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國風 十五國風,即西周時期即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是從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帶有地方色彩的土風歌謠。《國風》是《詩經》的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 王風 》、《 鄭風 》、《齊風》、《魏風》、《唐風》、《 秦風 》、《 陳風 》、《檜風》、《曹風》、《豳風》等,共160篇,合稱十五國風。風,地方樂調,這一部分共選了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樂調,稱十五國風,共160篇,內容都是民歌,這十五國風是:周南(今陝西,河南之間),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間),鄴,鏞,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產生於漢水和長江中游,其餘為黃河中下游。十五國風絕大部分是周室東遷以後到春秋中葉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國風——“風”的含義: 《詩大序》最早政治解釋 :“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以風來比喻王者教化——唐代孔穎達從其說。 宋代,鄭樵的《六經奧論》始從音樂上來解釋風:“風土之音曰風。” 宋代朱熹也有類似的解釋:“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 近代從鄭朱之說,認為“風”即“土風”,即不同地區地方音樂。 十五國風,即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目錄: 南區--《周南》、《召南》、《陳風》 西區--《秦風》、《豳風》 北區--《魏風》、《唐風》 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王風》、《檜風》、《曹風》 東區--《齊風》 十五國風——“風”之“五大文學區域”: 1、南區----《周南》、《召南》、《陳風》:“二南,其地在南陽(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後被楚國吞併,故有人稱之為《楚辭》之源。《二南》詩中,多表現女性勞動、戀愛、思夫等生活與情感,還有一些禮俗詩(賀新婚、祝多子等)。陳地在今河南淮陽、柘城和安徽亳縣一帶。《陳風》多半是關於戀愛婚姻的詩,《漢書??地理志》:‘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擊鼓於宛丘之上,婆娑於枌樹之下,有太姬歌舞遺風。’二南與陳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顯。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故二南之詩,感物興懷,引辭表旨,譬物連類,比興二體,厥制亦繁,構造虛詞,不標實跡,與二雅迥殊。至於哀窈窕而思賢才,詠漢廣而思遊女,屈宋之作,於此起源。”作品注重物色刻劃,細緻貼切;抒情真切,直率熾熱;繁弦促節,多回旋往復之調。”(注:引用網路資料)。 2、西區----《秦風》、《豳風》:“秦國原居甘肅天水,後漸東擴,佔據陝西一帶,平王東遷後,西周王畿和豳地歸秦所有。《漢書??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秦》詩中多尚武精神、殺伐之音,朱熹《詩集傳》:“秦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樸素,簡潔質實,剛毅健朗。”(注:引用網路資料)。 3、北區----《魏風》、《唐風》:“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帶;唐在今山西中部,後改稱晉。朱熹《詩集傳》:“唐風土瘠民貧,勤儉質樸,憂思深遠。""魏地狹窄,民俗儉嗇。”土地貧瘠,人民困窘,纖儉習事的地域特徵與風尚,使其諷諭現實的精神尤為突出,多諷刺、揭露性的詩篇,自古學者稱《魏》、《唐》多“變風”。質樸率直,自然朗暢,多沉鬱悲慨之氣。”(注:引用網路資料)。 4、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王風》、《檜風》、《曹風》:“邶和鄘都是衛邑名,同屬一地,衛風之地在今河北磁縣、濮陽,河南安陽、淇縣、汲縣、開封、中牟等地。鄭國的都城新鄭,在今河南鄭州一帶。王即王都的簡稱,平王東遷洛邑,在今河南洛陽一帶。崔述《讀風偶識》:“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遷,家室飄蕩”詩多有亂離悲涼之氣。曹在今山東西南菏澤、定陶、曹縣一帶,位於齊、晉之間。檜在今河南密縣一帶,兩個都是小國,存詩很少。魏源《詩古微》:‘三河為天下之都會,衛都河內,鄭都河南,故齊、晉圖伯爭曹、衛,晉、楚圖伯爭宋、鄭,戰國縱橫爭韓、魏。……據天下之中,山河之會,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則貨財盛,貨財勝聲色輳。’《漢書??地理志》:‘土陿而險,山居谷汲,男女亟聚會,故其俗淫。……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之音。’鄭衛處商業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態較為開放,男女交往自由,相與詠歌,各言其情。故鄭衛之風尤多情詩,善於即景生情,委婉細膩,情真意切。重利輕義、遊媚富貴的風習,又使鄭衛猶多棄婦冤婦之調。另一類風詩,或抒黍離之悲,或刺昏君無道,感嘆世事人生,悲鬱悽惻。”(注:引用網路資料)。 5、東區----《齊風》:“齊在今山東中北部,首都臨淄。《史記 貨殖列傳》:‘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間一都會。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眾鬥,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齊富甲東海,士農工商賈雲集,文風開放。其詩善於誇飾,舒緩深遠,節奏疏宕。”(注:引用網路資料)。 十五國風,分佈地域很廣: 1、“周南”:周公旦所轄治地區,即今河南洛陽至湖北北部江漢一帶的地方音樂 ; 2、“召南”召公奭所轄治地區,即今陝西南部至湖北西北部地區的地方音樂; 3、“二南”:大都產生在江漢流域; 4、其餘13國風:大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即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其中集中於河南地區的“邶鄘衛鄭檜”等“鄭衛之音”多達六七十首——這些地方經濟相對比較發達。 十五國風——地理之圖,是世界現存時代較早的印刷地圖,比歐洲的第一張印刷地圖早約200年,製圖水平遠在歐洲第一張印刷地圖之上。《十五國風地理之圖》:該圖繪於1155年,是為《詩經》周南至豳風之十五國風(國為諸侯所封之域,風為民俗歌謠之詩)繪製的地理圖,圖的範圍主要是長江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 1、中國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楊甲編撰《六經圖》中的一幅地圖。 2、《六經圖》初刻於乾道元年(1165),失傳。現存宋刻本為南宋福建刻袖珍本殘本,其中有《十五國風地理之圖》:圖中山脈用黑三角形表示,河流用單曲線表示,古今地名一般不加框,只“周南、召南”外括方框,“秦、晉”等用圓形黑底白字表示,長城的符號十分醒目。 十五國風的主要內容 ①表達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願望和對勞役、兵役的痛苦與反感。例如《豳風·七月》描述了農奴被剝削、壓榨,終年辛勤勞動和痛苦和生活。《魏風·伐檀》揭示當時社會不合理現象,對不勞而食者提出了質問和抗議。《魏風·碩鼠》反映了勞動人民對剝削階級的反抗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唐風·鴇羽》寫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壓榨下人民痛苦的呼號。《豳風·東山》描述戰後農村的破敗景象,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不幸和痛苦,表達了人民對和平與勞動生活的渴望。而《王風·君子于役》則從征夫家屬的角度,表示了對兵役、徭役的憤怒與不滿。 ②對勞動的謳歌。如《周南·芣苢》是婦女們三三兩兩去採集車前子時邊採邊唱的歌,表達了婦女勞動時歡快之情。《魏風·十畝之間》唱出了採桑姑娘在勞動中的歡樂和勞動後愉悅的心情。 ③表現愛國主義情操和對統治階級醜惡行徑的揭露。如《秦風·無衣》反映戰士們在國難當頭為保衛家園,慷慨從軍,團結禦侮,同仇敵愾的豪情。《載馳》表達了許穆夫人為拯救祖國於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愛國精神。《陳風·株林》還揭露了陳靈公的荒淫無恥,《相鼠》則對統治者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④表達愛情的戀歌和反映婦女婚姻與命運的詩篇。如《周南·關雎》寫了一個青年男子大膽、率真地表露對一位美麗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寫一個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於求偶的熱切心情,大膽潑辣,真摯動人。《邶風·靜女》寫一對青年男女幽會,富於生活情趣。
十五國風 十五國風,即西周時期即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是從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帶有地方色彩的土風歌謠。《國風》是《詩經》的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 王風 》、《 鄭風 》、《齊風》、《魏風》、《唐風》、《 秦風 》、《 陳風 》、《檜風》、《曹風》、《豳風》等,共160篇,合稱十五國風。風,地方樂調,這一部分共選了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樂調,稱十五國風,共160篇,內容都是民歌,這十五國風是:周南(今陝西,河南之間),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間),鄴,鏞,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產生於漢水和長江中游,其餘為黃河中下游。十五國風絕大部分是周室東遷以後到春秋中葉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國風——“風”的含義: 《詩大序》最早政治解釋 :“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以風來比喻王者教化——唐代孔穎達從其說。 宋代,鄭樵的《六經奧論》始從音樂上來解釋風:“風土之音曰風。” 宋代朱熹也有類似的解釋:“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 近代從鄭朱之說,認為“風”即“土風”,即不同地區地方音樂。 十五國風,即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目錄: 南區--《周南》、《召南》、《陳風》 西區--《秦風》、《豳風》 北區--《魏風》、《唐風》 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王風》、《檜風》、《曹風》 東區--《齊風》 十五國風——“風”之“五大文學區域”: 1、南區----《周南》、《召南》、《陳風》:“二南,其地在南陽(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後被楚國吞併,故有人稱之為《楚辭》之源。《二南》詩中,多表現女性勞動、戀愛、思夫等生活與情感,還有一些禮俗詩(賀新婚、祝多子等)。陳地在今河南淮陽、柘城和安徽亳縣一帶。《陳風》多半是關於戀愛婚姻的詩,《漢書??地理志》:‘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擊鼓於宛丘之上,婆娑於枌樹之下,有太姬歌舞遺風。’二南與陳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顯。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故二南之詩,感物興懷,引辭表旨,譬物連類,比興二體,厥制亦繁,構造虛詞,不標實跡,與二雅迥殊。至於哀窈窕而思賢才,詠漢廣而思遊女,屈宋之作,於此起源。”作品注重物色刻劃,細緻貼切;抒情真切,直率熾熱;繁弦促節,多回旋往復之調。”(注:引用網路資料)。 2、西區----《秦風》、《豳風》:“秦國原居甘肅天水,後漸東擴,佔據陝西一帶,平王東遷後,西周王畿和豳地歸秦所有。《漢書??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秦》詩中多尚武精神、殺伐之音,朱熹《詩集傳》:“秦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樸素,簡潔質實,剛毅健朗。”(注:引用網路資料)。 3、北區----《魏風》、《唐風》:“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帶;唐在今山西中部,後改稱晉。朱熹《詩集傳》:“唐風土瘠民貧,勤儉質樸,憂思深遠。""魏地狹窄,民俗儉嗇。”土地貧瘠,人民困窘,纖儉習事的地域特徵與風尚,使其諷諭現實的精神尤為突出,多諷刺、揭露性的詩篇,自古學者稱《魏》、《唐》多“變風”。質樸率直,自然朗暢,多沉鬱悲慨之氣。”(注:引用網路資料)。 4、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王風》、《檜風》、《曹風》:“邶和鄘都是衛邑名,同屬一地,衛風之地在今河北磁縣、濮陽,河南安陽、淇縣、汲縣、開封、中牟等地。鄭國的都城新鄭,在今河南鄭州一帶。王即王都的簡稱,平王東遷洛邑,在今河南洛陽一帶。崔述《讀風偶識》:“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遷,家室飄蕩”詩多有亂離悲涼之氣。曹在今山東西南菏澤、定陶、曹縣一帶,位於齊、晉之間。檜在今河南密縣一帶,兩個都是小國,存詩很少。魏源《詩古微》:‘三河為天下之都會,衛都河內,鄭都河南,故齊、晉圖伯爭曹、衛,晉、楚圖伯爭宋、鄭,戰國縱橫爭韓、魏。……據天下之中,山河之會,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則貨財盛,貨財勝聲色輳。’《漢書??地理志》:‘土陿而險,山居谷汲,男女亟聚會,故其俗淫。……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之音。’鄭衛處商業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態較為開放,男女交往自由,相與詠歌,各言其情。故鄭衛之風尤多情詩,善於即景生情,委婉細膩,情真意切。重利輕義、遊媚富貴的風習,又使鄭衛猶多棄婦冤婦之調。另一類風詩,或抒黍離之悲,或刺昏君無道,感嘆世事人生,悲鬱悽惻。”(注:引用網路資料)。 5、東區----《齊風》:“齊在今山東中北部,首都臨淄。《史記 貨殖列傳》:‘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間一都會。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眾鬥,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齊富甲東海,士農工商賈雲集,文風開放。其詩善於誇飾,舒緩深遠,節奏疏宕。”(注:引用網路資料)。 十五國風,分佈地域很廣: 1、“周南”:周公旦所轄治地區,即今河南洛陽至湖北北部江漢一帶的地方音樂 ; 2、“召南”召公奭所轄治地區,即今陝西南部至湖北西北部地區的地方音樂; 3、“二南”:大都產生在江漢流域; 4、其餘13國風:大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即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其中集中於河南地區的“邶鄘衛鄭檜”等“鄭衛之音”多達六七十首——這些地方經濟相對比較發達。 十五國風——地理之圖,是世界現存時代較早的印刷地圖,比歐洲的第一張印刷地圖早約200年,製圖水平遠在歐洲第一張印刷地圖之上。《十五國風地理之圖》:該圖繪於1155年,是為《詩經》周南至豳風之十五國風(國為諸侯所封之域,風為民俗歌謠之詩)繪製的地理圖,圖的範圍主要是長江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 1、中國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楊甲編撰《六經圖》中的一幅地圖。 2、《六經圖》初刻於乾道元年(1165),失傳。現存宋刻本為南宋福建刻袖珍本殘本,其中有《十五國風地理之圖》:圖中山脈用黑三角形表示,河流用單曲線表示,古今地名一般不加框,只“周南、召南”外括方框,“秦、晉”等用圓形黑底白字表示,長城的符號十分醒目。 十五國風的主要內容 ①表達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願望和對勞役、兵役的痛苦與反感。例如《豳風·七月》描述了農奴被剝削、壓榨,終年辛勤勞動和痛苦和生活。《魏風·伐檀》揭示當時社會不合理現象,對不勞而食者提出了質問和抗議。《魏風·碩鼠》反映了勞動人民對剝削階級的反抗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唐風·鴇羽》寫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壓榨下人民痛苦的呼號。《豳風·東山》描述戰後農村的破敗景象,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不幸和痛苦,表達了人民對和平與勞動生活的渴望。而《王風·君子于役》則從征夫家屬的角度,表示了對兵役、徭役的憤怒與不滿。 ②對勞動的謳歌。如《周南·芣苢》是婦女們三三兩兩去採集車前子時邊採邊唱的歌,表達了婦女勞動時歡快之情。《魏風·十畝之間》唱出了採桑姑娘在勞動中的歡樂和勞動後愉悅的心情。 ③表現愛國主義情操和對統治階級醜惡行徑的揭露。如《秦風·無衣》反映戰士們在國難當頭為保衛家園,慷慨從軍,團結禦侮,同仇敵愾的豪情。《載馳》表達了許穆夫人為拯救祖國於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愛國精神。《陳風·株林》還揭露了陳靈公的荒淫無恥,《相鼠》則對統治者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④表達愛情的戀歌和反映婦女婚姻與命運的詩篇。如《周南·關雎》寫了一個青年男子大膽、率真地表露對一位美麗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寫一個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於求偶的熱切心情,大膽潑辣,真摯動人。《邶風·靜女》寫一對青年男女幽會,富於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