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鼎字有12畫,第六畫是豎折撇/豎折折,部首查鼎,拼音dǐng。漢字筆順: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二、釋義:1.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業:定~。問~。3.大:~力。~言。4.鍋。5.姓。6.正當;正在:~盛。三、相關組詞:鼎鼐 鼎助 鼎足 贗鼎 鼎立 定鼎 鼎沸 九鼎 鼎新 問鼎 鼎盛 鼎鼎 鼎革 鼎力擴充套件資料:一、字源解說:鼎,甲骨文像有足、有提耳的青銅容器,也是煮具,盛行於商周時期,最早用於皇宮祭祀時熬製美食。造字本義:名詞,王室祭祀或熬製美食時使用的三足或四足的青銅器皿。文言版《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荊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為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為貞字。凡鼎之屬皆從鼎。 白話版《說文解字》:鼎:三根立腿,兩隻提耳,是用來調和各種味料的寶器。古昔朝代的夏禹,收集中華九州之長貢獻的金屬,在荊山山下鑄鼎。進入山林、江河、湖澤,其間的螭魅蝄蜽,沒有什麼能遇見他,他憑藉鑄鼎和諧地接受蒼天的恩賜。《易經》的卦象,用“木”進入火下,是鼎卦。像剖開木頭用以燒火煮飯。籀文中的“鼎”字借用的是“貞”字。所有與鼎相關的字,都採用“鼎”作邊旁。二、片語釋義:1、鼎足[dǐngzú] 鼎有三條腿,比喻三方面對峙的局勢。2、定鼎[dìngdǐng] 古代帝王定都稱定鼎。引申為建立王朝。3、九鼎[jiǔdǐng]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象徵九州,成為夏、商、週三代傳國的寶物。4、問鼎[wèndǐng] 春秋時,楚子(楚莊王)北伐,陳兵於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師,楚子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見於《左傳·宣公三年》)。5、鼎盛[dǐngshèng] 正當興盛或強壯的時候。
一、鼎字有12畫,第六畫是豎折撇/豎折折,部首查鼎,拼音dǐng。漢字筆順: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二、釋義:1.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業:定~。問~。3.大:~力。~言。4.鍋。5.姓。6.正當;正在:~盛。三、相關組詞:鼎鼐 鼎助 鼎足 贗鼎 鼎立 定鼎 鼎沸 九鼎 鼎新 問鼎 鼎盛 鼎鼎 鼎革 鼎力擴充套件資料:一、字源解說:鼎,甲骨文像有足、有提耳的青銅容器,也是煮具,盛行於商周時期,最早用於皇宮祭祀時熬製美食。造字本義:名詞,王室祭祀或熬製美食時使用的三足或四足的青銅器皿。文言版《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荊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為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為貞字。凡鼎之屬皆從鼎。 白話版《說文解字》:鼎:三根立腿,兩隻提耳,是用來調和各種味料的寶器。古昔朝代的夏禹,收集中華九州之長貢獻的金屬,在荊山山下鑄鼎。進入山林、江河、湖澤,其間的螭魅蝄蜽,沒有什麼能遇見他,他憑藉鑄鼎和諧地接受蒼天的恩賜。《易經》的卦象,用“木”進入火下,是鼎卦。像剖開木頭用以燒火煮飯。籀文中的“鼎”字借用的是“貞”字。所有與鼎相關的字,都採用“鼎”作邊旁。二、片語釋義:1、鼎足[dǐngzú] 鼎有三條腿,比喻三方面對峙的局勢。2、定鼎[dìngdǐng] 古代帝王定都稱定鼎。引申為建立王朝。3、九鼎[jiǔdǐng]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象徵九州,成為夏、商、週三代傳國的寶物。4、問鼎[wèndǐng] 春秋時,楚子(楚莊王)北伐,陳兵於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師,楚子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見於《左傳·宣公三年》)。5、鼎盛[dǐngshèng] 正當興盛或強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