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七1

    如果社會養老市場化國家必須有一個嚴格完善特別祥細善的監管保障措施!要達到人性化的接養為指導!這樣我們當然願意去了!

  • 2 # 劉承澤3

    今年68歲,談一談個人想法。當今有老年人2.5億人,最近人口普查資料顯示,60後就有2億人。他們從2020年開退休,到2030年,中國就有4.5億老年人。在4.5億老年人中,有50%是獨生子女家庭和0.5%獨失子女家庭,這是個社會問題,怎麼解決,是國家關心的問題。

    居家養老,表面上好,實際存在現實問題,獨生子女根本沒時間照顧老年人,他們成家後事情也多,不是不孝,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太大顧不上。

    養老機構養老,市面上有養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康養中心,各有持色,反應好壞各佔一半。

    2021年,國家出臺了社會養老機構指導意見和扶持優惠政策,鼓勵社會養老機構健康發展。中央央企四家聯手,進入社會養老機構產業,打造新型養老模式。

    我個人意見願意進老年公寓,提幾件洗換衣服就可入住,包吃包住也在2500元左右。老年公寓一個大家庭,清晨有早操,白天有興趣課,晚上有匯演,同齡人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對延年益壽有好處。

  • 3 # 快樂的長沙妹坨

    肯定是家庭養老,畢竟家庭養老是中國的傳統模式

    但這種傳統模式在不斷地被打破,因為以前屬於小農經濟,區域經濟,人員的流動範圍不大,子女,兄弟姐妹都離的比較近。而且大部分人不需要正式的工作,都是田間勞動,而正式工作家庭,許多人一個人的收入可以養活全家。因而,有什麼事情,一個家庭可以出面!現在不行了,一個家人養不了一個家庭,大家都得在外面工作,而且農村裡的人也越來越少!

    一人有難,全家幫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家庭養老將越來越難!比如我家,我的父母在老家鄉下,縣城裡的房子空著,我小弟弟在縣城,大弟弟在外地工作,我在長沙!老家只剩下幾個老年人,萬一有什麼事情,年輕人都不在面前,最近的我是弟弟!但是父母親覺得住在鄉下自在,而且基本能自給自足,不用給我們兒女添負擔。也不願意住在縣城或者是住在長沙來。他們已近70歲,這也是家庭養老模式,但是父母親,我們又養了多少?!

    社會養老,對於有兒女的來說,只要父母生活能自理,寧願家庭養老,也不會太願意社會養老。為什麼呢?

    養老院跟酒店一樣,也分高中低檔,但是最低檔次的養老院,兩老加起來也要大幾千。自己家有房子,老人家的養老金也不夠,這個時間住在一起,老人家可以幫子女分擔一點家務,就是啥也不能做,但有老人家在家,把孩子放在家裡,還是放心一點。而生活費,有這幾千完全足夠!除非是生活不能自理,兒女又不能完全放下工作去陪護的,會選擇社會養老吧。

    總的來說,現在這個社會,老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對於養老,將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而家庭養老的不足將凸顯出現;社會養老將是一個趨勢!主要是有兒女的,兒女離的太遠,比如在國外的;比如雖然在國內,但相距幾千公里的;沒有兒女的;一直未婚的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兒女不能就近照顧,社會養老,也成為必然!

  • 4 # 點點螢光

    說心裡話,絕大多數老人更願意的是家庭養老,養兒防老思想不可能在短期消失。

    家庭養老,最大的好處,又有獨立性,個人的生活也比較隱密,每天生活作息時間,都可以由自己來安排,不受控制,不設限制,個人的活動比較自由一點,比如在飲食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己的喜好來製作,在空間上可以保持獨立,不受別人的干擾,自由自在,輕鬆快樂。在情感上,如果和兒女生活在一起,可以含飴弄孫,享受一種親情的溫暖,生命充滿活力。

    但是,家庭養老一個突出的問題,如果不能自理,生活靠誰來照顧,大多數兒女都不在身邊,即使在身邊,他們也無暇顧及,所以很多老人,儘管捨不得離開家,但是沒辦法,最後只能走進養老院,社會養老。

    社會養老層次也不一樣,有高檔次的養老院,設施配套齊全,服務質量優質,基本上都可以滿足老人的需求,生活在高檔次養老院的老人,他們的生活是比較幸福,甚至比在家養老更好,可是,這種高配值型的養老,畢竟是少數享受,大多數只能生活在低檔次的養老院,低配值養老院許多方面還不盡如意,很多老人談起低配值質的養老院,就十分恐懼。

    人到老了,身不由己,由不得自己去選擇,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養老,根據社會化的發展的趨勢,人們逐漸趨於社會養老,因為大多數的老人和兒女都是異地生活,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會導致更多的老人,被迫地接受社會養老,大多數人只能生活在低層次的養老院,脫離家庭的養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7k的作者福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