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吃肉的鋒哥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看三國和我們玩遊戲是一樣的。主公就好比是你的角色,而武將和謀士就相當於遊戲裡的寶寶和幻獸之類的。如果曹操先請到諸葛亮,那劉備一樣還會有別的謀士。曹操會損失別的謀士。歷史或許會改寫。就好比如果豬八戒拿到金箍棒,孫悟空拿到九齒釘耙。肯定會不順手。

  • 2 # 世界解密

    如果曹操先找到諸葛亮,那就會出現兩用可能。

    第一 、曹操先找到諸葛亮的話,諸葛亮早就死了。因為諸葛亮是一個非仁主不侍奉的人,曹操在當時來講即是奸雄,也是梟雄。更是不折不扣的竊國之賊,挾天子,令諸侯。這種剛好是諸葛亮最看不慣的,諸葛亮不會侍奉。而曹操小心眼,自己用不了的厲害人物,肯定會除掉,所以幸好諸葛亮沒被曹操遇上。

    第二、如果曹操先找到諸葛亮,諸葛亮又是一個識時務者的話,以當時曹操所擁有的實力與人才,再加上諸葛亮的計謀,三分天下早已定,不會再有赤壁之戰,劉備集團早就被消滅,東吳將不復存在,司馬懿更不可能有機會出山,也沒有後面的司馬家篡權。整個歷史的車輪方向軌跡將會大大改變。可能也不會有後來的唐朝盛世,宋朝的富足,成吉思汗不可能打到中原,朱元璋還是個農民。中國的農民得到更好休養生息,提前成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華夏民族不會經歷那麼多風風雨雨。

    歷史都是有著相似的巧合,似乎一切早已天定,沒有太多的如果,如果有,或許今天我們還會停在三國時期。

  • 3 # 嗜慾者

    如果曹操先找到諸葛亮的話有三種情況出現。

    第一種就是諸葛亮不從,曹操覺得他才智過人,放給對手將是自己的“大敵”,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一刀做了。

    第二種就是諸葛亮提前得到訊息不願意先溜了。

    第三種則是跟隨曹操,而這也有兩種情況,一為諸葛亮不願意被曹操強行抓過來的,這樣的話估計就是不主動出謀劃策,你問我就答。一為願意為曹操出謀劃策。

    諸葛亮是207年出山輔佐劉備的,當時曹操已經消化掉河北並整合完治下勢力,大軍南下。劉備肯定得跑,而新野的百姓都願意跟著“劉皇叔”,所以長坂坡還得“成全”趙雲。

    當時東吳也很急,劉備肯定會抓住東吳這根“稻草”,曹操與孫劉聯盟還得大戰,諸葛亮號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懂得水戰之法。所以這場戰役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導致周瑜火攻得逞曹操大敗,導致曹軍未來十幾年內無力南下。而此時劉備沒了諸葛亮這個軍師,即使劉備“借到了”荊州也很難守住(出來混了十幾二十年了連一塊自己的地盤都沒有)。

    另外如果曹操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避免了“赤壁之敗”,但是曹軍多為北方人,水土不服,戰勝孫劉聯盟也很難,這樣只能對峙於長江兩岸,另外加強訓練,整合荊州內部,孫劉實力不如曹操,還多了劉備一兩萬人吃飯,加重孫權內部矛盾。再在合肥佯攻,讓孫權不能全力支援荊州軍,拖垮東吳的後勤補給,待適應南方氣候或者徵召荊州人入軍,然後水陸並進。則孫劉聯盟難以抵擋,到時就可以攻取南方進而一統天下。

    不過諸葛亮在劉備手下時,其一生都在為“北伐中原,復興漢室”而努力,而他也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諸葛亮是不會輔佐曹操的。

  • 4 # 木木趣歷史

    不請自答。

    觀點1: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從《出師表》可以得出,諸葛亮早期在隆中已把天下大事大勢成竹於胸。假設1:曹操找到諸葛亮,以諸葛亮的胸襟是不會輔佐曹操的,因為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與諸葛亮的忠義不符。假設2:曹操請諸葛亮用強,可能和三國演義裡的徐庶差不多,終生不出一謀一計,又或是以諸葛亮的水平從中搞事情,曹操的事業不會好過。假設3:曹操找到諸葛亮,諸葛亮答應。以曹操奸雄的姿態,以及如日中天的魏家權勢和一大批謀士,諸葛亮不一定在這種權謀鬥爭中佔有優勢。

    觀點2:翻版的大唐盛世將提前到來。曹操找到諸葛亮,如喜愛郭嘉一般喜愛諸葛亮,諸葛亮能力得到發揮,那麼就沒有劉備什麼事了,蕩平天下朝夕之間。因為諸葛亮是劉備集團的關鍵人物,相當於CEO,沒有諸葛亮的劉備是無法鼎立在三國中的,那麼沒有了蜀國,吳國的長江之險無從談起。之後,就又是一個延續牛X的帝國崛起。保守估計中國現有版圖不在話下,搞到俄羅斯、歐洲也不是沒有可能。主要理由如下:

    1. 諸葛亮的治國之道。經濟方面案例:根據漢中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山河堰”等水利工程一系列措施讓當地老百姓生活好了,人口就會逐步向好,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迴圈,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廉政建設案例:諸葛亮以自己為標杆,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蜀國廉政氛圍。制定法律:諸葛亮立法公開、執法公平,有異於同時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國的法典《蜀科》就是初入蜀地制訂的。以上是一些治國的幾點,還有很多,不再贅述。

    2.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說他的軍事戰績,看看諸葛亮的軍事發明:孔明燈、木牛流馬、八陣圖、諸葛連弩、木獸、孔明鎖、地雷、孔明棋。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 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個問題本身腦洞就挺大的。

    我覺得,如果曹操先找到了諸葛亮,會有兩種情形:一、歷史不會有改變,依然如此;二、曹操殺了諸葛亮,劉備少了諸葛亮的輔佐,不能入蜀為帝,無法成為曹操的勁敵,老曹會更早的統一天下。

    為什麼呢?咱們可以來分析一下。

    第一種情形:歷史依舊

    諸葛亮之所以跟隨劉備,並不是因為劉備先找到了他,而是因為雙方有共同的志向,而且劉備以“仁”聞名於世,諸葛亮認可他的人品。

    至於老曹,哪怕他再雄才大略、務實能幹,某些事情上也讓人詬病。

    大家還記得陳宮為什麼和他翻臉嗎?陳宮本是中牟縣縣令,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跑,陳宮接到了捉拿他的命令,但陳宮一想,這是個大大的義士啊,不能捉,於是官也不當了,和曹操一起跑了。

    兩人逃到了曹操的父親曹嵩的朋友呂伯奢家中,呂家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們,夠意思吧?老曹卻莫名覺得這家人會出賣自己,殺了!面對陳宮的質問,他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陳宮簡直要瘋,萬萬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曹操,我看錯你了!但他又不忍殺曹操,那能怎麼辦?只好分開了,他就去投了呂布。

    以上是《三國演義》裡的內容,而在正史中,陳宮是因為曹操殺了東漢名士邊讓才不喜歡曹操的。

    但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都說明了曹操是個英主,卻不是個仁主,而諸葛亮更看重的似乎是“仁”這一面,這也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通病。

    何況還有楊修之死,楊修固然恃才放曠,不怎麼把老曹放在眼裡,但可以撤他的職冷落他,卻不一定要他的命。殺謀士,這在正統名士眼裡就是殘暴的代名詞了。

    所以哪怕曹操先找到諸葛亮,諸葛亮也不會跟隨他,因為雙方道不同不相為謀。

    第二種情形:諸葛亮身死

    當老曹確定了諸葛亮有大才,又不可能跟隨自己之後,他最有可能做的事情是什麼?是殺了諸葛亮!

    諸葛亮之智,是一股極大的能量!這股能量能成為自己的最好,如果自己拿不走,那就毀了吧!你不能成為我的助力,那也絕對不能成為別人的助力!

    老曹的想法就是這麼簡單實在。

    無論劉備的江山是不是哭出來的,他本身有沒有能力,他對謀士始終帶著一份尊重;而在老曹眼裡,謀士就是工具,能用用,不能用就是折了也不給敵人用。

    不過,很可能諸葛亮壓根不見他,而他又沒有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覺得被諸葛亮戲弄,直接派兵殺之。

    總之,諸葛亮一遇曹操,那是凶多吉少,最好還是別遇啦!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加我吧!】

  • 6 # 腦洞闡史觀

    我喜歡腦洞,尤其是這樣的腦洞。但看了大家的回答之後,卻有一點失落,因為在“曹操去請諸葛亮”這個腦洞中,大家想當然得忽略了很多因素。而這些因素往往決定著,歷史的走向和個人的選擇。因此,衡量所有因素(後面會提到這些因素),我認為,諸葛亮不會選擇輔佐曹操,這是必然的。而劉備的發展可能會受到一些微弱的影響,不過影響也並不大。

    接下來,咱們就細細的推敲一下。

    一、諸葛亮與曹操有深仇大恨,所以諸葛亮不會幫助曹操

    說到諸葛亮和曹操的仇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還得從頭說起。

    其實諸葛亮並不是荊州本地人,他的老家在山東琅邪郡,諸葛亮從小一直在那裡生活到了十四歲,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原因,因為這些人都與山東發生過聯絡。

    那諸葛亮為什麼要離開山東呢?這就與曹操有關了。

    在諸葛亮十四歲那年,一場戰爭不期而至。起因是曹操接父親去兗州團聚,結果在路上的時候,他的父親在徐州被殺了。曹操認為徐州牧陶謙在背後搗鬼,於是藉此機會發兵徐州。為報殺父之仇,曹操曾經兩次屠戮徐州大地,史書記載:

    “坑殺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皆屠之,雞犬亦盡”!

    諸葛亮的家鄉是曹軍所過之地,也遭到了屠殺,生靈塗炭。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於是便帶著全家匆忙逃難,踏上了南遷之旅。

    這就是諸葛亮來到荊州的原因,後來孔明也進入到了劉表開辦的“學業堂”中,結識了徐庶等人,成為青年才俊。

    諸葛亮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不僅自己顛沛流離,更是看到了曹操的殘暴,您說,即便曹操去請諸葛亮,諸葛亮會同意嗎?肯定是不會的!

    那諸葛亮不會出山輔佐曹操,歷史會怎麼走向呢?

    二、假如曹操軟禁諸葛,劉備的走向會怎樣?

    如果諸葛亮拒絕了曹操,曹操悻悻而退的話,那諸葛亮還會等到劉備,歷史不會改變。但如果曹操抱定了一個心思:你不為我所用,誰也別想用你。那麼會軟禁諸葛。這樣對劉備會有影響。

    (一)孫劉會聯盟嗎?赤壁之戰還會打嗎?

    答案是肯定會的。要知道,最先將孫劉聯盟付諸實踐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當年,聽聞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魯肅向孫權提出:

    “劉備天下梟雄……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而與此同時,魯肅還親自接著悼念劉表的機會,到達夏口找到劉備“勸備與權共力”,這之後彩有了諸葛亮前往江東見孫權,正是確立聯盟。孫劉聯盟確定,赤壁之戰也會打響。而正史中,諸葛亮對於赤壁之戰的影響微乎其微,甚至沒有。

    (二)會拿下益州嗎?

    當然會,其實劉備拿下益州與諸葛亮沒有什麼關係。

    首先說內部,赤壁之戰後,劉備親自前往東吳借荊州,在荊州站穩腳跟之後,鳳雛龐統來投奔——雖然有個小插曲,但是魯肅給劉備寫信推薦了龐統,後來劉備就很信任龐統了。而龐統的觀點也是拿些益州。

    再來說外部,益州的張松和法正,兩個人一直在秘密接觸劉備。這兩個人是劉備進入益州的大功臣。因此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來說劉備都會拿些益州,這與諸葛亮沒有多大關係。

    三、那還會有北伐嗎?

    先說個故事。劉備佔有益州之後,先稱王,後稱帝,這時候有個小插曲。劉備稱帝的時候,益州官員有人反對,原因是:魏國還沒有滅,你就稱帝,這不合適!

    後來,劉備稱帝后,給孫權去了封信,讓他承認,孫權理都沒理。夷陵之戰後,孫劉再次互通使者,劉備問吳國使者:“為什麼我稱帝的時候,孫權不給我回信?”使者怎麼答的呢?他說:

    “曹操父子終奪其位,殿下即為宗室,不荷戈為海內率先,而於是自名,未合天下議。”

    說來說去還是一個意思,魏國沒滅呢,你就稱帝,不合適!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來,天下人眼中,劉備必須滅魏,這是他存在的法理!

    所以就算沒了諸葛亮,換另一個人當政,也依然會北伐!

    所以這麼看來,曹操就算請諸葛亮出山,對於歷史也沒有什麼影響。腦洞題,本來就是想想,自圓其說就可以了。

  • 7 # 陽光與蔬菜

    諸葛亮是個聰明精明的人,諸葛亮能看清曹操,曹操是個奸詐狡猾、狂妄自大、好色,這些都是潔身自好的諸葛亮所鄙視的,他會認為曹操不配做他的主公。

    諸葛亮明白在曹操身邊,只會使他不得開心顏,只會令他日日生厭。

    所有即使曹操先到諸葛亮身邊,諸葛亮也不會追隨曹操。但諸葛亮明白曹操是個奸詐多疑的,他不會言語上得罪曹操,只會委婉拒絕。

    但如果當時諸葛亮名氣太大,拒絕曹操後諸葛亮可能會隱藏一段時間,以防備曹操得不到他而除掉他。

  • 8 # 老簋

    首先,對於曹操來說,魏國在當時是人口最多的一方,同時北方是古代糧食的主要產區,人口和糧草是古代戰爭的核心戰略資源,這一點魏國對於蜀國和吳國具有很大優勢。

    曹操本身也是歷史上少見的梟雄,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何等氣魄,所以曹操周圍的謀士和戰將也是魏蜀吳三國之中最多的。一個諸葛亮對於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魏國來說,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對於諸葛亮來說,加入曹魏陣營可就未必是什麼好事了。諸葛亮為人比較自負,喜好專權,從名篇《出師表》中的一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可見,雖然有先帝託孤之請,但作為臣子直接把自己和君主放在一個層面,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曹操施行“霸道之法”征服天下,不同於劉備的“仁義之術”,諸葛亮如果加入曹魏陣營,以他的個性很有可能會有性命之虞。

  • 9 # lhllp4622

    諸葛家族是三國曆史上很有名的家族,在三國魏蜀吳都任命要職。諸葛亮匡扶蜀國,成為丞相,是官位最高的。諸葛誕(?-258年)諸葛亮的族弟,任命在魏國諸葛瑾(三國時期吳國大臣、諸葛亮之兄)三個歷史名人的生平可以參考百度百科(或者直接百度他們的名字)。因為魏國有鬼才郭嘉、司馬懿、荀彧等集大才者,所以諸葛亮如果入夥魏國只是曹氏多了一個才子,要能發揮最大能力還是要在劉備重用諸葛亮的前提下。所謂千里馬需要有伯樂。個人認為:先不論諸葛亮的個人還是三國演義根據《三國志》等歷史事實的演繹。諸葛亮是從劉備創業之初到劉備稱帝這一階段的具有戰略眼光的謀士,對劉備從無到有,對聯合吳國對抗曹操到三國鼎立的格局起到關鍵作用。歷史沒有如果,因為諸葛亮的個人信仰是忠於漢室,也侷限於封建舊的體制的維護。如果諸葛亮憑藉戰略眼光幫助曹操,那麼會在赤壁之戰中沒了舌戰群儒,吳國投降,而三國格局就不會發生,中國會有更少的戰亂會盡早統一,對於久經戰亂之苦的人民來說是一件好事。(內容是個人看法,請酌情采納,僅供學術探討。)

  • 10 # 陳小二家

    戲說幾句,當時操持身邊有不少能人,曹操在北方,諸葛亮在南方,諸葛亮的才能也是後面才展現,出山前都還是未知數,就算有才能,才能的大小,哪一方面的才能,對外界來說,都是一無所知,只是在小範圍傳頌,加上當時資訊傳播不快,曹操根本不可能知道,在者說,曹操身邊有那麼多謀臣,已經夠用,也不會放棄已知而重用一個未知,一山不容二虎,同樣一山也不容二謀。如不巧真的被曹操找到,有兩種可能,一,依諸葛亮的脾氣,可能不會跟曹操走,當場殺死,案例有,煮酒論英雄,生擒關羽等。二,知道自己有殺身之禍,先應下後謀求離開,依曹操的脾氣,不用多久,發現名不符其實,找個理由殺掉。周瑜臨死前說的“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還可以理解成,既然有劉備這樣一個軟弱君主,就會有諸葛亮這樣一個強勢的謀臣,自劉備死後,諸葛亮就沒有納入過幾個有能力的新人,那是為什麼,就因為諸葛亮太強勢,諸葛亮也只有在劉備的身邊才能展現他自身的才華,聯合抗曹的時候,周瑜,魯肅多次要求諸葛亮留下,諸葛亮為什麼不留,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留下沒有發展空間。

  • 11 # 重拾信心的東仔

    1、曹操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在他的《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句足以表達,這裡有個小故事:曹操守官渡,軍力漸乏,糧草不繼,處於非常時期。於是有: 許攸投曹操,時曹操方解衣歇息,聞說後大喜,不及穿鞋光腳出迎。遠遠看見便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求破袁紹之計。 於是烏巢糧草被付之一炬。曹操大破袁紹。可見其對賢才的態度。同時,為了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曹操提出了“明揚仄陋、唯才是舉”的方針。 “為國失賢則亡”,這是曹操的深刻認識。為此,他在掌握朝政大權後,曾三次下令求賢。這種對人才的思賢若渴,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因此,有很多他的敵人,反對過他的人還有身份卑微的人前來投靠,也表明他對人才的重視。他“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拔于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登於牧守者,不可勝數。

    2、大家是否記得徐庶,曹操為了得到徐庶,不惜偽造書信,用欺騙的手段把徐庶騙去。要知道,貴為丞相的曹操,萬不得已,不會採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由此可見,他對徐庶有多麼看重。那麼這麼求賢如渴的人怎麼能不知道諸葛孔明呢?其實就《三國演義》來看,有幾點假設:

    首先,不知道諸葛亮的存在:當時曹操手下謀士眾多,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其中數郭嘉謀略最高,其實他們都知道諸葛亮的存在,畢竟,鳳雛臥龍,得一人者安天下,這絕不是空穴來風,出於個人自私心裡,不便推薦比自己強的人而已,害怕失寵。諸葛亮之才,由徐庶與曹操的問答即可得知:庶曰: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真當世之奇才,非可小覷。”操曰:“比公若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原因就是,曹操不知道此人存在。

    其次,並未真心尋找:由於連年征戰限制,曹操無暇顧及仔細尋找諸葛亮,況且當時曹操認為郭嘉才華不亞於他,也應該是他沒有去仔細尋找的原因,另外,從曹操陣營中的謀士來看,很多人或是前來投靠,或是在敵營收編,或是挖過來的,不符合曹操性格,也許他更喜歡人家來找他吧。

    再次,諸葛亮不想出山,肯定把自己隱藏的很深,豈能輕易讓別人找到,劉備不也是從徐庶口中得知還有此人存在,也是透過水鏡先生得知他的住處,而後才有三拜茅廬。

    回到問題中,如果曹操先找到了諸葛亮,諸葛亮肯定不會出山,諸葛亮認為: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與賊為伍恐被天下人恥笑,這也與他的志向和抱負項背;當時,曹操身邊人才濟濟,也不會善待諸葛亮,我們想想徐庶,徐庶當時也在曹營混的極差,從後來諸葛亮說:“魏殊多士邪”以諸葛亮之才他不可能不知道投降曹操的後果。另外,以曹操身份,絕不肯三顧茅廬,也是缺乏誠意。

    那麼,曹操會怎麼做呢?

    我認為,曹操如果找到諸葛亮以後,既不能為自己所用,必不會讓他人所用,同時,曹操又是一個及重名譽之人,想想孔融之死可知,或者囚禁或者暗殺,絕不會放過他。

    那麼歷史會改變嗎?我認為會改變歷史程序,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三國演義》很多故事虛構的,美化了諸葛亮而已,打敗曹操其實周瑜功不可沒,三國志上可以查詢到,況且沒有了諸葛亮,周瑜不會英年早逝,那麼抵抗曹操就更有把握;

    其次,劉備也會去尋找諸葛亮,可能不會尋找到,但是,一些名人謀士也會爭先投奔,至少還有一個鳳雛投奔而來,鳳雛就可以大展拳腳,那麼,劉備也能夠找到生存的土壤,也有了爭天下的資本;

    再次,如果蜀國沒有諸葛亮,劉備不一定輕易稱王,關羽也不會敗走麥城,張飛也不會死,也就不會有白帝城託孤啦,在劉備經營下,蜀國會越來越強大,沒就沒有了後來七出祁山,勞民傷財而導致國內空虛;

    最後,劉備和孫策熬死了曹操,然後蜀國和吳國聯合起來說不定還能打敗魏國,也就沒有晉國統一天下,也就沒有了後來的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機速度死慢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