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史秘聞

    第一位:李鴻章。被稱之為清朝第一個敢和外國抗爭的第一人,李鴻章的眼光和步伐,在清朝絕對算得上是出色,首先跟隨左宗棠學習,之後建立淮軍和北洋水師,之後又搞洋務運動,雖然晚清的很多不平等的條約是李鴻章簽下的,但這並不怨李鴻章,是當時的清政府太無能。

    第二位:左宗棠。此人是李鴻章的導師,也是晚清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家。此人還是北洋水師的建立者和領導者,也是清朝的軍機大臣,此人為清朝保住非常多的土地,晚年時期,左宗棠立下誓言,抬著棺材進入新疆西藏,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把此地奪回來,最終在左宗棠帶領下,成功保住新疆西藏兩地。

    第三位:張之洞。此人也是晚清時期的一位軍機大臣,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興辦教育事業,以及操練新兵,當時中國沒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學校和部隊,張之洞看到國外的發展,最終下定決心改善中國的這兩個關鍵之處,也為後來的部隊和教育事業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礎。

    第四位:康有為。此人雖然狡猾奸詐,甚至還有些好色,但此人並不是一個壞人,他曾提出學習新文化和改良白話文,並且是當時的改良文化代表人,為改造清朝的舊文化,實行新文化奠定了很深厚的基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但這四人的結局都不怎麼好,李鴻章的屍體被人拖著遊行,左宗棠被人挖墳屍體扔在外面,康有為被人鞭屍,張之洞被人吊在樹上。

  • 2 # 牛頓家族3團團長

    第一位:李鴻章。被稱之為清朝第一個敢和外國抗爭的第一人,李鴻章的眼光和步伐,在清朝絕對算得上是出色,首先跟隨左宗棠學習,之後建立淮軍和北洋水師,之後又搞洋務運動,雖然晚清的很多不平等的條約是李鴻章簽下的,但這並不怨李鴻章,是當時的清政府太無能。

    第二位:左宗棠。此人是李鴻章的導師,也是晚清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家。此人還是北洋水師的建立者和領導者,也是清朝的軍機大臣,此人為清朝保住非常多的土地,晚年時期,左宗棠立下誓言,抬著棺材進入新疆西藏,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把此地奪回來,最終在左宗棠帶領下,成功保住新疆西藏兩地。

    第三位:張之洞。此人也是晚清時期的一位軍機大臣,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興辦教育事業,以及操練新兵,當時中國沒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學校和部隊,張之洞看到國外的發展,最終下定決心改善中國的這兩個關鍵之處,也為後來的部隊和教育事業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礎。

    第四位:康有為。此人雖然狡猾奸詐,甚至還有些好色,但此人並不是一個壞人,他曾提出學習新文化和改良白話文,並且是當時的改良文化代表人,為改造清朝的舊文化,實行新文化奠定了很深厚的基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但這四人的結局都不怎麼好,李鴻章的屍體被人拖著遊行,左宗棠被人挖墳屍體扔在外面,康有為被人鞭屍,張之洞被人吊在樹上

  • 3 # 安定郡小書生

    不知題主所問是否清朝爵位,姑且按照爵位來回答吧。

    古今中外,任何王朝都是有階級存在的。然而在元朝、清朝草原民族統治中國時期,更是將人根據種族分為不同等級。其中清朝時期,最高是滿族、其次是蒙古族、最後是漢族;因此,爵位劃分上就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種。宗室當然是安新覺羅家族,蒙古也是蒙古貴族,至於功臣爵位裡面包含許多其他民族的爵位。

    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其中公含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將軍含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公將軍、奉恩將軍。

    蒙古爵位分為十七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臺吉(札薩克、一、二、三、四等)、固倫額駙、和碩額駙、郡主額駙、縣主額駙、郡君額駙、縣君額駙。

    功臣世爵分為九級,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

    功臣爵位看似為功臣而設,其實像漢族這些對清廷來說的異族,即使功勞再大也很難進入爵位。太平軍定都南京後,江南半壁河山被太平軍佔領,咸豐帝在臨死前許下諾言,誰能平定太平天國就會封王,結果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興沖沖的進京以為清廷會兌現諾言,結果遭到一身冷汗,趕緊裁軍自保換取信任,最後才封了個一等毅勇侯的侯爵。李鴻章授封一等肅毅伯(死後追封為一等侯),左宗棠授封二等恪靖侯。這些漢臣對腐朽衰落的清廷來說,可謂再造之恩,為中興名臣,然而最高只是侯爵,公爵都沒有挨著,更加甭提王爵了。

    公、侯、伯爵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沒有名字,雍正之後,開始賜予封號,公爵封號最多四個字,整個大清只有4人,而且全部都是在乾隆年間,他們可謂題主所說的四大公吧。那麼,下面我們來擺一擺這四位公爺。

    ①一等誠嘉毅勇公明瑞,富察氏,字筠亭,滿洲鑲黃旗人。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學士傅恆之侄,清朝名將、外戚。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副都統銜任領隊大臣從徵阿睦爾撒納,因功擢升為戶部侍郎,授參贊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師徵霍集佔,因功賞戴雙眼花翎,並加贈雲騎尉世職,擢升為正白旗漢軍都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出任伊犁將軍,加贈並騎都尉世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以雲貴總督兼任兵部尚書出征緬甸,因功封一等誠嘉毅勇公;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被緬軍包圍,力戰後自縊而死。乾隆帝親臨其府奠酒,諡果烈。

    ②一等誠謀英勇公阿桂,章佳氏,字廣庭,滿洲正藍旗人,後改隸正白旗。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

    乾隆三年(1738年)中舉,第二年補授兵部主事;乾隆八年(1743年),以郎中的身份充任軍機章京;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將軍之職偕經略傅恆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征伐大小金川的勝利,封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進為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和軍機大臣;嘉慶二年(1797年)卒,諡文成。

    ③一等嘉勇忠銳公福康安,富察氏,字瑤林,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傅恆第三子,孝賢純皇后之侄。經略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恆的第三子,清朝名將、外戚。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承襲雲騎尉,授三等侍衛,之後依次擢二等侍衛、一等侍衛,授戶部右侍郎、鑲籃旗蒙古副都統;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滿洲鑲黃旗副都統,隨阿桂赴四川參加平定大小金川之亂;期間因功賞嘉勇巴圖魯號;平定大小金川之後封福康安為三等嘉勇男。歷任吉林將軍、盛京將軍,雲貴總督、四川總督兼署成都將軍,期間平叛有功擢為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回京署工部尚書、總管鑾儀衛大臣、閱兵大臣、總管健銳營事務,次年再擢而為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為陝甘總督與阿桂鎮壓甘肅回族民變,因功晉封為嘉勇侯。乾隆五十年(1785年),轉為戶部尚書,第二年又轉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赴臺灣鎮壓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繼續督兵赴南路鎮壓農民軍餘部;臺灣的農民軍被全部鎮壓下去後,調任閩浙總督。乾隆五十六年(1790年),赴藏迎擊入侵的廓爾喀,之後被列為首功之人,實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封忠銳嘉勇公。乾隆六十年(1795),統兵數萬鎮壓湘黔石柳鄧與吳八月起義,因功破格封為貝子;嘉慶元年(1796年),病逝軍中,乾隆帝追封為嘉勇郡王,諡文襄。

    ④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姓烏雅氏,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都統佛標之子,清朝名將。

    雍正九年(1731年)被授為軍機處章京;歷任兵部郎中、內閣學士、盛京刑部侍郎、刑部右侍郎、正黃旗滿洲副都統、鑲紅旗護軍統領。乾隆十三年(1748年),兼領戶部侍郎之職赴金川清軍軍營督辦糧運。乾隆十八年(1753年),赴西藏辦理籌防準噶爾事宜。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廷出兵平定準噶爾時,受命協理北路軍務並總理糧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授定邊右副將軍,籌辦伊犁善後事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率師至烏魯木齊,以功封一等武毅謀勇公、協辦大學士;阿睦爾撒納叛亂之後,兆惠配合北路軍肅清準部的叛亂勢力。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伊犁率師往天山南路平定大小和卓之亂,連克南疆諸城,叛亂乃告平定。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逝世,諡文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冒險島怪物嘉年華任務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