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還要戴套啊?” “為什麼不戴套,你這個渣男!”
早就想講一講手機保護殼的事情了。本人一直都是裸奔一族,嗯......名副其實的渣男。自從2014年錘子科技釋出T1之後,推出了一個碎屏險套餐,多加199元就可以享受每年1次換螢幕或兩次換背殼的服務,真的不要太爽。之後隨著這種碎屏險普及之後,用手機都是放飛自我,磨損啥的都無所謂,拿去換一個螢幕又是一條好漢了。
實際上保護套、貼膜這種事情,在過去功能機時代也有,但是貼的人不多,不是觸屏、邊框也粗,螢幕就是想壞也很難壞掉啊,除非缺心眼把手機跟鑰匙這種東西放一個包裡。真正開始讓大家重視手機保護,是2010年iPhone 4的釋出,前後雙面玻璃,摔壞就是整個換,金屬中框,摔一下就是個凹槽,iPhone 4基本上就是智慧手機時代最不耐摔的機器,但是奈何真的很漂亮啊!於是就出現了貼膜和保護套這種東西。
坦率的講設計師和結構工程師想盡一切辦法將機身做薄1mm,用各種工藝提升顯示屏的亮度和色彩,結果一個保護套和一張貼膜就全毀了。但是摔碎手機這種事情全靠人品,邊框跌落、四角跌落、面板跌落,這幾種形態是沒辦法控制的,尤其是四角跌落,基本上對於手機而言肯定是一摔就碎。所以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屏佔比逐漸變大,玻璃材質的大面積運用,手機保護套這種產業也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東西。曾經不可一世的蘋果也老老實實推出了自家原裝的保護殼,還死貴死貴的。
如今市面上有三類保護殼,一種是硬質塑膠,一種是軟質矽膠,還有一種是複合材料。那麼首先不推薦購買的就是軟質的矽膠套,尤其是那種所謂超薄的,因為除了防刮傷以外沒有任何防摔的功能,殼體本身很薄,接觸面起不到緩衝作用,還是由手機來受力,依然會將螢幕摔碎。硬殼塑膠的保護殼由於是一個剛性整體,跌落撞擊點的力會被整塊保護殼吸收,只要保護殼不產生變形,手機也很難摔壞產生變形,但是硬殼塑膠手感差,容易磨損影響美觀。
還有一種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複合材料,有點像是安全帽,外部是硬殼材質受力,內部是矽膠材質的緩衝區,比如說蘋果官方推出的保護套,外部為了保證觸感採用了類肌膚材質,中間嵌入了硬纖維層吸收衝擊,內部採用了一層絨毛材質做緩衝區,這樣的保護套雖然比較厚實,但是保護性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放心摔,摔出精神,摔出個性。
最近還流行金屬保護殼,我覺得還嫌200g的手機不夠重了麼。
“什麼?還要戴套啊?” “為什麼不戴套,你這個渣男!”
早就想講一講手機保護殼的事情了。本人一直都是裸奔一族,嗯......名副其實的渣男。自從2014年錘子科技釋出T1之後,推出了一個碎屏險套餐,多加199元就可以享受每年1次換螢幕或兩次換背殼的服務,真的不要太爽。之後隨著這種碎屏險普及之後,用手機都是放飛自我,磨損啥的都無所謂,拿去換一個螢幕又是一條好漢了。
實際上保護套、貼膜這種事情,在過去功能機時代也有,但是貼的人不多,不是觸屏、邊框也粗,螢幕就是想壞也很難壞掉啊,除非缺心眼把手機跟鑰匙這種東西放一個包裡。真正開始讓大家重視手機保護,是2010年iPhone 4的釋出,前後雙面玻璃,摔壞就是整個換,金屬中框,摔一下就是個凹槽,iPhone 4基本上就是智慧手機時代最不耐摔的機器,但是奈何真的很漂亮啊!於是就出現了貼膜和保護套這種東西。
坦率的講設計師和結構工程師想盡一切辦法將機身做薄1mm,用各種工藝提升顯示屏的亮度和色彩,結果一個保護套和一張貼膜就全毀了。但是摔碎手機這種事情全靠人品,邊框跌落、四角跌落、面板跌落,這幾種形態是沒辦法控制的,尤其是四角跌落,基本上對於手機而言肯定是一摔就碎。所以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屏佔比逐漸變大,玻璃材質的大面積運用,手機保護套這種產業也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東西。曾經不可一世的蘋果也老老實實推出了自家原裝的保護殼,還死貴死貴的。
如今市面上有三類保護殼,一種是硬質塑膠,一種是軟質矽膠,還有一種是複合材料。那麼首先不推薦購買的就是軟質的矽膠套,尤其是那種所謂超薄的,因為除了防刮傷以外沒有任何防摔的功能,殼體本身很薄,接觸面起不到緩衝作用,還是由手機來受力,依然會將螢幕摔碎。硬殼塑膠的保護殼由於是一個剛性整體,跌落撞擊點的力會被整塊保護殼吸收,只要保護殼不產生變形,手機也很難摔壞產生變形,但是硬殼塑膠手感差,容易磨損影響美觀。
還有一種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複合材料,有點像是安全帽,外部是硬殼材質受力,內部是矽膠材質的緩衝區,比如說蘋果官方推出的保護套,外部為了保證觸感採用了類肌膚材質,中間嵌入了硬纖維層吸收衝擊,內部採用了一層絨毛材質做緩衝區,這樣的保護套雖然比較厚實,但是保護性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放心摔,摔出精神,摔出個性。
最近還流行金屬保護殼,我覺得還嫌200g的手機不夠重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