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06787463692

    昨天剛看完,被裡面濃濃的情感感動了,強行回答一個,只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

    我覺得李白寫完詩哭,是表達了一種悲哀和憐惜,他抒發的不是楊玉環的美,也不是楊玉環本人,是對美人孤獨、悲慘、只是作為一種象徵的憐惜,也註定了楊玉環後面的悲憐。

    主要是出於以下兩個方面:

    1.電影中說了,李白是不會為了權貴去寫詩的,因此高力士叫他去為貴妃寫一首詩,李白肯定是不願意的,而電影裡面也說了,楊貴妃是大唐盛世的代表,她一定是最美的;因此我認為李白這首詩應該不是表達對美的讚歎,應該是透過寫美人表達一種命中註定的悲哀,所以才會留下淚水;

    2.電影中大家都對楊貴妃表達了愛意,而阿倍仲麻呂表現的那麼的明顯和熱烈,李隆基卻沒有對他做任何懲罰,只是口頭上面警醒了他,還送了他“極樂之樂”四個大字。這說明李隆基是根本不畏懼別人對楊貴妃表達愛意的,而他也有極度的自信,沒有人能夠奪走,這是君王的自信,也是他理解的“極樂之樂”,凌駕於任何人之上;

    但是,在李隆基看了李白寫的詩之後,卻說大賞,讓李白再也不要回長安了。如果詩句只是表達了對美人的讚歎,李隆基應該不會做出這麼強烈的反應,畢竟這比阿倍仲麻呂表現的愛意要隱晦的多。因此我認為,李隆基一定也是從中看出了讚美之外不一樣的東西,這是李白真正要表達的東西,也是李隆基極力想撇清的東西;從電影后面李隆基為了自己和社稷,放棄了楊玉環,而又要讓她懷著對自己的愛而死,點明瞭楊玉環的悲哀,由此判斷李隆基不想承認的是他雖然愛著楊貴妃,但為了自己的社稷,為了自己,楊貴妃最終也是一個犧牲品。

    由此可見李隆基從李白詩裡也看出了美人會成為一種犧牲品的同情和悲哀,才會將李白趕出長安,永遠不要回來。

    所以,我覺得李白哭不是因為美人,也不是詩句的意境,是對美人悲慘命運的同情和憐惜,是悲憫之淚。

  • 2 # 使用者551921813817

    不是詩,而是度曲,創後世一詞格,名為《雨霖鈴》。

    王灼《碧雞漫志》卷五:“《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帝 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篥, 因吹之,遂傳於世。’”

    並引羅隱、杜牧、張祜詩,詳作考證。

    羅隱詩“細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鈴”,言聞鈴之地在四川梓桐。

    杜牧詩“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寫 返京後奏曲情景。

    張祜詩“雨淋鈴夜卻歸秦,猶是張徽一曲新”, 言明皇入蜀時作此曲,至雨淋鈴夜,卻又歸秦,猶是張野狐向來新曲。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雲:“《雨霖鈴》者, 因唐明皇駕回至駱谷,聞雨淋鑾鈴,因令張野狐撰為曲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除法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