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級奶爸修煉日記

    4-6個月新增的輔食有菜泥、爛米粥、魚鬆、蛋羹等;新增的量要由少到多.如3個月時新增蛋黃,開始時是蠶豆大小,服3-4天后,未出現消化功能紊亂,可增添至1/4個,以後每週增加1/4個,滿4個月時可增加到1個新增輔食後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面板,看看有無過敏反應,如面板紅腫,有溼疹,應停止新增這種輔食.此外,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如大便不正常也應暫停新增這種輔食,待其大便正常,無消化不良症狀後,再逐漸新增,但量要小.

  • 2 # 屋裡桃桃

    如果是母乳餵養,並且母乳不足的情況,建議4個月以上可以新增輔食了。購買高鐵的米粉,不建議大家用自家做的米粉,衛生條件和營養達不到標準。奶粉寶寶5.6月齡可以新增。剛開始時儘量用類似清米湯的濃度,直到適應後,逐漸成為糊狀。

  • 3 # 果果爸有煩惱

    隨著寶寶身體生長對營養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奶粉和母乳裡的營養有些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發育的需要。因此奶粉餵養4個月後,母乳餵養6個月後,就可以考慮新增一些輔食。

    原則是從含高鐵米粉開始新增,先少量少次,新增過程中從便便情況注意孩子腸胃是否接受。從單一到多種,慢慢增加輔食種類,比如米粉中加入水果泥、菜泥、魚肉泥等。從稀到稠,比如從米粉到肉粥、菜粥。再就是從細到粗,從素到暈。

    從最簡單方便的輔食中新增水果來說說,水果能提供飲食中多種重要的營養物質,包括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等。紅色和黃色水果(如芒果、柑橘、木瓜、山楂、沙棘、杏等)中胡蘿蔔素含量較高。 棗類,柑橘類(橘、柑、橙、柚)和漿果類(奇異果、沙棘、黑加侖、草莓)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香蕉、黑加侖、棗、龍眼等的鉀含量較高。

    剛剛新增時(6月齡)可搗成細膩的果泥;7~8月齡可以逐漸改為有粗粒狀的果蓉;9月齡以後可以切成水果條作為手指食物鍛鍊寶寶自主進食,但性狀要軟。香蕉、牛油果、奇異果、火龍果和木瓜等質地較軟的水果可以搗成泥或者直接刮下來給寶寶吃。藍莓、櫻桃和葡萄之類的小粒圓形水果,要切記去籽切好再給寶寶吃,萬萬小心引起吸入性窒息。蘋果、梨和瓜類質地比較硬,可以蒸或煮一下變軟再提供給寶寶。 水果一天吃多少?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的建議每日水果類的攝入為: 7~12月齡:25~100克 ,13~24月齡:50~150克 。果汁≠水果 不建議給1歲以內的嬰兒喝果汁,對於1~6歲的孩子,每日的果汁飲用量限制在120~180毫升。即便是家裡鮮榨的果汁,也不能替代水果,果汁裡的纖維和其他營養成分遠比不上真正的水果。而且會攝入過多的糖和熱量,可能會導致超重和肥胖症。另外給寶寶習慣了這種甜味飲料,寶寶會不願意喝白開水。 必須注意的事: 1.為了避免寶寶嗆到,應該避免直接給低月齡寶寶太硬的水果,可以稍微蒸煮一下變軟再提供。 2.棗類、龍眼、櫻桃和葡萄等有籽有核的水果,一定要注意去籽去核。 3.儘量為寶寶提供天然形式的新鮮水果。

  • 4 # 奧特曼玩具屋

    寶寶6個月可以新增輔食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的規定要求純母乳或配方奶餵養到寶寶6個月再新增輔食(舊規定是4個月)。最早不早於4個月,最晚不晚於8個月。

    其實每個寶寶是有所不同的,要仔細觀察寶寶發出的“開飯”訊號。

    訊號1:體重,當寶寶的體重達到出生體重的2倍;

    訊號2:貪吃,寶寶對成人的食物表現出興趣,搶餐具,或將小手、玩具往嘴裡塞。

    訊號3:發育,寶寶能扶著坐或靠著坐,可以透過轉動頭部、閉嘴、後仰、推開食物等表示“不要”。

    訊號4:飢餓,寶寶經常哭鬧,每天吃完1000毫升奶,仍覺得餓。

    訊號5:不伸舌,寶寶伸舌反射消失,用勺餵食時不會被頂出。

    訊號6:嘗新,寶寶對嘗試食物時,顯得高興。

    新增輔食的基本原則

    1.每次只新增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

    2.每一種新的食物需要連續嘗試2-3天,觀察寶寶有無過敏反應,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食物後再新增其他新的食物。如果寶寶出現過敏,則應停止新增這種輔食3-4個月,之後再像第一次新增時那樣嘗試和觀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房地產新人初入行要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