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美拍旅行

    旅行大多拍攝題材就是風光,人文和人像。

    各題材又可細分,比如風光,有些人又傾重於星空,有些人又是生態攝影,專業打鳥。

    所以旅行沒有最佳鏡頭組合,根據你的拍攝目的和需求。

    當然,如果你只是一個旅行攝影愛好者,不拘泥於某一題材創作,或者是風光,人文,人像都會涉獵,那麼建議大三元都帶上,然後戶外再帶個35/1.8定焦鏡頭,我覺得就足夠了。至於“大三元”是哪些鏡頭,解釋如下:

    “大三元”鏡頭指的就是恆定F2.8最大光圈的三隻變焦鏡頭的總稱。這三隻鏡頭一隻是負責超廣角、一隻負責標準變焦,一隻負責長焦,三者加起來可以覆蓋從超廣角到長焦的最常用焦段(佳能和索尼是16-200mm,尼康是14-200mm,賓得是15-200mm),因此,就被稱為“大三元”。同時,只有最高檔次的恆定光圈鏡頭,才能被冠以“大三元”之名。

    除此之外,你的機身裝備和體力狀況,你的鏡頭拍攝使用經驗,拍攝技術水平,旅行目的地環境(大海,沙漠……),旅行方式(長距離徒步或其它方式)都會影響到帶什麼鏡頭,因為畢竟鏡頭又重,換鏡也麻煩。

    總結一下,只有根據旅行目的地,拍攝需求和個人興趣,挑選最適合此次旅行的拍攝裝備和鏡頭。如果只帶3個鏡頭,非要最實用,我選35定焦頭和24-70,還有70-200。如果只帶一個,我選24-70焦段。

  • 2 # 白衣將夜行

    其實旅行攝影只是一個大的範圍,旅行途中也會有人像創作,風景小品,甚至微距攝影等等,所以沒有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只能根據自己旅行途中主要的拍攝題材來選擇,因為各自用的品牌和機型不同,所以就不推薦具體的鏡頭組合了,就從鏡頭型別方面來說一下。旅行攝影裡面風景拍攝自然佔大多數,所以要有一款畫質比較好的廣角鏡頭,為了構圖方便最好是廣角變焦鏡頭,光圈適中即可。因為有時候還需要有夜晚和星空的拍攝,所以可以再上一款超廣角大光圈的定焦鏡頭,拍攝宏大場景的片子。中間焦段來說可以選擇24-70適合平時當做掛機頭,風景人文都可以搞定,然後長焦可以再搭配一隻70200,只要不打鳥不射月,基本的都可以滿足了。

  • 3 # 墨爾本紅鬍子老爹

    這些是我常用的裝置,來張合影先,漫漫旅行路上,誰不希望一路出大片,留給以後的自己細細品味、回憶,當然,在裝置上,就不能馬虎,都說手機也可以出大片,那是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福利,不是給追求完美的我們!

    旅行拍攝,近交!遠攻!怎麼說呢,由於我們要不斷的更換新鮮拍攝環境,近攝和遠攝儘量能夠滿足快速切換,這樣在旅途上才不會錯過一些瞬間即逝的美妙風景、還有那些人,那些事!

    所以裝置上我個人使用的是雙機雙鏡,5d3+a7r3,鏡頭35 1.4+70-200 2.8,這種鏡頭組合能夠在我儘量保持能夠保證畫質的條件下能夠快速的切換。當然,單機也可,就是換鏡頭稍微耽誤時間。

    35mm1.4 L鏡頭應用範疇很廣,人文,風景,特寫,星空,她幾乎全能,在有模特的情況下,可以較近距離拍攝,方便與模特溝通,畫質上更不用說,用過的都知道她的好:)不廢話,最具實用價值鏡頭非他莫屬!(個人習慣問題,不喜就噴哈)

    70-200 2.8,雖然與35畫質有一定差距,好在是大光圈變焦,在遠處自己無法到達的區域,使用能夠及時抓拍有效鏡頭,不錯過每一寸風景,旅行必備佳品!

    我的配置基本就是這樣,和萊卡大咖們的追求比肯定不如了,不過我覺得還是蠻實用的,圖片均為本人拍攝!僅供參考,互相學習。

  • 4 # 陌上小麋鹿

    旅行拍攝的題材,無外乎風景風光,人文紀實,人物人像。

    對於攜帶什麼樣子的鏡頭組合,根據情況的不同,給出大家三個組合的建議。

    一、 自駕遊形式的專業旅拍,並且拍攝主題需要兼顧內容較多。因為有車的便利性,配備一個大的鏡頭包,一個隨身的相機包。帶齊大或小三元(16-35、24-70、70-200)三個焦段的鏡頭,然後加上14mm、35mm、85mm等定焦鏡頭,如果有野外遠攝和打鳥需求,長焦鏡頭也要帶上。

    實際拍攝中,根據需求,更換掛機頭,其他鏡頭和器材放在車上就可以了。當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雙相機的配備更好。

    這是比較完善和專業的旅拍配備。當然器材和鏡頭很多,很重,是絕對不適合自駕之外的其他旅拍方式的。

    二、專業度要求不高的,隨性隨意的旅行拍攝,交通工具經常變換,而且還可能長途跋涉。建議搭配鏡頭 24-105 加 50定,如果有大光定廣角鏡頭,可以帶上,沒有就算了。一般題材風景、人像,應該可以足夠應對了。

    三、品質要求較好的旅拍,但是非自駕形式,器材不宜太笨重、繁瑣。建議鏡頭16-35mm,兼顧廣角風景到人文紀實,然後再帶上50mm定和85定就可以了。當然,缺少長焦鏡頭的組合,就不要奢望“打鳥”之類的拍攝題材了。

    有人會建議,旅行拍攝的室外拍攝,一定要帶上70-200mm這個鏡頭。如果是短途旅行的話,這個鏡頭還可以考慮;如果是長途跋涉的話,體力好的男攝或許還可以,女攝的話,真心不建議。

    2016年,我曾帶著70-200mm鏡頭去斯里蘭卡旅拍過,當時只考慮,這支中長焦鏡頭在室外人像的優異表現了。整個行程轉機倒車,帶著這麼個大傢伙,真的是苦不堪言。

    這是心有體會的肺腑之言,想帶沒問題,找好小哥哥專門給你背鏡頭哦。

  • 5 # 光影老李

    旅行攝影,我個人理解,首要的是旅行,次要的才是攝影,與純粹的外出攝影創作不同(自駕遊除外)。

    我喜歡“跟團遊”,也喜歡攝影。我使用的是尼康D810相機,旅遊時鏡頭組合是:尼康“大燈泡”(14-24f2.8)+“大竹炮”(70-200f2.8)。兩種金圈變焦頭,不僅畫質不輸定焦,而且拍攝起來也方便。無論是拍風光、建築等大場景,還是拍人文、人像、動植物,尤其是手持夜景,都能應對自如。

    有人喜歡帶24、28、35、50大光圈定焦,加“大竹炮”也是可行的。

  • 6 # 拍客張光林

    旅行攝影最實用的鏡頭組合是什麼?這個要看你是風光為主還是人文為主。如果在大三元里面考慮,風光為主就帶16—35/2.8加24—70/2.8;人文為主就帶24—70/2.8加70—200/2.8,當然,別忘帶上三腳架和快門線。

    第一、16—35/2.8是風光尤其是“大”風光拍攝利器。它的特點是視角範圍大,適當誇張的畫面更具視覺衝擊力;成像優質自然,色彩還原度高,拍攝大風光就是首選。

    第二、24—70/2.8是人文、活動拍攝利器。這款鏡頭適應強,能夠兼顧風光、人文、人物活動和人像的拍攝,畫面變形很小,尤其適合城市風光、人物活動的拍攝,人像拍攝也有良好的表現。

    第三、70—200/2.8是人物和“小”風光利器。它是人像拍攝的利器,焦段較長,與人物的拍攝距離適中,不會有被拍者很拘謹和尷尬的情形,適合大場景人物活動的拍攝,近能特寫,遠能全景;拍攝風光也有不錯的表現,如果覺得它的視角還不夠大的話,可以藉助接片手段,也能拍攝中上場景的自然風光。

    究竟使用深樣的組合,主要看本趟旅行拍攝的主要內容和個人使用喜好,不能絕對的看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字最能表達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