR向業務方向的轉型,比如把HRBP視為未來的趨勢,把HR懂業務的要求上升到了“行業翻身”的高度。

    不過,請注意!這套理論又刻意把HR的職責與“業務”隔離開來,關鍵詞還是“懂”、“配合”、“協助”之類的含糊名詞,我想,“懂業務”難道不是傳統HR管理職責範疇之內的要求嗎?如此強化這種邊緣化的角色特徵,也許暫時暖老闆的心,但視之為HR發展的趨勢,把HR職能又一次推到風口浪尖上(曾經是績效管理),我擔心這是不是行業基因變異或行業“失守”的徵兆?

    人資基因最佳化當然是好事,只是“HR懂業務”到底要達到什麼效果,或實際上能達到什麼效果,這千萬要掂量掂量一下,績效管理就提供了先例,以前業界牛逼哄哄,實際上是辜負了厚望的,對行業打擊不小,“HR懂業務”才能創造價值的說法說著說著也會深入到老闆的心坎,如果重蹈覆轍的話,又將是一個笑話,“皇帝新裝”的遊戲可不能一直演下去。

    也就是說,HR作為職能部門,沒有必要一味去和業務部門搶風頭,幫助企業做好把事務性工作做紮實也是在創造價值,何況人力資源管理在很多方面是企業發展的推進器,如果不與時俱進,不去找到主流之道,沒有抓住核心,而總是圍著現象的變化而轉變的話,人力資源發展方向會依然迷茫、HR領域仍會停滯不前。

    最後,總結一下觀點。回到當下,因時代背景、公司、個體等諸多因素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場景隨之變化是行業發展最大的動因,是挑戰更是機會,但現象在變而核心沒變,任何虛頭巴腦或應景式的觀點不能推動行業的發展,基礎性的人力資源管理不但不會削弱,反而還要加強,HR部門仍大有可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尼最經典最著名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