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瀾701

    黃河下游兩岸為大堤,行成了地上河,也稱懸河。黃河平均河底,比開封市高出十來米,黃河兩岸地表水,很難匯入黃河。

  • 2 # 地理縱橫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稱之為“華夏之憂患”,在過去兩千多年間,上千次決口,多次大改道,洪水氾濫,民不聊生。

    上圖,就黃河水系發育來看,支流主要分佈在兩個區域,上游蘭州至龍羊峽水庫和河口至桃花峪口附近,上游的莊浪河、湟水、洮河等,中游的渭水、汾河、洛河、伊河等,而下游 卻沒有支流匯入,這是為什麼呢?

    從河流的發育來看,河流的下游多是地勢平坦,大氣降水後,地表徑流難以被約束, 不利於形成河道,還有就是外流河距離海洋較近,河程較短,一些支流可以直接入海,沒有必要匯入河流的幹流,世界大河,長江、尼羅河下游支流也很少,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黃河又是一條特殊的河流,黃河的泥沙舉世無雙,世界聞名,河水中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積成地上河,河南段很多地方河床高於面4~5米,個別地區達10米,成為懸在空中的地上河,加之華北平原地勢地平,這個高差已經平原上“鶴立雞群”,不但周邊河流不能匯入,而且還成為了黃河與淮河或與其它河流的分水嶺。

    上圖中,淮河水系中很多支流,潁河、賈魯河、渦河、惠濟河等源於黃河大堤,成為這些河流的源地,鄭州緊靠黃河,卻與黃河水系一點兒關係沒有,成為了淮河流域的一座城市,不僅如此,山東河段也是如此,很多支流匯入了東平湖,成為大運河的水源,這些支流同樣也“背叛”了黃河。

    黃河就是一條非常有個性的河流,千百年來,河道的幾經變遷,沖積形成了華北平原,同時河流改道也會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近40年來,黃河中下游地區降水量減少,很多支流已經是名存實亡,乾涸的河道,殘留著我們過去美好的回憶,如何恢復這些河流的原生態,我們還是寄與氣候的變化,降水量增多,才會讓這些支流重放光彩。

  • 3 # 地理那些事

    感謝提問,筆者認為關於黃河下游支流少這個問題,應該屬於“科普”性質的,畢竟黃河下游形成支流甚少的這一獨特地理現象是多種作用的結果,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加以分析。

    我們都知道,黃河是中國第二、世界第五長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發源於有著“亞洲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幹流先後流經了中國的西北地區、西南地區以及華北地區的9個省級行政區,總長約5464公里。

    通常情況下,河流上中下游的劃分標準主要是依據地貌單元、河段特徵、成因、長度,甚至是習俗等方面的原因來劃分的,黃河的中、上游的分界點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托克托縣河口村,而它的中、下游的分界點則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北郊的桃花峪。

    從黃河上中下游的分段來看,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概括起來分別如下:

    1、黃河上游主要流經了中國的高山高原地帶,由於坡度大落差大,水力資源蘊藏量較為豐富,而且黃河上游地區植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較強,因此河水較為清澈,流量也比較均勻,而黃河流出青銅峽谷之後便進入了水渠縱橫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2、黃河中游由於流經了中國乃至世界上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黃土高原,不僅植被覆蓋率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較弱,而且這一區域雨熱同期且夏多暴雨、洪峰流量大,會發生洪澇災害,甚至還會引起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災害,農田、住房、道路常遭到破壞,黃河中游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因此造就了黃河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黃河下游主要流經了中國的華北平原,黃河流出桃花峪之後,由於地勢迅速放緩,河道不僅坡度變小,而且河道變寬和變淺,受此影響中上游特別是中游河段所攜帶的泥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大量的在下游河段沉積,使得下游河床不斷被抬高稱為“懸河”,有的河段河灘甚至高出兩岸地面10米左右,這也就相當於黃河下游兩岸的大部分大堤成為了分水嶺,因此鮮有河流匯入。

    綜上所述,黃河下游支流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與氣候、地形以及人類活動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絡,但概括起來其根本原因是中游河段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得下游河段成為“地上懸河”,兩岸大堤已成為了黃河干流與其他水系的分水嶺,因此支流甚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把某一個人移除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