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月之音
-
2 # 戰爭視角
在古時候科學文化比較落後,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所以他們就認為世界上有鬼神存在,所有的事情都是由鬼神來支配的,所以他們做的事情一切都要符合天意。因為春夏季節萬物復甦,到處充滿了生機,這個時候殺人非常不好,如果強行在這個時間斬殺犯人,那麼一定會違背天意,最終會受到懲罰。所以古代的統治者們就把犯人們問斬的時間定在了秋天,認為這個時候萬物蕭瑟,非常適合懲罰兇手。
-
3 # 窗外木橋
古代是農業社會,古人推崇自然界的生息繁衍規律,不會輕易起殺心。
1、春夏兩季是萬物復甦和生長旺盛的時節,從朝廷官員到黎民百姓都希望一切都欣欣向榮,因此這時有犯罪行為但沒有影響到朝廷政權的,兩個季節裡是不會問斬的。當然,如果有忤逆、逼宮等刻不容緩的暴亂、犯罪事件出現的話,不會等到秋後,而是當即問斬,以絕後患。
2、秋季是滿眼蕭瑟的季節,草木枯黃,一切都是沒有生機的樣子,從觀感上是令人頹廢的,這個時候,古人覺得沒有違背天意,順應這種蕭肅之氣,就選擇這個時候開刀問斬,以正法度。
3、冬季更是草木枯死,一片蒼涼,是沒有一點活力的季節,按說這個季節開刀問斬更順乎天意,但是不要忘了,問斬不是悄悄進行,而是敲鑼打鼓召集老百姓觀看的,正所謂以儆效尤,可是冬季到處都是冰天雪地,勞動了一個秋季的百姓身疲力乏,肯定不會有太大的慾望去看這個。當局者也不願意在寒風嗖嗖、天寒地凍的情況下外出辦公,因此這個季節也不適合問斬。
4、綜上所述,秋季既順應天意,又是人氣比較旺的季節,這時候開刀問斬,既符合上意又符合民意,還能最大程度上對百姓進行教育和威懾,一舉兩得。
-
4 # 文哥哥江西
古人有嚴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執行死刑是在秋冬季節,與古人信奉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時時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古人認為皇帝是天的兒子,就要遵從更要遵守,按照天時行事,處決犯人也是一樣。
古代選擇在秋分以後、立春以前處決死囚,即“秋後問斬”。這是為了順應天時,合秋冬肅殺之氣。“問”的本義就是審訊,後來才衍生出了“判處”的意思,而“問斬”就是指判處死刑。
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後通常都會集中處死。選擇秋冬二季實行的原因,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不用種糧食,強迫民眾觀看,有考慮示警的作用,當然這也與古人“不誤農時有關。
回覆列表
秋冬行刑制度最早起源於周朝。《周禮》分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秋官以大司寇為長官,掌刑獄。《周禮·秋官》中記載說刑殺必須選擇適合的日期,而《禮記·月令》中則具體規定了每一個月要做的事情,其中就把孟秋、仲秋、季秋這三月確定為刑殺時間。
古時候,由於科學技術文化水平的落後,人們無法合理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聯絡,於是便認為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一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漢代的時候,儒學大師董仲舒發明瞭“天人感應”理論,他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人們無論任何活動都參照自然、順應天意來做,所以人間的司法自然放在了“肅殺蟄藏”的秋天,因此確定了對死刑犯“秋冬行刑”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