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茂文

    基本都沒有了什麼手藝傳承人,等這批五十歲以上的人老了,所有的手藝人都絕了。年輕人不想學,也沒有人欣賞。老手藝做的東西的確很好,可是價格太高,這就是缺點。有多少人為了手藝獨守一生清貧?

  • 2 # 姐卟將就_

    我在青海省!我們這有製作寺廟裡敲的鐘。。。。真的只有一家人在做。程式真的非常繁雜。而且買的人特別少。。。真的很難得!

  • 3 # 和天下1314

    我屬於少數民族,有很多手藝都儲存,流傳了下來,如編草鞋,編竹筐,等,但最出名的苗銀手工,苗服臘染父母輩都會,都交給了女兒。很多都會用銀煉熔,放到準備好的模具中,冷卻就行,精緻的花紋都會請教長者,關係較親的也會教你,但一般情願幫你做,也不教。我見過奶奶,媽媽們做臘染苗服,先用蠶絲在木具上織好布,都是白色的在,如需要什麼顏色的,放好準備在盆裡的顏料,撈出來,用生柏香樹葉燻幹,使勁用木錘敲打,晾乾就成原布料了,如需要加顏色,可以用針線織,隨著現在科學的發展,媽媽輩的都會做,也有很多傳承給女兒,媳婦了。

  • 4 # 儒學小達人

    我家在山東,新的手藝人很多,比如,電焊工,鋼筋工,家電維修工等等,但傳承下來了手藝沒有多少能用的上,所以有的手藝人漸漸鮮見了,

    但是,一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包括洛房泥塑,山東快書,張範剪紙,骨牌舞,嗩吶,柳琴戲等還是被保護性傳承著,不過有一些小爐匠、小錫匠等也是有幾年沒有看到了。

    不過,一些手藝漸行漸遠,我們也大可不必太擔心,現在政府文化部門有專業的隊伍對傳統手工藝進行挖掘性保護,淘汰的是那些沒有多少文化內涵,工藝簡單,流傳不廣的偏門手藝,一些代表著當地文化特色,生活習俗,以及代表著當地美麗鄉愁的手工藝將由政府負責保護和開發,有的甚至還被開發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旅遊產品,把漸漸失傳的手工藝發揚光大起來。

    如何正確看待傳統手工藝保護和遺忘,我們應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去發掘,一些落後的,文化內涵淺薄的手工藝應當認真地放入博物館裡,認真放進地方史志裡,認真地講好當地手工藝故事。認真放進人們的記憶裡。一些非遺手藝應當培養多名傳承人使之能夠延綿不絕,繼而發揚光大。但同時我們也不要忽視新的手工藝的湧現,對工藝先進,普及性廣,人民生產生活必須的手工藝要制定標準,推而廣之,使之成為新的手工藝。

  • 5 # 豫東水城

    你的家鄉還有多少傳承下來的手藝人?1、在豫東地區我的家鄉目前還保留民間手藝、“木工”在豫東也稱“木業活”又叫”木匠”在八十年代前是養家餬口的手藝。2、在八十年代前為了養家餬口農村都學個手藝、學“木匠”活是很辛苦的,在當時學”木匠“”要先拜師、後學藝,民間俗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木匠活“是很辛苦的、有的拜師後學了一段時間就不學了、太辛苦受不了,手藝手藝老師要慢慢教的,第一年先讓徒弟拉大鋸、給你一顆樹身子、讓你分割成數份、是根據做傢俱所用材料大小來分,一般一個家庭、如女兒出嫁在當時年代做傢俱要一個月才能做好,那拉大鋸就要半月多,沒有一定恆心是不行的,然後在分塊切割、打磨、鑿眼最後組裝,民間有俗語說、“木匠活”不好學、一年拉大鋸、邊拉邊嘟嚕,胳膊都累腫,二年拉小鋸、可稱技術弟、幹活可歇息,三年可把桌椅立,聰明四年帶徒弟。3、有於社會發展、“木匠”這個行業已不在是以前養家餬口的手藝,在各大城市工地,“木工”是很吃香的,每天工錢都在300至500元,民間“木匠”手藝人不太很多了,家庭的傢俱都是在大型傢俱廠購買,真正農村“木匠”藝人,現在也好做了,拉大鋸、拉小鋸都以被電鋸、電雹子代替,在豫東每逢地方廟會都可以看到,案板、板床、小板凳、小桌子讓人看到都有童年的回憶。

  • 6 # 九頂花開

    有很多手藝都儲存,流傳了下來,如編草鞋,編竹筐,竹蓮子,竹擋,還有油房,水磨房,等等,主要是年青人,學的少了,我做手工小盆景的,有喜歡學習的,朋友,我可以教大家。

  • 7 # 王家二菇涼

    我的家鄉河南,小時候每次媽媽去淮陽趕廟會的時候都會帶回來那邊一種工藝品,是用泥捏的各種小動物的一種玩具,上面還塗有顏色,當時算是比較好玩的玩具了,一直到現在還有,稱為泥狗。

    泥狗是河南省淮陽縣著名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是豫東一帶婦孺皆知的泥塑藝術品。是淮陽太昊陵“人祖會”中泥玩具總稱,是一種原始圖騰文化下產生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又稱“陵狗”或“靈狗”。

    表現的題材十分廣泛,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無所不有,造型虛幻、神秘。林林總總的怪異形體中有九頭鳥、人頭狗、人面魚、猴頭燕 蟾蜍、晰蜴、豆蟲、蠍子等等,還有各種抽象、變形的多種怪獸複合體共約200餘種。

    在豫東,最大的廟會莫過於淮陽太昊陵廟會。廟會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它幾乎遍佈所有的鄉村。一到這個季節,淮陽周邊十幾個縣市的群眾就會雲集來,虔誠地祭拜人祖伏羲,然後逛一逛規模宏大的廟會,算是了卻一年的心願。泥泥狗是齋公、香客們避災、求福,爭相購買的“神聖之物”。

    然後對手藝人沒有太多的瞭解,這種手工藝一直存在,也希望這種手工藝會一直傳承下去。

  • 8 # 山河慶陽

    喜歡看一些紀錄片,裡面有好多的是講述傳統手藝人的故事,有時為一些絕妙的技藝震驚歎服。

    家鄉屬於西北落後地區,原本是會有很多傳統的手藝人傳承下來。記憶深刻的小時候那些皮匠、鐵匠、木匠、捏骨匠,等等很多很多。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好多手藝人掌握的技能被新技術,高科技取代了。手藝人被迫放棄了本以為榮的手藝,改行從事了其他工作。

    曾經有多少身懷高超手藝的匠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跟隨南下的打工潮,去了深圳,廣州,幹起了新興行業的工作,把原本嫻熟甚至絕密的傳統技藝拚棄掛靴。這種現象,或主動,或被動,原因不外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能賺更多的錢。

    記得有一位老鄉,自己傳承了祖輩三代留下的拉板糖技藝,是方圓幾百裡有名的拉板糖師傅,每年到冬季,經他親手熬製拉絲成糖的麥芽糖,熱銷四方,供不應求,作為地方特產,甚至遠銷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但是由於拉板糖季節性銷售的制約因素,和繁重複雜的製作工藝,再加上南下打工潮的誘惑和較高的收入,最終這位老鄉放棄了祖傳製糖手藝,毅然決然地跟隨村裡人去了南方,融入打工一族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了。

    好在近幾年國家重視了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程,相關部門將這位老鄉列入其中,授予“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榮譽稱號,並給與相應的補助,才將這位老鄉季節性的召回,恢復了拉板糖的傳統制作工藝。

    這兩年,這位老鄉每到冬季寒冬臘月,製作的拉板糖,被慕名而來的四方食客趕到家裡搶購一空,根本不用去集市街道銷售了。

    其實,像這位老鄉一樣身懷高超手藝的匠人,家鄉里有為數不少的一波人,只是因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能堅守傳承者卻寥寥無幾了。

    因為快過年了的原因,更讓我想起早年村裡一位釀造黃酒的大師級別的人家,他們家幾代單傳的釀造技術,釀造出的黃酒,色澤黃亮,香氣馥郁撲鼻,燙一壺在爐火上的黃酒,方圓幾里都能聞到特有的黃酒香,別家難能複製,在八十年代享譽一方。但後來其他村民從外面引進新工藝的勾兌黃酒技術,產量高,成本低,售價便宜,短時間就徹底沖垮了他們家的傳統工藝釀造黃酒。最後,這家人全家南下,改行開了飯店,從此,沒有人再能喝到用古法釀造的老黃酒。這幾年當地人幾多嘗試釀造,都以失敗告終,只能以懷念的心情當故事講給下一代孩子聽。

    傳統手藝人的改行消失,也就決定了具有一些傳統的地方特色的美食、器具的消失,不復存在。

  • 9 # 果果微小說

    說到手藝人,真的越來越少了。

    前段時間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做糖人的大爺,他挑著一個但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加熱後棕黃色的糖在大爺靈巧的手下變幻莫測,不一會的時間便做出了小馬,公雞,小豬等各種各樣的動物,引得圍觀的人群一陣陣讚賞,尤其小朋友們,更是瞪大了雙眼,驚歎於不可思議的創作。

    緊跟時代步伐的糖人大爺還做了光頭強熊大熊二,喜羊羊灰太狼等孩子們最愛的動畫片形象。在孩子們的強烈要求下,不少家長都給孩子們買了一個喜歡的糖人。大爺開心地笑了,那舒展開來的皺紋一條條變得更加自信,人們的讚譽連連不斷,這驚人的手藝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即便偶爾看見,也都是花甲老人在製作,真希望這門手藝可以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來了解。

  • 10 # 袁騰說

    我的老家岳陽目前釋出的非遺手藝人有嗡琴藝術的陳文彬、梅正洪、十三村醬菜的黃小霞、洞庭漁歌的陳嶽林、華容夾葉點子的趙國棋、中醫正骨療法(岳陽張氏正骨術)的黃會保、民間龍舟的許桂生、嶽州扇製作技藝的劉正文等人,這是從岳陽非遺網上看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3年臘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姓肖取什麼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