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一個好影片

    我覺得應該是善事上官,1,善於同上司搞好關係所謂“善事上官”,即下級好好地侍奉上司,為上司服務也。如果能極盡“善事”之妙,則不但可以保住眼前利益,而且升遷有望,並由此得到更大的利益;不然,就會丟掉烏紗,失去自己的名譽地位。一些為官者對此心照不宣,競相效仿,媚上欺下,阿諛成風,於是便形成了一種“唯上”不“唯下”的官場病。

    2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消滅隗囂、公孫述等勁敵之後,徵召竇融與河西五郡太守入朝,又將循吏任延調任武威太守,並告誡任延:“善事上官,無失名譽。”大多數解釋認為,劉秀告誡任延“好好侍奉上級或長官,不要壞了名聲或名譽”。這種解釋是劉秀的本意嗎?

    劉秀是開國之君,中興之主。馬援評論說:“才明勇略,非人敵也。”毛澤東評論說:“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任延是著名循吏,曾為九真郡太守,造福一方,政績卓著,深得民心。一位是明君,一位是能臣,劉秀為什麼要告誡任延去拍上級馬屁,還提醒任延不要壞了名譽?昏君都不至如此,劉秀何人,豈能做這種事!再者,任延出任武威太守,二千石高官,劉秀讓他侍奉的上級是誰?難道劉秀要求部下討好自己?

    由於這些問題的出現,可以斷定有關“善事上官”的大多數解釋似是而非,沒有理解劉秀告誡任延的本意。那麼,劉秀強調的“善事上官”究竟何意?根據《資治通鑑》引述和《後漢書》的記載,再分析一下這次任命的特殊背景,即可發現答案。劉秀任命任延之前,先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將竇融等河西五郡太守招致京城,名為封爵重賞,實際是讓他們離開自己的老巢,剝奪了他們的兵權。接著,又將五郡聯盟的盟主竇融調往河北擔任冀州牧,將原武威太守、河西二號人物梁統留京任太中大夫。河北是劉秀的根據地,郡守縣令都是劉秀的親信部下,這次調動的目的不言自明。當然,竇融也認定劉秀是真命天子,心甘情願放棄兵權。但是竇融及其家族並五郡太守在甘肅河西走廊經營多年,“上下相親,晏然富殖。”如何接管河西,治理河西,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由於武威地位重要,在河西最為富庶,於是劉秀提拔清正廉潔的孔奮為武威郡丞,調任延為武威太守。

    任延離京就任之前,劉秀極為重視,特別接見並告誡他“善事上官”,可見這個“上官”非常重要。史料記載,秦滅六國,遷徙楚國貴族於陝西、甘肅一帶,楚國豪門上官氏被遷往隴西天水,此後上官氏成為天水望族。如此看來,劉秀所謂的“上官”,應該是借指甘肅河西的名門望族。劉秀告誡任延,對地方郡望要有所顧忌,以安定團結為主,可適當遷就姑息,不要引發動亂,以免壞了循吏的名聲。但任延不是這樣想,他回答說:“和臣不忠,忠臣不和。”秉公執法,是臣子的責任,如果上下都存姑息遷就之心,恐怕不能治理好武威,不是陛下之福(原文:“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後漢書》記載,任延上任,即收捕郡中望族、帶兵的長史田紺並處死其父親家人,挫敗其小兒子發動的兵亂,“自是威行郡內,吏民累息。”由此可見,“上官”並非長官、上級,而是豪門望族的代稱。任延上任伊始,即拿田紺開刀,也可視為佐證。摘自部落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c52微控制器的T0和T1同時使用時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