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59368854081

    有兩種理解:

    1、《荀子·王霸篇》:“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1)讓農民質樸地盡力耕作,不要太疲於奔命,則不會錯過農時,也不會失去肥沃的土壤。所有做事的人都這樣專心的盡職盡責,那麼所有的事情都不會荒廢。 2)荀子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2、《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1)意思是作戰中,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 2)孟子所指的“天時”是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利”是指有利的地理環境和地形條件,“人和”指的是人心的向背。 拓展資料: 1、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華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2、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寡人之於國也》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荀子 -孟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行列式與矩陣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