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潮商文化
-
2 # 9有酒有故事9
舊時,結婚日迎親的時刻,多避開白天,選擇在日落之後或日出之前,這其實與古代禮制有關。在古籍中,婚姻常作“昏”。
《詩·北風·穀風》:“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漢班固《白虎通義·嫁娶》:“婚姻者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
《儀禮·士昏禮》:“士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固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陰來。”
所謂“陽往而陰來”,指白晝即將過去,夜晚即將來臨,也指男(陽)往迎女(陰)到來。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婚姻禮制中的反映。
如果迎親時刻不得不選在白天進行,舊例新娘要撐一把傘,謂“不見天”。
所以,潮汕人迎親避開白天是對古風的沿襲,這也是對傳統的尊重。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傳統的事物也要與時俱進。
-
3 # 方見
響應國家晚婚晚育的政策。
這與廣東的獨特地形有關,這裡以丘陵、臺地為主,沿海部分地區為平原。也就是說山比較多。
古時候不像現在交通方便,走親戚大部分人都只能靠雙腿來趕路,像電視劇裡動不動就騎馬、騎騾子趕山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那是不現實的。因為以前這都是作為家中勞動力的存在,除了勞作一般是捨不得用在其他地方的。
哪怕到了現在條件這麼好,很多山區的旅遊景區會有騎馬或者騎騾子的服務,這多是當地村民提供的。一般把騎著馬的客人送上山後,他們都是牽著下山回家的,我有次好奇問他們,自己騎下去不更舒服嗎?他們只回答了我三個字:“捨不得”。也許這種心情只有苦過的老百姓才懂吧。
在雲貴高原的時候,聽當地老人講以前親戚有什麼事必須去的話,一般都是提前半個月出發,有時候運氣不好,晚上在埡口遇到惡劣天氣,丟命都有可能。
古時候不像我們現在,到處都是賓館,只要來了住宿都安排好好的,很多人都得當天趕回去,再一個因為地裡還有活要幹,也不敢待太久。哪怕在廣東都是以低山為主,賓客早晨出發也得晚上才能到。那邊不只是晚上結婚,接親也是在晚上。所以廣東晚上結婚主要還是因為地形因素。
-
4 # 潮州競風流
關於這個問題,本人作為一個已婚潮州人,來簡單說說個人一點點看法。
為何會選擇在晚上結婚,首先個人愚見是跟地方生活習俗有關。潮人稱男人為打埠(打捕),女人則稱為姿娘(煮糧)。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從前男人負責外出打臘(捕捉食物)而女性則負責煮糧食。打臘捕食一般都在日間進行,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間是悠閒時光,大家都有空閒,適合參加宴會。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來理解也不難。
新郎上午剛結婚,下午就外出去幹活加班。或者今天結婚晚上外出去值夜班,新娘肯定會說這合適嗎?這夜班肯定要在洞房裡值哎。
其次原因還有,不少潮州人會說,是看時擇日選擇。當然這也是其中理由,結婚事儀也是十分講究。
新郎去接新娘時,須帶紅傘給新娘遮頭,意為積陰德。白天不管陰晴,總比晚上光線強吧。論遮陰,還是晚上為宜。
還有以前新娘坐轎,講究不到夫家不能停轎,停了視為不吉。白天車水馬龍,為防萬一,選擇晚上出嫁也是極好的。
當然也並非全部都是晚上結婚,個別情況是白天結婚的。但有一種特殊情況,是必須夜黑風高時進行的。潮州人俗稱"走賊日"。顧名思義,是出了名的"偷偷摸摸"出嫁。這種原因是因為夫家有長輩命將歸西,在長輩壽終正止之前,完成一個“闔家團圓"的願望,所以需在夜間進行。
-
5 # 嚁月
為什麼潮汕地區大部人選擇在晚上結婚呢?個人認為這跟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有關。潮汕人都把結婚叫做成親,在結婚這件事上潮汕人可以說講究的禮節還是很多的。什麼時辰迎親?什麼時辰拜堂?什麼時辰進洞房?這些東西一點都不能馬虎。都要按一個程式來操辦的,因此很多人都選擇在晚上結婚。不然怎叫“洞房花燭夜”呢?古人結婚一般也選擇在晚上舉行。據史料《白虎通》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也就是說,晚上舉行婚禮才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一般說大多數人都是“上午接親,晚上拜堂”。而潮汕人迎娶新娘一般都是在黃昏前後(古今迎親的方式不同,古是乘轎騎馬的,現代是坐轎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還有就是雙方是否同城?不同地區的婚姻,其迎親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為“結婚與黃昏”中“婚、昏”同音。證實了古代人在晚上結婚的佐證,也說明女人在黃昏結婚後改變了自己的姓氏。而且傍晚結婚比較接近洞房花燭夜的意思,特別是在清朝。古人洞房花燭夜之前,男人要向賓客敬酒就要耗費一些時間,而且接新娘行大禮也都要耗費時間。所以傍晚是最好的時間,晚了不行,早也不好。不過,由於現代人一些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有些人化繁為簡。結婚成親由單位舉辦或者旅遊成親,那麼結婚形式上也有改變。還有一部分人結婚形式西洋化了,因而沒有那麼傳統了,一大早迎親過門的也有。另有一些是迴避一些忌諱,夜裡迎親的也有(潮汕的城市與鄉村在習俗與禮節上也有區別的,就別說其他地區了。潮汕地區有人拜神,有人吃教,有人無信仰…這些也造成結婚形式上的不同)。個人觀點是:“洞房花燭夜”是“婚”與“昏”關聯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大多數潮汕人傳統觀念較強以及相對較為迷信守舊,因此晚上結婚主要與中國傳統文化與八卦等有關。而現代人的觀念已跟古代農耕社會有著很大的區別,尤其居住在城市裡的居民(古代很多習俗是按農耕文化來辦的,在城市很難以之相同)。也因此有一些在城市居住的進步家庭有新思潮、新風氣,造成婚姻觀念的不同以及結婚形式上的多元化(隨著現代人的流動性增大,異地婚姻的增多。那麼結婚形式上也有變動)。總之,潮汕人的結婚都會上選吉日吉時結婚的,也預祝新人們婚姻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
6 # 風過無痕攝有痕
潮汕地區大多數人為什麼選擇晚上結婚?這與中國古代習俗有關。
關於“婚”字,《說文解字》雲:“婚,婦嫁也。禮,娶婦以昏時。”昏時,意指太陽已經落下,即夜幕降臨的黃昏時候。
娶婦以昏時,源於母系氏族社會,人類實行的是群婚制度,女子一般生活在自己的孃家,以維繫母系的完整。
隨著社會特別是生產力的發展,男子的地位不斷提高,父權形成後,為保證父系的延續,男子勢必改變男婚與女方的狀況,要求女子從夫而居,這種新潮當然遭到了婦女的反抗。男子就只能用武力解決,於是有了搶婚習俗。為了便於逃遁,當然得乘天黑時下手。
搶婚風俗形成後,“妻”、“娶”二字含義,就成為這種婚姻方式的見證。
現在,有些少數民族,如瑤族、彝族、苗族、哈尼族等,迎娶新娘都有選擇在天亮之前或者天黑時的習俗,有的還得背上新娘佯裝跑的樣子,這些都留有古代搶婚習俗的痕跡。
據考證,潮汕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潮汕的先民屬大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主潮汕。入潮漢人和土著長期和睦相處,逐漸融合。現生活在潮汕的人群中,主要是漢族宗支的潮汕人以及少部分同是南來的漢族後裔客家人。因此,保持“娶婦以昏時”的習慣也就不足為奇,當然也表明,潮汕文化得到相對完整的保護和傳承。
有統計表明,2018年,潮汕離婚率為0.65%,成為全國離婚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原因之一,就與潮汕延續的傳統習俗有關,如保持不外娶,不外嫁,男主外,女主內的習俗的背後,就是免除了生活差異和文化差異,從而鑄就婚姻的和諧。
回覆列表
舊時,結婚日迎親的時刻,多避開白天,選擇在日落之後或日出之前,這其實與古代禮制有關。在古籍中,婚姻常作“昏”。《詩·北風·穀風》:“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漢班固《白虎通義·嫁娶》:“婚姻者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儀禮·士昏禮》:“士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固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陰來。”所謂“陽往而陰來”,指白晝即將過去,夜晚即將來臨,也指男(陽)往迎女(陰)到來。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婚姻禮制中的反映。如果迎親時刻不得不選在白天進行,舊例新娘要撐一把傘,謂“不見天”。所以,潮汕人迎親避開白天是對古風的沿襲,這也是對傳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