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臂長尺測 人都有一雙胳臂,如果問他:你的臂有多長?他可能搖頭說沒量過。若要再問“臂長尺”是怎麼回事?恐怕就更無法回答了。這是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胳臂還能測距離。其實,說開了,臂長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劃的鉛筆(或木條)。可是和手臂一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具非常靈活方便的測距“儀器”了。 鉛筆上的分劃,是按每個人臂長(手臂向前平伸,從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離)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畫的,所以叫臂長尺。比如,某人的臂長是60釐米,那麼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就是6毫米。有了臂長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標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長尺測出距離。 那麼距離是怎樣計算的呢?前面已經說過,臂長尺上的每個分劃是臂長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佔一個分劃時,也正好是距離的百分之一,佔兩個分劃,就是百分之二。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離:目標高度(間隔)=100(臂長)∶分劃數(臂長尺),就可以得出求距離的公式: 距離=高度(間隔)×100分劃數 例如:測得前方電話線杆的一個間隔,約5個分劃,我們知道一般電話線杆間隔是50米,那麼到電線杆的距離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體的寬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長尺來測量距離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創造一個已知距離條件,才能計算出所求距離。 當你用臂長尺觀測各種物體的分劃時,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觀測某物體的間隔(或高度0時,離物體越近,測的分劃數越多;反之,離物體越遠,測的分劃數越少。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在前後兩個位置上對同一個目標測出大小兩個分劃數,並測出前後兩個觀測位置間的距離,有了這三個已知數,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距離了。 距離=前進(或後退)距離×小分劃 大分劃-小分劃。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劃,然後照直後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劃。把這些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 30×5=50米。 8-5 目測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測量“儀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遠,遠到宇宙太空的天體。用眼睛測量距離,雖然不能測出非常準確的數值,但是,只要經過勤學苦練,還是可以測得比較準確的。在我軍炮兵部隊中,有許多同志練出了一手過硬的目測本領,他們能在幾秒鐘內,準確地目測出幾千米以內的距離,活象是一部測距機。 怎樣用眼睛測量物體的距離呢? 人的視力是相對穩定的,隨著物體的遠近不同,視覺也不斷地起變化,物體的距離近,視覺清楚,物體的距離遠,視覺就模糊。 而物體的形狀都有一定規律的,各種不同物體的遠近不同,它們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樣。我們練習目測,就是要注意觀察、體會各種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清晰程度。觀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據所觀察到的物體形態,目測出它的距離來。例如當一個人從遠處走來,離你2000米時,你看他只是一個黑點;離你1000米時,你看他身體上下一般粗;500米時,能分辨出頭、肩和四肢;離200米時,能分辯出他們的面孔、衣服顏色和裝具。 這種目測距離的本領,主要得靠自己親身去體會才能學到手。別人的經驗,對你並不是完全適用的,下面這個表裡列的資料,是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眼力觀察的經驗,只能供同志們參考。 不同距離上不同目標的清晰程度 距離(米) 分 辨 目 標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紐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 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輕機槍、步槍的顏色可分。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關,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動,動作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停、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你覺得根據目標的清晰程度判斷距離沒有把握時,還可以利用與現地的已知距離,相互進行比較,有比較才能判定。比如,兩電線杆之間的距離,一般為五十米,如果觀測目標附近有電線杆,就可以將觀測的物體與電引杆間隔比較,然後再判定。現地沒有距離比較時,就用平時自己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離,經過反覆回憶比較後再判定。如果要測的距離較長,可以分段比較,爾後推算全長。 由於天候、Sunny、物體顏色和觀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會受到影響,目測的距離就會產生誤差。 晴天:面向Sunny觀測,眼睛受到光線的刺激,視力會減弱,容易把物體測遠了;如背向Sunny觀測,眼睛不受光線刺激,物體被Sunny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體測近了。 陰天或早晚天色較暗時:能見度減弱,物體顯得模糊,容易把目標測遠了。 雨後:空氣清新,物體顏色鮮明,又容易把目標測近了。 在開闊地形上目測,或隔著水面、溝谷觀察,或從高處往低處觀察,都容易把目標測近了。 應根據各種具體情況,經過艱苦練習,反覆體會,摸出自己的經驗。俗話說:“熟能生巧”,練得多,體會深,經驗豐富了,就能比較準確地目測出物體的距離來。 用步槍測 我們手中的半自動步槍、衝鋒槍、輕機槍等,都是消滅敵人的武器;可是在簡易測繪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測距“儀器”,使用起來迅速方便。在你對敵人射擊,進行瞄準的同時,就能測出距離來,這對於選定標尺分劃和瞄準點來說,是非常及時適用的。 武器怎麼還能測量距離呢? 這是根據準星的寬度能遮蓋目標的情況計算出來的,所以叫準星覆蓋法。工廠裡製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準星的寬度是2毫米,瞄準時眼睛到準星的距離,各種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動步槍為74釐米)。目標(主要是人體)的寬度一般是50釐米。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計算出各種武器在不同距離上準星寬度與目標(人體)寬度的關係。根據計算,當準星寬度恰好能遮住一個人體時,各咱武器的距離分別是:半自動步槍200米,衝鋒槍160米,輕機槍170米;若遮住半個人體,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準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個人體,那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記住準星遮蓋目標的情況,就能立即估出距離來。 用指北針測 指北針不但能給東西南北方向,還能告訴你到目標的距離。 工廠在設計製造指北針時,就已經考慮到用它測量距離的問題了。開啟指北針,你馬上就能發現有準星、照門。準星座兩側尖端的寬度恰好是準星座到照門距離的十分之一。準星座就是估計判定距離的,所以叫“距離估定器”。 測量距離時,將指北針放平,用右眼透過照門、準星觀察目標,記住距離估定器照準現地的寬度,然後目測現地的寬度,並將該寬度乘以10,就是到目標的距離。若目標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準,則應乘以20。 例如,測得敵坦克約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敵坦克長約7米,則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離為:7米×20=140米。 用手指和眼睛測距的方法叫做“跳眼法”,是透過估計跳眼所見實地寬度的方法進行的估略測量。根據兩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測量方法是:將臂向前伸直,豎起拇指,閉左眼,使右眼的視線沿拇指一側對準目標左側(基準點),頭和手保持不動,再閉右眼,使左眼視線透過拇指的同一側,並記住視線對準的實地某一點,然後目測目標左側(基準點)至該點的寬度,將些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這種方法誤差很大,只能用來估算。
用臂長尺測 人都有一雙胳臂,如果問他:你的臂有多長?他可能搖頭說沒量過。若要再問“臂長尺”是怎麼回事?恐怕就更無法回答了。這是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胳臂還能測距離。其實,說開了,臂長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劃的鉛筆(或木條)。可是和手臂一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具非常靈活方便的測距“儀器”了。 鉛筆上的分劃,是按每個人臂長(手臂向前平伸,從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離)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畫的,所以叫臂長尺。比如,某人的臂長是60釐米,那麼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就是6毫米。有了臂長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標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長尺測出距離。 那麼距離是怎樣計算的呢?前面已經說過,臂長尺上的每個分劃是臂長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佔一個分劃時,也正好是距離的百分之一,佔兩個分劃,就是百分之二。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離:目標高度(間隔)=100(臂長)∶分劃數(臂長尺),就可以得出求距離的公式: 距離=高度(間隔)×100分劃數 例如:測得前方電話線杆的一個間隔,約5個分劃,我們知道一般電話線杆間隔是50米,那麼到電線杆的距離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體的寬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長尺來測量距離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創造一個已知距離條件,才能計算出所求距離。 當你用臂長尺觀測各種物體的分劃時,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觀測某物體的間隔(或高度0時,離物體越近,測的分劃數越多;反之,離物體越遠,測的分劃數越少。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在前後兩個位置上對同一個目標測出大小兩個分劃數,並測出前後兩個觀測位置間的距離,有了這三個已知數,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距離了。 距離=前進(或後退)距離×小分劃 大分劃-小分劃。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劃,然後照直後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劃。把這些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 30×5=50米。 8-5 目測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測量“儀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遠,遠到宇宙太空的天體。用眼睛測量距離,雖然不能測出非常準確的數值,但是,只要經過勤學苦練,還是可以測得比較準確的。在我軍炮兵部隊中,有許多同志練出了一手過硬的目測本領,他們能在幾秒鐘內,準確地目測出幾千米以內的距離,活象是一部測距機。 怎樣用眼睛測量物體的距離呢? 人的視力是相對穩定的,隨著物體的遠近不同,視覺也不斷地起變化,物體的距離近,視覺清楚,物體的距離遠,視覺就模糊。 而物體的形狀都有一定規律的,各種不同物體的遠近不同,它們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樣。我們練習目測,就是要注意觀察、體會各種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清晰程度。觀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據所觀察到的物體形態,目測出它的距離來。例如當一個人從遠處走來,離你2000米時,你看他只是一個黑點;離你1000米時,你看他身體上下一般粗;500米時,能分辨出頭、肩和四肢;離200米時,能分辯出他們的面孔、衣服顏色和裝具。 這種目測距離的本領,主要得靠自己親身去體會才能學到手。別人的經驗,對你並不是完全適用的,下面這個表裡列的資料,是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眼力觀察的經驗,只能供同志們參考。 不同距離上不同目標的清晰程度 距離(米) 分 辨 目 標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紐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 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輕機槍、步槍的顏色可分。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關,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動,動作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停、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你覺得根據目標的清晰程度判斷距離沒有把握時,還可以利用與現地的已知距離,相互進行比較,有比較才能判定。比如,兩電線杆之間的距離,一般為五十米,如果觀測目標附近有電線杆,就可以將觀測的物體與電引杆間隔比較,然後再判定。現地沒有距離比較時,就用平時自己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離,經過反覆回憶比較後再判定。如果要測的距離較長,可以分段比較,爾後推算全長。 由於天候、Sunny、物體顏色和觀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會受到影響,目測的距離就會產生誤差。 晴天:面向Sunny觀測,眼睛受到光線的刺激,視力會減弱,容易把物體測遠了;如背向Sunny觀測,眼睛不受光線刺激,物體被Sunny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體測近了。 陰天或早晚天色較暗時:能見度減弱,物體顯得模糊,容易把目標測遠了。 雨後:空氣清新,物體顏色鮮明,又容易把目標測近了。 在開闊地形上目測,或隔著水面、溝谷觀察,或從高處往低處觀察,都容易把目標測近了。 應根據各種具體情況,經過艱苦練習,反覆體會,摸出自己的經驗。俗話說:“熟能生巧”,練得多,體會深,經驗豐富了,就能比較準確地目測出物體的距離來。 用步槍測 我們手中的半自動步槍、衝鋒槍、輕機槍等,都是消滅敵人的武器;可是在簡易測繪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測距“儀器”,使用起來迅速方便。在你對敵人射擊,進行瞄準的同時,就能測出距離來,這對於選定標尺分劃和瞄準點來說,是非常及時適用的。 武器怎麼還能測量距離呢? 這是根據準星的寬度能遮蓋目標的情況計算出來的,所以叫準星覆蓋法。工廠裡製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準星的寬度是2毫米,瞄準時眼睛到準星的距離,各種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動步槍為74釐米)。目標(主要是人體)的寬度一般是50釐米。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計算出各種武器在不同距離上準星寬度與目標(人體)寬度的關係。根據計算,當準星寬度恰好能遮住一個人體時,各咱武器的距離分別是:半自動步槍200米,衝鋒槍160米,輕機槍170米;若遮住半個人體,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準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個人體,那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記住準星遮蓋目標的情況,就能立即估出距離來。 用指北針測 指北針不但能給東西南北方向,還能告訴你到目標的距離。 工廠在設計製造指北針時,就已經考慮到用它測量距離的問題了。開啟指北針,你馬上就能發現有準星、照門。準星座兩側尖端的寬度恰好是準星座到照門距離的十分之一。準星座就是估計判定距離的,所以叫“距離估定器”。 測量距離時,將指北針放平,用右眼透過照門、準星觀察目標,記住距離估定器照準現地的寬度,然後目測現地的寬度,並將該寬度乘以10,就是到目標的距離。若目標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準,則應乘以20。 例如,測得敵坦克約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敵坦克長約7米,則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離為:7米×20=140米。 用手指和眼睛測距的方法叫做“跳眼法”,是透過估計跳眼所見實地寬度的方法進行的估略測量。根據兩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測量方法是:將臂向前伸直,豎起拇指,閉左眼,使右眼的視線沿拇指一側對準目標左側(基準點),頭和手保持不動,再閉右眼,使左眼視線透過拇指的同一側,並記住視線對準的實地某一點,然後目測目標左側(基準點)至該點的寬度,將些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這種方法誤差很大,只能用來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