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wjm11111

    中國古代文人喜愛寄物抒情,藉以自然物來表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堅毅不撥的青松,挺撥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冬梅,它們雖系不同屬科,卻都有不畏嚴霜的高潔風格。它們在歲寒中同生,歷來被中國古今文人們所敬慕,而譽為“歲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貞的友誼。 歲寒三友的由來: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捕入獄。經王安石等人營救,始得從輕定罪,安置黃州管制。黃州即今湖北黃岡。作為“罪人”的蘇軾初到此地時,心情很苦悶。稍後,家眷來依,朋友來訪,蘇軾的心緒慢慢好轉,但生活上又發生了困難,便向黃州府討來了數十畝荒地開墾種植,藉以改善生活。這塊地,當地人喚作“東坡”,蘇軾便自取別號為“東坡居士”。 蘇軾在東坡栽了稻、麥等到農作物,又築園圍牆,造起房屋來。房子取名“雪堂”,並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裡,則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黃州知州徐君猷來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這房間起居睡臥,環顧側看處處是雪。當真天寒飄雪時,人跡難至,不覺得太冷清嗎?”蘇軾手指院內花木,爽朗大笑:“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意為風聲和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枝葉常青的松柏、經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開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聞言,對蘇軾以“三友”自勵,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肅然起敬,從此更留意對他的照顧了。以後,合成松、竹、梅的“歲寒三友”圖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築上。仁人志士對它的理解,是藉此體現傲霜鬥雪、鐵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則看重其長青不老、終冬不凋,引申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為吉祥的象徵。解釋: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事例: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松、竹、梅。 天寒地凍,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這三位“朋友”欣欣向榮,一派生機。 其實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為首。因為它從南到北分佈最廣,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盪”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巔上凌空獨立,形成“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視覺奇觀。 竹子主要分佈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個《紫竹院》公園,裡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園裡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園”裡,我也種了幾棵,長得不錯,一年四季窗前總是綠影婆娑,也可算“佔盡風情向小園”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質材料:蓋房子、做傢俱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筍還是席上的美味佳餚。也可以經常進入“尋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蕭琴笛,發出絲竹之樂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樹更得文人青睞。但是竹子有個缺點,就是平時不開花,沒有嬌豔之美。 梅花雖然沒有遍佈全國,甚至許多北方人沒有親眼見過。但由於歷代文人的“炒作”,已經深入人心。為什麼梅花如今會“位壓群芳”呢?這是由於民族歷史形成的集體潛意識所決定的。許多國畫家在畫梅花時,突出地表現在積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樹之上,綻出了朵朵鮮花。 解釋 (1)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 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元· 白樸《朝中措》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閒話》四折 宋代林景熙《霽山集》四《五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篁為歲寒友,” (2) 歲寒:喻濁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為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謂“歲寒三友”,即將松樹、翠竹、梅花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松年筆意。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鬱鬱蔥蔥,精神抖擻,象徵著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華人最為崇拜的。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這是何等的可愛、可貴! 歲寒三友 (題畫詩) 陶行知 萬松嶺上松,鼓盪天風, 震動崑崙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 竹綠梅花紅,轉戰西東, 爭取最後五分鐘,百草千花休閒笑, 且待三冬。 卜算子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墨梅圖題詩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竹圖題詩 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蒼松怪石圖題詩 李方膺 蒼松怪石圖題詩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松之喬, 青青復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幹壯山嶽。秀色無等倫。 飽歷與冰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直, 迥於春風碧雲裡。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傳統寓意圖案。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宋林景熙《霽山集·五雲梅舍記》:“即其居梁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孤本元明雜劇》缺名《漁樵閒話》四:“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清高宗御製詩三集也曰:“南宋馬遠有歲寒三友圖。所繪松竹梅。……三友圖在內府。乾隆帝有題詩。”據此,足見宋代已把松、竹、梅作為歲寒三友了。這一圖案花紋,明清以來的瓷器、衣料、傢俱、建築等應用較多。 宋人蘇東坡曾做題畫詩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其後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後又將石換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潔”,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組合以喻高風亮節。 相關詞:松竹梅蘭,桃李杏菊 相關[古詩] 松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溼香嫋嫋。(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里亂松聲。(宋·洪适)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共竹閒,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爆竹聲中一歲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櫱禪師)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宋·陸游) 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 (宋·楊萬里)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有一種邪惡的說法:歲寒三友,火鍋,白菜,熱被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間9.5米、進深11米的三層建築,要容納較多人員,怎麼設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