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荒而逃 、逃之夭夭、抱頭鼠竄、丟盔棄甲、走為上計
一、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釋】: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出自】: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從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二、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釋】: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豔麗。後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翻譯】: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花兒開得紅燦燦。
【示例】:撞人者逃之夭夭,眾人向他投去憤怒的眼光。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是逃跑詼諧的說法
三、抱頭鼠竄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釋】:抱著頭,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後狼狽逃跑。
【出自】:《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黶、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翻譯】:當初常山王、成安君所以相互結為生死之交,和反對張黶、陳釋放的事,常山王帶著頭老鼠竄,以歸漢王。
【示例】:嚇得這些人一個個抱頭鼠竄而逃。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語法】:連動式;含貶義,形容敵人的狼狽相
四、丟盔棄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釋】:盔、甲:頭盔和鎧甲。跑得連盔甲都丟了。形容打敗仗後逃跑的狼狽相。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翻譯】:戰鼓咚咚地一敲響,兩軍士兵的刀槍一接觸,丟盔卸甲,拖著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後停下來,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後停下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五、走為上計 [ zǒu wéi shàng jì ]
【解釋】:遇到強敵或陷於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翻譯】:檀公三十六計,逃走是上策。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落荒而逃 、逃之夭夭、抱頭鼠竄、丟盔棄甲、走為上計
一、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釋】: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出自】: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從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二、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釋】: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豔麗。後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翻譯】: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花兒開得紅燦燦。
【示例】:撞人者逃之夭夭,眾人向他投去憤怒的眼光。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是逃跑詼諧的說法
三、抱頭鼠竄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釋】:抱著頭,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後狼狽逃跑。
【出自】:《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黶、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翻譯】:當初常山王、成安君所以相互結為生死之交,和反對張黶、陳釋放的事,常山王帶著頭老鼠竄,以歸漢王。
【示例】:嚇得這些人一個個抱頭鼠竄而逃。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語法】:連動式;含貶義,形容敵人的狼狽相
四、丟盔棄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釋】:盔、甲:頭盔和鎧甲。跑得連盔甲都丟了。形容打敗仗後逃跑的狼狽相。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翻譯】:戰鼓咚咚地一敲響,兩軍士兵的刀槍一接觸,丟盔卸甲,拖著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後停下來,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後停下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五、走為上計 [ zǒu wéi shàng jì ]
【解釋】:遇到強敵或陷於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翻譯】:檀公三十六計,逃走是上策。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