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桂粵黃生
-
2 # 鍾彝
你好,價值觀不一樣的緣故,家人和孩子在對某一件事情,比如說是學習這件事上價值觀不通,學生按照家長的要求在努力做,並且做到做好了,家長老師當然是好。但是學生內心可能並不一定覺得這樣做對,或者他可能對這些根本不是很感興趣,每天隨著老師家長的指揮,做這做那,做的時候還好,沒有多想其他的,一安靜下來,一多想,就覺得累了,也很正常。
所以個人感覺教育要搞美好教育,學生美好,要家長美好,老師美好,學校美好。
而這一切的關鍵都是如何把學校家長學生對學生的價值觀統一起來。這就需要家長學校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
學習興趣就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嚮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直接動力。通常學生做得好的事情都是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換句話說,如果想讓學生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只有讓他們對思想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自覺地、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中產生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尤為重要。所以,如何將課講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愛聽,想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考,是我們所探討的問題。
-
3 # 緣小跳
因為這些孩子比較懂事呀,平時在學校裡讀書,課餘時間會選擇一些臨時工去做,一是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早認知社會,接觸學校以外的生活,為以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二是有一些收入吧,可以用著生活費,從而可以減少家庭的支出。
有的同學在外不管再苦再累,都不會跟家裡抱怨,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從而讓家人覺得孩子長大了,不必擔憂。其實自己的一些苦只有自己清楚。
-
4 # 柿柿如意SSRY
“家人眼裡很幸福,實際生活卻很累”,那這位學生他/她的家人可能就要反思了,想一想是什麼讓孩子變成這樣呢?!
家人平日要多觀察孩子的點滴,特別是有異常的情況,多多關愛孩子的情感,做到真正瞭解孩子的需求,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然後再因地制宜的幫助孩子,疏解孩子真正關心的問題,從而讓孩子和家人達成一致,建立真正幸福家庭。
-
5 # 葉小楓子
因為在家人眼中給你提供了一個好的物質生活條件,讓你吃穿不愁,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那麼你肯定是幸福的啦,但是往往會忽略學生的真實情感,因為家人很忙,忙著掙錢,根本沒時間沒精力和學生溝通交流,家人眼中能用錢解決問題的都不是問題,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學生孤獨、缺愛、叛逆,所以學生是不幸福的,當然她也會很辛苦,因為這個時候她會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拼命的學習或者經常做些叛逆的事,所以歸根究底她的的內心深處是渴望陪伴的,渴望和家人相處的!!!
-
6 # 才華橫溢小章魚
美國的一些學者認為學校的教育無論在多麼發達開放的國家都是牢獄式的,因為上學要上夠時間而且要成績透過,監獄裡的犯人也是要待夠時間(死刑犯就不說了)而且要得到第三方的認可,認為他能夠融入社會,才會釋放。這兩者都在和時間並且要改變自己才能融入同樣的社會,但是每個人都是這樣走來的又沒啥辦法。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學校裡你不想學數學,沒錯我相信人類天生沒幾個人能愛數學的,就算喜歡也是被逼的,要不為啥不走兩步碰到一個數學家呢?回到那個數學問題,沒人喜歡數學,有人會強迫你喜歡,再讓你熟練並且考核,成績不好還有懲罰,你說這痛苦不?更誇張的是,教這個的和學這個的都知道這玩意沒啥實用性,還要經常裝處一副喜愛的樣子,確實挺難。
說這麼多,並不是想表達人類的教育體制怎樣,我們應該更發自內心的想學些什麼,做些什麼,才好,才能不那麼累,如果只是單純的去對一個不喜歡的學科演戲,甚至對一個不滿意的生活強顏歡笑那當然會很累,但是無論如何青春每個人只有一次,希望你不要因為小事牽絆而忘了人生最美的風景。
-
7 # 屋裡桃桃
從小我就是這樣的,在家人面前從來不表現出來自己的心,表達了也改變不了任何問題,也許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煩惱。何不大家都表面一團和氣,開開心心呢。現在成年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依然如此,什麼負能量都不想跟別人說,只想自己扛過去。這樣可以逼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未未嘗不可。
-
8 # 時光瓶
這是認知不同造成的。家人為了孩子成才,可以說傾盡所有,寧可苦自己,絕不苦孩子。孩子也知道家人的付出與期望,大多會朝著家人希望的方向和目標努力。
家長對孩子發展方向的確定,是基於自己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和大多數人主流思想的基礎,認為孩子的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從事什麼職業比較好。
在家人眼裡,孩子是重點培養物件,起床就吃飯,上學有人接送,不需幹家務,只要把自己的學習搞好就行。這樣的條件多幸福,想我小時候……,沒法比!
而孩子雖是理解家人的苦心,但他們的年齡、閱歷尚還稚嫩,對將來發展的方向是模糊的,也就無從有強大的動力注入家人的期許中。
他們更多的是被動執行家人的要求,但家人的要求可能並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加上沉重的課業壓力、大人們時常談起的“別人家的孩子”、好不容易有節假日還被各類輔導班、興趣班所佔據,自己連痛痛快快玩一天的需求都無法實現,孩子覺得“累”就在所難免了。
曾經有個女孩給我說過:她媽媽從小注重對她的培養,五歲時就開始帶她去圖書館借閱圖書。雖然她媽媽說讓她自己選,但每次她都會借兩本書。一本是她想看的,還有一本是她認為她媽媽希望她看的。自己想看的每本必看,照顧媽媽情緒的那本從沒看過。多年後,偶然一次和媽媽談起此事,媽媽是滿臉的驚訝和心疼。
媽媽的本意的確是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對一個小孩子來說,知識是空白點,真的是“開卷有益”。可能當年的自己無意中流露出一些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但未意識到孩子是極其敏感的,使孩子不自覺的想做到家人眼裡的“好孩子”。
家人都是給孩子自己能提供的最好的,但這個“最好的”,能否是孩子最需要的?
有多少家人能做到孩子成績不好時,平心靜氣的和孩子好好談一談,幫孩子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責,把一切都歸咎到“你的努力還不夠”。更甚於有的家長信奉“不打不成才”,對孩子動輒棍棒相加。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些孩子天生不是學習的料,但他在別的方面有過人之處。為什麼不能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在自己有天賦的領域進行努力呢。
孩子也需要認可和尊重,多鼓勵、多理解,讓孩子更多快樂,才能感到幸福。
家人應該和孩子多溝通,分析引導孩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向,最好把興趣和發展方向統一起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定不要和孩子南轅北轍,做了無用功。
-
9 # 學無指鏡
看那麼多理論和前人的經驗,還有鋪天蓋地的心靈雞湯非常累的,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學生在一直在走別人走過的路,所以累。所以想不累,有解決辦法,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取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的流行音樂,無數音樂都是抄襲的國外的原創,都是在聽別人的音樂找靈感,能不累嗎…
-
10 # 邢兄小伊犂
這個題目的準確表達是:“家長覺得孩子應該是幸福的,而孩子覺得很累。”分歧的關鍵在於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幅作品,作品上有山有水,有魚有鳥,有白雲有太陽,十分完美,絕對應該是幸福的。問題錯就錯在孩子他是一個人,自脫離母親臍帶那一刻起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人,你在他身上亂塗亂畫,他能不反感嗎?能不累嗎?他的畫他要自己來完成,他才會感到輕鬆感到幸福!
回覆列表
在許多家長的眼裡,現在的學生無疑是幸福的:學校,提供寬敞舒適的校園環境,優質的教師隊伍;家庭,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但實際生活是真的“幸福”嗎?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放學回家後,也不敢去看看電視、玩玩手機,更不敢走出家門到外面看一看,瞧一瞧……本應有的活力,卻被無形的學習不敢透露出來。自己生活是否感到“幸福”?其心理健康狀況是否感到滿意?那,只有學生他自己清楚!
因此,學生在社會、學校、家長的關心、理解、幫助下,才獲得真正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