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潛規則
-
2 # Whale0309
鑑於劉若英導演後來的我們票房大獲成功,強烈建議:林憶蓮導演《至少還有你》,梁靜茹導演片名《勇氣》,莫文蔚導演《盛夏的果實》。還有還有:建議楊臣剛 導演也一起出山,片名就叫《老鼠愛大米》吧
-
3 # Earl木辛言若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後來的我們》越火,我反而有些不太喜歡她了,那種感覺像極了三觀不正的瓊瑤阿姨。喜歡了就喜歡了,愛就愛了,如此高調又是何必,美好或者不美好的過往一旦被炒作,剩下的只是炮灰了。決定不看了。
-
4 # 三生有畫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導演的首秀。
講真,一個唱歌的,處女作,就是口碑還算炸裂的電影,著實不易。
後來的我們,還是老套路。窮戀——虐戀——思戀,提的還是那些黃段子+蝸居+創業的小梗梗。然後準確擊中7080後的硬傷,催下行行清淚。
這些年輕人,當年誰沒有過點小故事啊?一定要揭嗎?疼啊,我都拔涼了一個世紀的憂愁。
我是80後,如今年過30,真的很懂見清,還有小曉。不知,你們懂了嗎?
幸福的人,是沒有故事的。有故事的人,當年一定是不幸福的。這句話,一半對,一半錯。
我加個尾巴吧,當時是痛苦的,現在想想,都是幸福。
1.
見清和小曉,為什麼要分手?
到底為什麼?即使十年以後,見清結婚生子了,他還是有點蒙。
為什麼說是有點蒙?而不是完全不懂?
他們,其實已經找到答案了,只是不說。所以,才會更加的思念彼此,更加的懷念過往。
戀愛的人,都是盲目的,這句話我信。戀愛的人,往往都是幼稚。
每一段愛情,都有著同樣的開端,風花雪月的時候,特麼的美。但是一碰觸到現實的稜角,就會被刺痛,嘎嘣斷了,猶如脆脆的玻璃心。
我想,有些人,確實只是玩玩而已,所遇非人。但有的人,即使愛的深沉,還是會被生活,給輕易的擊敗。
無他。就是因為,我們的一顆玻璃心——幼稚。幼稚的人,有著愛的能力,但卻缺乏足夠的愛的心胸。
為什麼說,兩個小年輕的初戀,風險最高?往往結局,都是唱著一首同桌的你:她成了別人的妻,你成了別人的新郎。
大家把愛,看的太過高尚,太過純潔,太過理想化。就像李敖大叔,只是因為胡因夢上廁所太臭了,新婚燕爾三個月就離婚。
2.
愛我,就不要有沙。這就是特別的矯情。
譬如,見清吧。
他為什麼要罵,不應該回老家過春節?
因為他發現,這個世界,不在乎他有沒有夢想,只在乎他,有沒有錢。
他畢業了這麼多年,還是一無所有,居無定所,差距太大了,老同學壓根兒都瞧不起他。
他從來沒有這麼鬱悶過,特麼焦慮過。
就像我,畢業8年了,就是不想回老家,怕碰到老同學。
這麼多年了,見清的人生,還是看不到希望,沒錢,沒房,他又該何去何從?
夢想,把他騙的好苦啊。
彷徨無助,焦慮恐慌。
他變得特別的敏感。他也不知道,他要什麼,他要怎麼做了。迷失了在情緒裡,無所適從。
所以,千萬別跟他提錢的事。
誰跟他提錢,提房子,他就跟誰急。
尤其是,他只剩下的愛,小曉,不能提。因為,愛,容不下沙子,容不下玷汙。
所以,不管小曉說什麼,只要提到錢、房子,都是在引火上身,都會成為見清發洩的物件。
小曉的離去,更是固化了這種思想:因為我的貧窮,小曉才離開。
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又有能力又破落是男人,心中的苦,即使是他最愛的女人,也是沒辦法懂他的。雖近在咫尺,卻無以排憂。
他,只能沉迷於網路遊戲。因為遊戲,是他最熟悉的,也是唯一可以沒有任何壓力的地方。
3.
但是,見清的沉默,無視,偏激,都會傷害到身邊至親的人。
不管你是不是有意,傷害卻每天都在發生。
所以,小曉覺得,站在眼前的這個男人,睡在她身邊的這個男人,不夠愛我了。至少愛的不夠純碎了。他,和別的男人,並無不同。
她愛的那個男人,走了。
是啊。每個男人,脆弱的時候,不都是那個熊樣嗎?
小曉,其實也是個沒有長大的女兒。
儘管她戀愛無數,每一次戀愛,都很認真,都很失敗,為什麼?
因為她很傻,很天真。
她以為,愛情可以逾越任何現實的鴻溝,譬如學歷、房子、票子,身份。
其實,她錯了。
她可以不在乎人家有多醜,有多老,是否是個大叔,媽媽控,但是一定會有人站出來,嫌棄她沒有教養,沒有體面的工作。
她對愛的理解,太過純粹了,容不下一點沙子。我把它叫做,矯情。和見清一樣。
兩個人,都是一樣的人。所以,才能走到一起吧。
但兩隻刺蝟,總有一天,是要刺痛彼此的。
4.
其實,現實中,哪有那麼純粹的愛?純粹的人?
他很有魅力,卻可能是個愛撒謊的人。他很溫柔,卻是個軟骨頭。他很霸道,卻是個財迷···
既然愛TA,那就給點時空,讓他或她,偶偶的壞壞吧。做點小壞事,有點小邪惡,有點小人渣,有點小氣···
壞過之後,就是成長。
就像郭襄評價穆念慈為什麼一定要愛楊康:“她也是沒有辦法啊,既然愛上了楊叔叔,不管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都要歡喜到底了。”
郭襄,才是最懂愛的真諦。
但小曉不懂。
她看到見清對老父親的霸道,她最後一次拒絕了複合的請求。也最後一次,葬送了見清的期望。
這個決定,讓她在多年以後,後悔一生。因為她總有一天,會成長起來,會接受那個不純粹的見清。
後來,
我們什麼都有了,但卻沒有了我們!
5.
見清一直都不明白,小曉為什麼要離開他。
這一點,我相信,特別的相信。
男人是直線思維,他只會根據場景,根據行為,根據說的話,判定一個人的動機。
但女人的思維,卻是繞了好幾個彎的。
如果你想讓你的男人,成為什麼樣子的,一定要跟他講。如果他真的愛你,他就會成為你想要他變成的那個人。
如果你讓他猜,大多數男人,都會瞎猜。最終,就會是一場誤會,然後變成災難。
多年以後,見清和小曉,見面了。愛,還在。他們長大了。
他們更懂得,包容一個人的壞了。
但,覆水難收。
一個好男人,即使再愛一個女人,他也不會拋棄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因為,責任比愛情,更重要!
這就是歲月,教給他的人生哲學。
就像新晉導演+歌手劉若英的成名曲《後來》說的:
後來
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 早已遠去 消失在人海
後來
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錯過就不再
-
5 # 栛叔CC
《後來的我們》講的是小曉和見清之間十年前後的愛情故事。他們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後,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如果要給它貼上標籤,那就是四個詞北漂、青春、與愛情,遺憾。
實話說這部電影最棒的地方,是:這是一部讓觀眾有代入感,會給自己加戲的電影,他的奇妙之處是會給觀眾帶來思考,反思其身,讓觀眾想起自己的以前,以及後來的故事,是圓滿還是缺憾,都會有所分寸,再發酵出感慨,合成了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誰沒有個以前和後來呢?
對於見清和小曉,他們相識在春運的火車上,相愛於北漂的生活中,在愛情裡兜兜轉轉,在北漂裡起起伏伏,見清最終成為了小曉希望的那種人,但兩個曾經一起吃一碗泡麵吃的溫暖如春的人,已經再也不可能在一起了。這就是他們的後來。
感動我讓我掉下眼淚的有兩處,
第一個場景: 女: i miss u 男: 我也想你 女: 我錯過你了
第二個場景: 見清爸爸寫給小曉那封信信裡的內容。
還有就是,《後來的我們》作為一部都市愛情片,很成功的一部分是在刻畫父親田壯壯的親情線上。整個過程都在循序漸進中積累,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人為拔高,只是順其自然地聚合到了一定程度,效果轟然爆發。 在他身上,看到了無數個我們習以為常卻飽含溫情的中國式父母。
還有個值得稱讚的地方,是劉若英對故事的處理,故事沒有青春愛情片裡常見的狗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是兩個人相愛的種種小細節,足矣讓有故事的人哭的滿懷。細節是愛情裡最重要卻也最脆弱的東西,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充滿愛意,但是這些小細節都是小日常,在平時似乎沒有感知,但是當你失去它的時候,這些細節蜂擁而至,充斥你的大腦,你的視神經,你會因為失去它們而傷心欲絕,牽手的溫度,擁抱的安全感,一起看電視的慵懶時光,看似沒什麼,當失去的時候,五味雜陳。
那些一起去過的地方,都成了很深刻很敏感的感知。月臺,火車,地鐵,飯館,大街小巷,那個我們深夜一起走過的路,都成了心裡最深刻的秘密,總會在看見的時候想起你,總會因此賦予這些地方特別的情節。
分開是遺憾的,“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我們”,這句話也著實經典。
《後來的我們》裡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了每一個相愛過的人心裡的影子。結尾的一曲《後來》,更是讓聽過這首歌的觀眾們,陷入了回憶的狂潮,我們哭了,是致敬我們的愛情。
-
6 # 青春沒有畢業季
看《後來的我們》卻想起從前的我們,有些錯過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高一那年,小C和同班同桌S認識,S是班上最文靜讀書成績最好的女同學,而C確實一個運動神經過於發達的男孩子,他長得帥氣,運動達人,身材高大,打籃球時場邊永遠有一堆女生喝彩,如同一顆驕陽般耀眼,把年輕用熱血詮釋得淋漓盡致。
但是,C卻被S那種永遠波瀾不驚的氣質深深吸引,情竇初開的男生第一次發現,原來青春有想念有懵懂也有苦澀的味道。但是精力旺盛的他註定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於是他把課堂和運動以外的多餘精力,揮灑成衝動莽撞,他打架,他叛逆。
戲劇源自生活,如何所有青春偶像劇的劇情一般,也如同我們曾經目睹過的無數萌芽故事一般,當S為C包紮打架後的傷口,當C把校際籃球賽獎牌送給S,他們最終在不明白愛情的年紀戀愛了。
最唯美的故事,結局總是悽美。高中三年轉瞬即逝,S考上了重點大學,而無論S為C補習多少功課,卻無法拯救落後太多的學業,不得不面臨人生第一道關卡,感情的第一次危機,S要去其他省份上大學了,而家境並不算優越的C必須選擇工作幫補家庭。
上大學後,S的生活變得精彩且繁忙起來,而C則順理成章進了一家工廠。他們每天都會發資訊或者小聊一段電話,瞭解對方今天的情況,但是往往因為C要加班,而錯過了和S聊天的時間,他下班,她睡了。起初因為傲人的身材體力,C也得到了流水線組長的認可,但是C卻慢慢接受不了每天重複的枯燥工作,特別是S那邊告訴他大學生活的精彩。
四年過去了,他們吵吵鬧鬧分分合合過幾次。S越發覺得和C難以溝通,很難找回曾經無話不說的共同話題,但是多年的感情成了拖拽他們的最後一根繩索。四年裡,C在工作有過晉升的機會,但都因為學歷不夠而把機會拱手讓人。臨近S畢業,C卻創造出更好的條件,他不敢問她會不會回來,而S也表示想留在生活了四年的大城市就業。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當S向家裡坦白了兩人的事情後,父母的強烈反對成了壓倒兩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不管學歷、工作等各方面,都他們無法接受女兒和C在一起。相信大家也猜到最終的結局。
又是五年過去,S已經嫁為人妻,她恨過C,恨他沒有為自己努力過。而C終於明白到自己的短板,也找到了改變人生的第二次重生機會,透過啟眾教育報考成人高考,併成功取得了國家學信網認證的大專文憑,已經晉升為工廠的基層領導,也重新認識了一個當地事業單位工作的女朋友,當未來岳母得知他大專學歷時,表示勉強可以接受,希望今後工作中還需繼續努力!啟眾教育透過率全網最高,改變人生。
-
7 # seeyoutomor159944411
有人說,《後來的我們》這部片是在賣情懷,也有很多人沒去看過的人就在噴噴……說真的,你都沒享受產品,就不要妄加評論,好嗎?看完後,總體來說,我心裡的落差挺大的。《後來》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講真,如果不是這個劇情,而是我期望卻又不能完全想象的劇本,再配上《後來》這首歌,可能我真的會很感動,那才是真正的情懷。
-
8 # 背書包看電影
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不管是《後來》歌曲,還是《後來的我們》電影都說的是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不是遺憾我們沒有在一起
而是我們不管怎樣都會錯過,因為年少的戀愛意義註定是讓我們成長
這才是真遺憾
電影最後小曉回車鍵一按,家鄉的小餐館,溫暖泛黃的燈光
以及那一句:伊恩永遠愛著凱莉
這句臺詞太自私了,伊恩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但伊恩還愛你
伊恩永遠愛著凱莉,但伊恩更愛自己。如果伊恩真的愛凱莉,也不會把她弄丟了
回到2018年一場大雪封住所有人的回鄉路,這一次換見清問小曉“如果”系列問句
如果那時你沒有和我分手呢?
那我們之後也會分手。
如果我當時足夠有錢,我們住進一個有大沙發的大房子呢?
那你已經有十個小三。
如果我們當時就是不管不顧,我們就是結婚了呢?
那現在已經離婚很久。
如果我們一起堅持到最後呢?
那你的事業就不會成功。
這段臺詞真是矯情到不要不要的,但是也是絕對不能剪掉的
因為“如果”這個詞太經常的作為我們生活中面對種種的藉口,我們把所有的失敗都會怪罪於“如果”
殊不知“如果”只是我們懦弱,認命又怪罪 命 的表現,哪有不能在一起的人,只有不相互努力的人啊
用@毒舌電影的話來說:《後來的我們》的愛情是 我不捨 但 痛苦的清醒
我覺得倒不如說是一種不甘,所以小曉在車裡開玩笑的說
本來能做正宮,卻當了小三
希望經過奮鬥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也希望最後大家都沒有丟下那個一起吃苦的人,畢竟一起吃了那麼多苦,憑什麼享受的是別人呢?
說的沒毛病,每個人愛別人更要愛自己,既然開始每一段感情,那麼就得衝著相伴一生去努力
毛主席說了: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
不過我還是想對小曉說:
你別灰心啊,會找到那個人的,那個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
就好像大話西遊一樣,駕著七彩祥雲,還是什麼來著。反正愛情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你那麼勇敢可不能將就,因為將就的婚姻談不上幸福
-
9 # 龍王塘1
毫無疑問,《後來的我們》未映先火,至今為止,上映六天票房已經突破了10億元人民幣大關,再次實現當日電影票房冠軍的六連冠,看完電影之後,很多網友都表示,自己並沒有被周冬雨和井柏然的愛情所感動,而是最終被林父的一番話溼紅了雙眼,之所以這樣,全是因為臺詞的深入人心,能夠引起人的共鳴,所以電影就我們而言,並不是簡單的明星堆砌成的電影就是好電影,能夠對我們的生活和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和大家廣泛共鳴的電影才更值得我們觀看和貢獻票房,不是嗎?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呢?
-
10 # 小棉司吉寶寶
林見清和方小曉最後沒有在一起。他們再相遇的時候,林見清已經娶妻生子了。
剛知道這個電影的時候,是看微博宣傳,評分也高,所以和室友買的晚上八點的票去看的。全程面無表情,淚點笑點都沒有,而且深深感覺這部影片三觀不正。
1.首先,方小曉(女主)沒有學歷,所以想靠結婚留在北京,交往的男生都是抱著擁有一個北京戶口的想法就算了,可她在和別人談戀愛的時候,還和異性朋友林見清(男主)同居!
2.男主喜歡女主,但是死都不表白!!!而且他喜歡女主是因為“女主是一個罵髒話抽菸的好女孩”這都啥破理由啊!
3.後來男主和女主在一起了,兩個人過了一段自我麻痺的愛情生活,女主感覺看不到未來,就和男主分手了,結果男主追到地鐵,但是沒有勇氣上地鐵挽回女主,然後兩個人就錯過了。
4.幾年後,男主娶妻生子了,然後和女主又見面了!!!!兩個人猶猶豫豫的差點出軌!!!男主都有家庭有孩子了,女主竟然還願意和男主住在同一個房間裡!!!!
這部電影就是拍了個渣男和小三的故事給全世界看,還非要我們都認同男主和女主的愛。
更可笑的是,如果你說這部電影不好看,下面必定有一堆人罵你鍵盤俠,你覺得不好看是你沒有相似經歷。
那好,請你想想,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公帶著他的前任女友去酒店開房談人生,你是什麼感想?如果你覺得他們是真愛,你很感動,你祝福他們。
那我建議你去醫院看下腦科?
-
11 # 大米有文化
這是一部80後版的“京東”愛情故事。
《後來的我們》在“價值觀”上的分歧
《後來的我們》上映後雖然經歷了“退票風波”,豆瓣的評分也降到了“不及格線”以下,但是依然沒有阻擋住觀眾對它的喜愛。放假期間我把這部電影推薦了給了一位80後老孃們去看,她一個人去電影院看完後淚流滿面。該老孃們在經歷了一次心靈上的青春回憶之旅後回家繼續過著帶孩子,懟老公的循規蹈矩的生活。昨晚在萬達廣場吃飯,身邊一對關係不明的男女看完《後來的我們》也在熱烈討論,記得那個女孩說了一句話:當時我就是太想改變他(前男友)了,如果是現在我就不會了。
電影對於80後老孃們以及有過失戀經歷的人特別是女性內心的衝擊還是很大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正好切中當下社會某個群體的“痛點”,這也為電影從業者提了一個醒:什麼是社會痛點?只有切中社會痛點的作品才會有市場,至於文藝不文藝,那是後話。
當然,也有一部分觀眾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認為電影中的“價值觀”有問題,沒有考慮到林見清現任妻子的感受,特別是一些已婚婦女意見比較大,可以說是提心吊膽。周冬雨飾演的“小曉”差點就成了“小三兒”,還有人說林見清的妻子之所以查房是因為他有“出軌”的先例。可見這部電影帶來的社會話題還是挺豐富的,這也是這部電影大賣的原因之一。也憑藉這部處女作劉若英晉升為華語女導演的票房冠軍。恭喜“奶茶”劉若英。
林見清為何沒有成為劉強東?
女人有女人的視角,老孃們有老孃們的價值觀,而我也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
2008年大學畢業的80後小青年林見清和他的同學在中關村租了一個鋪子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也開始了他和“小曉”的愛情之旅。十年前的1998年,70後的人大畢業生劉強東也在中關村開了一家叫“京東”的鋪子,名字來源於當時他和初戀情人的名字縮寫。兩個人的主營業務差不多,都是電腦周邊,光碟之類的。產品代理、串貨是中關村業務的標配。兩個人都有一個一起創業的女朋友,一個叫“曉”,一個叫“京”。不同的是,“曉”是一個北漂東北女孩,而“京”則是北京土著。相同的是她們都有自己對於生活的認知和追求。女權主義色彩十分明顯。
1998年的中關村和2008年的中關村是截然不同的,1998年的中關村充滿了希望和沸騰的激情,每一個蹬著三輪車拉貨的師傅都拿著BB機,遊走在海龍大廈為中心的各條街道。劉強東趕上了電子商務的第二波創業浪潮,在8848為首的電子商務網站經歷了第一波網際網路泡沫倒閉後,第二梯隊成了最大的贏家。但是那個叫“京”的女孩最終沒有陪伴劉強東走上人生事業的巔峰。
而林見清創業時期的2008年中關村已經進入到了尾聲,電子商務大行其道對中關村實體店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中關村成了騙子一條街。中關村開始進入到了衰敗期,在這個期間林見清當時的業務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而也是同時期,中國的“手機遊戲”開始進入到爆發期,我們看到林見清最後也是憑藉遊戲翻了身。同樣的“小曉”也沒有陪伴林見清打完這場翻身仗。
京東上市後,據媒體報道劉強東還把那個叫“京”的初戀請到了納斯達克的現場,並且後期還聘請了她進入到京東集團工作。林見清在遊戲結尾也藏著對這段初戀的懷念。劉強東後來娶了清華90後南京“奶茶妹妹”,完成了事業上的全部逆襲。而林見清娶了一個胖乎乎的姑娘。
都是初戀,同樣是在中關村創業,但是70後的劉強東則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網際網路富豪,而林見清雖然也算是成功人士,但還是在給別人打工,事業不大不小。試想一下如果林見清成為了劉強東這樣的網際網路大佬,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我們”這個故事了,“小曉”就會去給林見清打工了。這分明就是一個80後低配版的“京東”愛情故事。
只有成功的男人才有資格回憶初戀,不成功的男人是沒有初戀的。想想這一點也挺可悲。
林見清的創業故事其實就是80後的創業經歷,他讓我想起了之前自殺的80後創業領袖茅侃侃。雖然目前中國80後企業家也很多,但是似乎在上升的通道還是越來越窄,隨著社會進入到穩定期,可能未來90後創業的空間也會越來越窄。
這可能也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
12 # 不止看戲
一個愛情片,卻被親情“砸”的眼淚啪嗒啪嗒的。 田壯壯飾演的林父,戳人處有幾句話: “你說,我當年要是不給他買那個正版遊戲卡,他是不是就……”這是一年春節林見清被拘留後,方小曉替他回家看父親的時候,林父一邊給他準備吃的一邊說的。
“你讓他走吧,一會兒我給你們做點吃的帶上。”這是林見清春節回家,被同學嘲笑鄙視大醉之後,又把氣撒在父親身上之後,林父一邊拿柴一邊說的。 “我們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過得踏實,過得快活,健健康康的。”這是最後林父生前寫給方小曉的信裡寫到的一句話,這該是每個父母內心最真實的一句話。 “就算你倆走不到一塊兒,我們也是一家人。”這也是林父生前留給方小曉信中的一句話。 被這種無聲無息,不吵不鬧,安靜又牽心的親情所打動。
林見清說父親“你什麼都不懂”,林父真的什麼都不懂嗎? 幾十年在遙江鎮經營者林家菜館,最開始他要求林見清大學畢業就回家,過一個安安穩穩的人生。他知道遠在北京的兒子過的不好,但是一直硬撐著,但是兒子不說他也不點破。過年沒有回家,也沒有電話,他知道林見清肯定出來什麼事情但是他不問。他對兒子的愛就是保護兒子的那份驕傲和尊嚴。兒子成功了,有車有房了,但是那不是父親希望的,父親希望的是“做父母的,你們跟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賺多少錢,都不重要。”
-
13 # 影視口碑榜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由演技精湛和顏值線上的井柏然和周冬雨領銜主演,然後導演還是歌手劉若英,她的電影之前一定沒人看過,但是她的音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首《後來》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原以為兩個好的演員和一個好的歌手相聚的一部電影能讓人刮目相看,結果總是出人意料的,令人大跌眼鏡不說,劇情也是“撲朔迷離”。
跳躍式的電影劇情,讓很多觀眾大呼受不了,甚至還有人早早離席。電影的劇情十分老套,講述的是兩個在異鄉漂泊的年輕人,在過年回家偶遇,然後發生了愛情故事,並一起在北京這個城市打拼,後來分手,十年後再相遇,男主見清家庭事業雙豐收,在背景生活;女主小曉扔居無定所,遇見一個又一個渣男,錯過了男主再沒有遇見一個好男人。小編實在不能理解為啥教會見清如何去愛的小曉就不能有好的姻緣呢?難道是編劇對小曉的仇視?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是見清表達愛的方式,對小曉始終如一,願意為她做任何事情,為了她去打架,為她推薦客戶(即使在自己都窮困潦倒的情況下)......可以說是很痴情的男子了,即使最後有了家庭依然想跟小曉在一起,雖然痴情但是他最後階段想“外遇”的行為著實讓人對他生不出好感。小曉最後依然居無定所,一直處於戀愛分手的狀態反而讓人有些心疼,但是她不斷地戀愛對於直男們來說應該也不太喜歡這個角色,這部電影的兩個主角竟然都沒有留下很好的印象,編劇的腦回路也是讓人琢磨不透。
作為一部愛情片,一定是要有它的淚點的,而小編從頭看到尾,只感到有一處略微有些感動,就是林叔說的一席話“我們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滑稽的是這部劇感動人的地方並不是見清和小曉愛情的錯過,而是林叔透過對見清的愛傳達了全天下父母的心。一部愛情劇以親情感動了大家真的有點不符合常理,本末倒置。
一定極少人看了這部劇的彩蛋,甚至都不能稱為彩蛋,無聊的電影彩蛋本來是唯一的盼頭,但是這部劇的彩蛋就是演唱會剪輯???這真的是讓人瞠目結舌。別人家的彩蛋講的是劇情,玩得是驚天翻轉,而劉若英小姐姐的彩蛋是告訴你如何去愛,讓你珍惜眼前,雖然內涵上逼格很高,但是觀眾的體驗效果真的很糟糕,等了兩分鐘,響起的是劉若英的歌聲,哭暈一大片。總之這部電影吐槽點滿滿,亮點幾乎沒有,讓人有些失望,劉若英姐姐還需要磨練。
-
14 # 毒藥君
記得當時看完電影后一個最直觀的感想就是,看成功人士眼中的北漂,你並不能瞭解北漂更多,因為很顯然,並不是所有的北漂都住在環境糟糕的改裝房中。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不錯的部分,就是田壯壯飾演的父親,雖然戲份不多,但把家鄉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態表現得活靈活現,算是影片的淚點擔當。至於兩位主演,演技這次倒還好,沒太多槽點,但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劇本打磨得不夠精細,隨便一挑都能挑出毛病。
比如他們明明分手了,為什麼男方賺到第一桶金以後還會給前任買房……另外,如果他是想以此挽回兩人的感情,那為什麼前任明明可以選擇複合,最終還是沒和男方走到一起。如果真覺得不合適,為什麼不挑明瞭說開,而非得用一句“難道我是因為錢才跟你分開/在一起”收場。這不是童話,說點兒實際的內容有那麼難嗎?
如女主這樣的女人有,但拜託,大多數人恐怕沒辦法做到那麼超脫吧?更何況還可以解決戶口問題誒~總之,這片就是那種脫離現實,為了滿足小清新小確幸口味的雞湯片,對於早已經被套路慣的觀眾而言,這種敘事已經不奏效了。或者說,過時了。
真愛值幾多錢?能換來麵包嗎?
-
15 # 傳媒櫻桃派
這兩天,誰都沒能逃過,被《後來的我們》刷屏的命運。 因為“退票門”,吃相有些難看。
在“退票門”之前,這部電影幾乎要成了中中國產小成本愛情片之光。上映首日,便創下了1.22億的愛情片最好預售成績,單日票房超過2.8億。四天後,這個數字飆升到了9億,某平臺預測,它很有可能達到《前任3》的高度。
但在不少人二刷、三刷後,豆瓣評分由開分時的7分一路下跌,看走勢還將持續下跌。
電影到底好不好呢,看著身邊一個個“中毒”至深的寶寶,肉肉今天想來一劑“解藥”。
估計很多寶寶和肉肉一樣,都是因為這部電影的預告海報被吸引了,
猛的一看還有點《如果愛》的感覺,
但真正讓我們想看的原因可能都是因為海報上的文案吧,為什麼我們會被觸動?因為這些文案中,我們看到了自己,林見清和方小曉幹過的傻事,我們也都幹過。於是我們情不自禁把自己代入了進去。
為什麼從來都沒有一個故事
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呢?
林見清說:“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這大概也是劉若英的本意吧,所以,林見清和方小曉的這段唯美的“不幸故事”,才會讓更多人覺醒,並去珍惜身邊已經有的幸福,不要等到“後來”的時候,“我們”變成了“我”,才空自嗟嘆。
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
只不過不再並肩了
有些人可能坐個飛機就能見到,但有些人恐怕得坐時光機才能見到。真要追溯細節,恐怕還是弄不明白究竟是哪個節點開始,就不再認同對方不再是那個能一起走下去的人了。或許是因為突然就不愛了吧,又或許因為是人群熙攘,一不小心,就走丟了。
如果當時我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當時你有勇氣就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從陌生人變回陌生人,是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愛情,也是我們無數人的青春。就如電影裡的對白:
如果當初沒有分手呢?
如果當時一起堅持到最後呢?
如果當時就是不管不顧,就是結婚了呢?
如果沒離開家,去大城市打拼呢?
如果…
如果…
可是現實給我們的答案是,如果沒有如果,後來也沒有後來。
我最大的遺憾,
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當年的我們,看著《後來》的MV,心裡想的是一定不要錯過彼此,不讓故事寫下遺憾的句點。現在卻明白《後來》這首歌裡,誰都不特別,故事一定有不美滿。
那些人海里沉浮尋覓又走散的故事,全在裡面。那些深深愛過的人,也成了歌詞裡的一句“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而那時候想要把餘生綁到一起的心願,現在也不再重要了。
“I miss you”
“我也想你”
“不是,我是說我錯過了你”
十年後相遇,像第一次相遇一樣,大雪紛飛,交通滯留。彼此又再度相遇,但各自已不是當初的模樣,可以和繼續笑著談論當年青澀懵懂傻乎乎的往事,卻也會沉默不語暗自神傷。但錯過的軌跡已經讓彼此都再也回不去了,不是嗎?
無論是後來故事怎麼了
也要讓後來人生精彩著
愛情到來時,就瘋狂相愛,哪怕最後的結局是分離也不害怕,因為青春年少的時候,我們都會愛著一個沒有未來的人。
能夠好好相愛的時候,就好好相愛,即便還是不得不分手了,也要有一個好聚好散的擁抱,就像電影的最後,見清和小曉用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擁抱,向錯過的遺憾正式告別。
海報都能這麼煽動人,那電影是不是更厲害?我們先來看看豆瓣評分,跟開播前相比,影片的豆瓣評分可以說是急轉直下,到如今已經是掉出及格線了。
而且看趨勢,分數應該還會持續往下掉。為什麼會這樣呢?
豆瓣網友們的評價,大多感覺像在看一個豪華精美的ppt。
講真,肉肉和櫻桃看到一半時,都有中途離場的念頭了,劇本太碎難以成戲,說是奶茶大型懷舊mv集合都不為過。而之前海報帶來的好感幾乎全部敗完。
從劇情來說,這可以說是一部簡單到看了開頭就知結局的片子,從人物設定、劇情走向到最終結局,大家都能猜個一二,更沒有必要把這兩人的愛情究竟誰對誰錯,誰渣誰婊分析得一清二楚,因為愛情來來回回就那麼點事兒,關於它的錯過和遺憾更是泛善可陳。
可讓肉肉意外的是,全片的淚點卻是田壯壯飾演的父親那個角色,以及他臨終前給小曉的那封信。確實,縱使愛情再怎麼撕心裂肺,這不動聲色的親情卻更能戳中淚點。
可是,這不是都市愛情片麼?
最最尷尬的必須是臺詞了,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生氣時就歇斯底里,傷心時就淚流滿面,流水賬式的堆砌,完完全全自high式的抒情。我們知道奶茶文字功底挺好,但放到電影裡,男女主你一言我一語朗誦出mv式的語言,還老自配畫外音,想不出戲都難啊!
肉肉知道很多寶寶會憤憤不平地說,但是這部電影確實打動我了啊!
對於這點,肉肉完全理解的,大家都是過來人,誰沒有幾段青春往事。被感動也是對的,周冬雨那麼機靈可愛,井柏然又帥又深情,很容易代入嘛。當你把自己代入其中,真正打動你的其實是你自己的愛情故事。
劉若英在見面會上也曾坦言:“我想拍一個給所有人看的電影,片中的主角就是他們自己,希望大家可以在他們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但恐怕劉若英還藏了一些私人的情緒在其中——深愛過的情侶分手後再度重逢。
兩個當初因為成長導致三觀不同而遺憾分手的情侶,十年後再度重逢,竟然就這麼自自然然的共住一個房間,然後開始一同追憶過往,
憶到傷心處時,兩人情不自禁,開始互相質問為何分手,還差一點又越過了底線。
且不說這一段的三觀正不正,但說這個重逢的場景,正確的開啟方式應該是《北京女子圖鑑》陳可剛離婚卻重逢初戀情人楊大赫時的情感處理方式。
雖然和楊大赫分手,但在陳可的內心深處,一直有著他的位置,八年後再遇初戀,陳可盛裝出席,卻被帶妻子一起出現的楊大赫打敗了,楊大赫的妻子悄悄告訴陳可,當年因楊大赫的母親重病,他不願耽誤她,只好忍痛跟她提出分手。末了還輕輕的補上一句“你別恨他”。
得知真相的陳可,從不敢相信到心酸感動,終於明白原來自己曾經被那樣柔軟的一顆心愛過保護過,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誰也無法再回頭。正如她自己說,早已學會把情緒調到靜音模式,即便內心有再大的悲傷,也都回到家中,把自己打扮成當初的模樣,獨自痛哭,哭完後和這段讓她耿耿於懷的過去和解。
這才是生活的真相,那些動人的愛情故事往往都因為彼此的剋制。正如陳可和楊大赫的剋制,才讓這段愛情繼續保持著遺憾美。前任不一定永遠都是真愛,現任也不見得都是將就。事實上經歷過的人,都明白,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永遠的真愛,以及永遠的將就。
所以林見清和方小曉的這段重逢,可以看作是那些對過往感情有遺憾,還沒完全放下的狀態,又或許是劉若英一直期許的一個畫面,因為生活中沒有,只好放入銀屏,權當一個美夢。
最後,肉肉想說,既然你一直在唱 “後來,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那就好好的去愛嘛,就,別去惦記著前任和遺憾的過往了。
好麼!
-
16 # 桃紅梨白
說實話,有點繞,但是蠻文藝的。
敬業方面,劉若英也做到位了。
據說見清和小曉床上的被單是什麼花色,旁邊要用什麼水壺,都是劉若英親自設計的。
甚至房間裡掛的衣服,都必須是演員穿過的衣服,不能只是道具。
東北-30℃的雪地裡工作,劉若英的眼睫毛上都結了冰花。
電影的優點如下:
第一:如果你有過北漂的經歷,會比較戳心。
電影一開場,就是大學生見清和小曉過年回家,大部分在北京的年輕人,都經歷過這個場面。
北漂經歷也比較真實。
一開始倆人是住地下室的,之後反覆搬家,連一個被人扔掉的舊沙發都成了他們眼裡的家當。
見清在地下通道賣碟,冷到直哆嗦;小曉一聲“城管來了”,小販四散奔逃,也是夠接地氣。
為了“要不要打車回家”,都能糾結半天,充滿了柴米油鹽的現實考慮。
-
17 # 產科佳育苓蘢
剛剛看完了這個電影,我就感覺每個年齡階層的人都能找到一個情感共鳴的電影必然會火,我聽到共鳴到內心激盪的女人們在影院裡此起彼伏的抽泣,但是真正讓我有點坐立不安的卻是田壯壯的父愛戲份。
誠然,我覺得電影的名字可以叫做《北漂男女的愛情往事》,其實所有北漂、海漂各種漂泊的人心裡都有一個梗,那就是回不去的故鄉和訴不完的愛情。
真實不造作的情感故事終於還是劉若英做了一次合格的講述,很難想象一個來自臺灣的女歌手,對北漂的情感生活把握的如此到位,雖然不排除是和導演激情碰撞的結果。
作為一個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人兒,我可能更有理由去貼合男女主人公的那種北漂生活,雖然它也有很多的經不起推敲:好比一個在地下室沉迷於打CS類遊戲的男主,竟然可以快速昇華成為一個集美工、程式設計師、策劃於一身的高手,對不起,也許並沒有必要描述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女主,則是完全無腦的渣男集合器,聰明如周冬雨的她竟然有那麼一點點像北京傻妞的風格,執迷不悟又一往情深的女瘋子。
回到我開頭說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放大了的生活細節,每個落入塵埃,土到掉渣的情境,都紮了心。 特別是那些曾經愛到瘋狂,曾經弱到爆炸的打工者,哪個沒看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這是一部70分的電影,豆瓣的6.6分,勢必會被電影院裡揉碎了幾包衛生紙的愛情男女出言聲討,但我可能不會給高分。
也許是我冷血了,也許是我沒經歷過浪漫如斯的感情,但是平靜的心也會被電影的一些明知道是故意設定的悲情而觸動心絃,男主父親對兒子的真情實感更委實戳到了痛點,因為太過真實,所以,它終於還是會緩緩淌入你的身體,抵達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失去了的,曾經擁有的,卻沒有走到最後的那些存在,必然是美好的,它之所以美好因為想象力總是絢爛而沒有邊際,是沒有約束的一種情感欲求。 而已經擁有的,身邊的那個熟悉到有些厭倦的面孔終究還是會讓人回到現實。
我想,這部片的現實意義或許是,失去的再美好,也不應去惦記,好好珍惜當下,不要陷入那個註定糾結的情感旋流。
這是一部真實又不現實的電影。 只是細節很低調樸實罷了。
-
18 # 世界東西
“做父母的,你們跟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後來的我們》的劇情中,見清父親告訴小曉的秘訣,讓讀者不由自主地淚流滿面。
這是舐犢情深的教誨,這是華人生生不息的金鑰。說實話,《後來的我們》中的愛情,不免有些俗套,讓筆者有昏昏欲睡的感覺。然而,電影的結尾,卻讓筆者心潮澎湃、五味雜陳。
《後來的我們》的劇情中:兒子最終出人頭地,要接老父親去北京頤養天年,但老父親卻斬釘截鐵地拒絕了:“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老父親嘴裡嘟囔著“這是我家我不走,你愛回不回!”後來,老父親離世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兒子過年也沒有返鄉的理由了。再沒有人再給他蒸帶著年少記憶的粘豆包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親情,就這樣成為遺憾。在這背後,是中國老齡化這個宏大命題。
誠如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所說的那樣:中國社會老齡化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在全世界範圍,沒有先例。
舉一串串讓筆者觸目驚心的資料吧:1999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0%,標誌著中國進入了老齡社會。2016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達2.3億;2017年年底, 60歲以上人口達到2.41億人。有專家據測算,2025年老年人將突破3億,2033年達4億,2053年達4.87億,屆時老年人佔中國總人口的比重將三分之一強。
老齡化的加劇,如何養老成為各方熱議的話題。養老床位缺乏,如何破解?護工缺口大,如何彌補?如果父母都得病,獨生子女該如何辦?更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養老體系建設是“先城市後農村”,導致“小病扛、大病拖”成為常態。
這些問題,都亟待破解。寫到這裡,筆者擔心自己今晚失眠了。
-
19 #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曾經,幻想過無數和你的後來;後來,卻再也沒有來。
他在我身邊敲著鍵盤,似乎沒有愛過的痕跡;她端坐在這裡,看不出一絲波瀾。而我,我們,終究是彼此的過客。
——致《後來的我們》
這世上有無數的“我們”走散了,也有無數的“我們”渴望抓緊對方的手緊緊不放。當這些渴望的力量大過自己可控的範圍時,愛,便漸漸成為了一種無法承受的負擔。我們不知道怎樣面對彼此,才能回到愛的懷抱中。我看到了你的自私,也看到了你的無奈,就算我看透了彼此身上的愛恨糾葛,我也知道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只是心有多痛多狠多難,才能找到那個美好的終點。
小曉,一個人走南闖北,總想要在北京安頓一個家,這個家的名字叫做“房子、北京人”。對面的這個人是誰,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興趣愛好,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我們彼此是否相愛,這些都不重要。於是,她成了一個被挑選的商品,她無法等價交換,只要滿足這兩個基本條件,她就可以嫁。這一顆漂泊的心,只能在每年春節,守著空蕩蕩的房間,和父親的遺照一併安靜的待著。而遙遠的母親是誰,什麼樣子,似乎已經有些模糊了,但她仍然想要做個聽話的小孩,對母親說:“我很好,你不要擔心我”。這種聽話屬於中國孩子特有的標籤,即使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過千瘡百孔,也要成為一個“別人家的小孩”。我不知道小曉經歷了什麼,只是她如此迫切的希望自己安定下來,那是心裡多麼想要尋求的一份安定。這一路跌跌撞撞,只希望有一個安穩的地方讓她依靠。依靠的方式很多種,只是她不知道除了尋求一份所謂的穩定,還有什麼是依靠。因為家對於她來說,只是冰冷冷的傢俱和灰塵,透過憂鬱的眼,心裡空蕩蕩的。小曉所有的微笑,彷彿是一隻瑟瑟發抖的小鳥,硬撐著自己所有的驕傲。
見清,作為北京城下的一名學子,多麼渴望在首都留下自己的身影。他需要證明自己,證明理想不僅僅是理想。可是多可悲啊,在年少輕狂的時代,我們總有一股擰著的勁兒不知道如何面對周遭。那些失落的夜晚,那些想要極力滿足對她的好,都因自己的碌碌無為而壓抑心底。可是他依然愛著這個和生活較勁的女孩,他也曾試著給她一個彩色的世界,只是當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時,他一頭栽進虛擬的世界裡不願面對。他害怕,害怕自己給不了那份承諾的幸福,於是他用逃避的方式將小曉一步步推開。
“我害怕因為自己一無所有而被你拋棄,於是我先拋棄你,好給自己一份理由,證明是你拋棄了我!就算我已經追到了錯失彼此的地鐵,我也沒有勇氣站在你面前,因為我還是我,而你,卻不是我愛的起的你。”
“就算你什麼都沒有,我也會支援你的夢想,因為在你身上,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愛。一份讓我安穩的愛。可是,見清,你不懂。”
原生家庭帶來的缺失,讓小曉不懂得愛,當她懂得了愛,卻又遇見了一個不懂自己的見清。
渴望在他人評價中抬起頭的見清不懂得愛,當他懂得了愛,卻失去了一個渴望愛的小曉。
遺憾的是,他們在沉默中錯過了彼此。如果都能開口表達出來,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這種沉默,也許是不知如何表達,也許擔心說出的話太傷人,但是,我們沒有試過,又怎能知道彼此關係的走向!說,也許是一種傷,但不說,卻是永遠的遺憾。因為我們沒有再來的機會……
希望後來的每個人,都有勇氣表達自己,為了證明親愛的我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人。
-
20 # 沈小辰
掙扎,彷徨,不甘平凡,卻又不得不向生活暫時的底下頭顱。北京也好,哪裡也罷,《後來的我們》演出了許許多多人的曾經,現在與將來,在一個最無能為力的年紀,遇上了最想照顧一生的人,明明還愛著,卻被現實絆住了腳,你我是站在地鐵上下的兩個人,現實是那一道車門,我沒有勇氣上車,就好像我沒有勇氣給你想要的生活,錯過,就往往是一輩子。
女友哭著問我,最後小曉和見清為什麼沒有在一起,我想這不是奶茶的故意為之,就像小曉在除夕的燈杆下說的一樣,你給了我你以為我想要的生活,然而我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我了。
有人說是小曉太物質,然而,她願意和見清一起擠在狹小的合租房裡,最後甚至願意和他搬進了地下室,我深深的記得,開啟窗,看到的是一半的路基和頭頂的路邊草,那一刻,我居然有一絲絲的畏懼,有一點點的害怕,那是一種對於自己未來的害怕,看到身邊已經哭成淚人的女友,我在未來是否也有把握。
對於見清,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現實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從一開始的雄心壯志,到分手時的一落千丈,再到最後的成功。前面的艱苦奮鬥都有著小曉的陪伴,而最後的成功卻獨自一人,當他看到卡內餘額的那一剎那,流下的淚水,是我覺得映像最深的一個點,然而,見清錯了,那一剎那的我也錯了,我也和他一樣,天真的覺得小曉這樣就會回來,然後就是一個happy ending ,可能所有的人都錯了,社會的現實,讓見清更希望一個人去承受困難,挫折甚至是失敗,然後在和最愛的人一同去分享快樂和喜悅。我們往往把過的壓力,責任攔在自己的身上,覺得這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但是至少在電影我看到的並不是這樣,小曉更願意接受是我們,而不是你一個人,“你不願意和我一同走過那些困難的時刻,你又怎麼知道我願意和你分享快樂”
曾經的我們,一無所有,但是我們是我們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但是我們是你和我。
回覆列表
後來的我們還是被劉若英惹哭了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 一旦錯過就不再。
——《後來》劉若英
奶茶有奶的芳香卻不像奶那麼膩,有茶的清淡卻不像茶那麼澀,劉若英就像一杯奶茶,她雖然不算標準美女但就像杯溫暖的奶茶,可以喝一輩子。
我們對於劉若英的印象大抵如此,說不出她有多好但心裡總會有她的一個位置。無論是她的歌曲還是她的影視作品總能觸及到我們心底最柔弱、最平凡的那根感情線,一如《為愛痴逛》、《一輩子的孤單》,方小萍、王麗……
而今,年近50的奶茶帶著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與我們見面,看過電影的觀眾和明星都會提及一句話“她把我感動哭了”。
誠然,我也是說這句話的一員。影片誠懇、深情、投入,真正入血入骨地去講一個遺憾的故事,雖然傷感但不絕望,雖然平淡但不平庸。
起初,很多人都認為這不過又是一個脫胎於歌曲《後來》的IP產品,其實這個故事改編自劉若英自己撰寫的一篇小說《過年回家》。
她對電影足夠認真,在拍攝現場親力親為,不放過每一個可以打磨的細節。她對電影也足夠小心,劇本改了又改直到快要開拍時她還是心有餘悸,甚至專門請來自己的恩師張艾嘉到現場指導。
《後來我們》有素有“光影詩人”美譽,在戛納和柏林電影節上都有所斬獲,七次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的李屏賓擔任攝影指導,杜篤之擔任音效指導,廖慶松擔任剪輯指導,這些人可都是跟楊德昌、侯孝賢共同創造一個時代的大師。
《後來的我們》講的是一個關於遺憾的故事。
井柏然飾演的林見清和周冬雨飾演的方小曉在回家過年的火車上相遇相知,期間經過十年的合合分分,終究沒能逃過現實的殘酷,儘管林見清最後變成了方小曉想要的樣子但是此時的他們已不是那時的他們。
《後來的我們》會讓觀眾對愛情、對自己有強烈的代入感。
因為並不是每一對情侶分手後都要吃芒果吃到急救,帶上緊箍咒跑到廣場大喊但是所有人都會記得分手後熟悉的火車站、機場和那一條條牽手走過的街道,更不會忘記自己如浮萍般在大城市漂流。
如今的青春愛情電影總是將青春愛情包裝成狗血、爛俗,不切實際的吵吵鬧鬧,這些電影似乎忘記了其實平淡才是青春愛情裡最常見的甜蜜,壓力才是壓倒甜蜜的稻草,而壓力往往都來自家庭與自身。
現實中的愛情幾乎都與此雷同,並沒有霸道Quattroporte愛上我的瑪麗蘇情節和總能路遇貴人的傑克蘇橋段,都是底層人物湊在一起取暖。
剛開始因為愛情的甜蜜期還在,他們還能扛住生活的負擔,但是隨著感情由上升期進階到金牛期後便會迎來急轉直下的下降期,很多人都因為沒有熬過這個關口最終導致難以過渡到象徵著幸福的平穩期。
生活並不如詩,轉身就會撞倒現實,愛情也一樣,沒有那麼多大起大落,有的也是平淡日子裡的刺,這樣的愛情最貼近現實,同樣,這樣的愛情也最能引起共鳴,《後來的我們》做到了,所以它可以讓很多人都不吝惜自己的眼淚。
林見清和方小曉身上的愛情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影子。
相戀時,可以一起蝸居在狹長昏暗的出租屋,兩個人同吃一桶泡麵,坐在淘來的二手破舊沙發上,都會有滿溢的幸福。
打拼時,攜手來到大城市都期盼著衣錦還鄉,互相加油打氣,為了理想中的生活可以在地下通道擺地攤,一起在北京冬天的路邊挨凍等車。
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難以維持住這段缺少麵包的愛情。
後來,林見清為了生活當過客服、快遞員,迷茫時,沉迷於遊戲以舒緩肩上的壓力。方小曉則面對暫無上進心的林見清和毫無起色的生活選擇了拿上自己的箱子離開。
她的夢想就是希望在大城市有家的感覺,此時的林見清即使深愛著她卻無法對她做出任何承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本該白頭到老的他們彼此錯過。
多年後,兩人再度重逢。
電影在兩人重逢後用了黑白的畫面,也寓意著沒有你,世界都變成了黑白,這樣別出心裁的設計更加突出了“遺憾”二字,林見清和方小曉相愛相知,懂得彼此,但最終也躲不過遺憾。
這樣的遺憾又何嘗不是奶茶的遺憾。
1991年經人介紹劉若英成了著名歌手和製作人陳昇的助理,陳昇賞識她的才華,對她有著師徒之間的憐愛,劉若英則在工作中悄悄愛上了這個不能說的男人,畢竟那時候31歲的陳昇已經有了妻兒。
2002年劉若英在舉行歌迷簽名會時當著眾多歌迷的面希望陳昇能夠抱自己一下,滿目期待下陳昇只是摸了摸劉若英的頭。
在臺灣的一檔綜藝節目上,侯佩岑問陳昇:“你喜歡劉若英嗎?”
陳昇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以風箏與線的比喻拒絕了在一旁淚眼潸然的劉若英,這段讓奶茶刻骨銘心的愛情還未開始就已失戀。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後來的我們》就是劉若英對自己年輕時愛情觀的一次回顧。
僅僅只有愛情當然不足以受到這麼多的讚譽,已經結婚生子不再懵懂的奶茶還在電影中加入了其他中國產愛情片都不願意多費筆墨的親情。
這樣的加法使得影片有了雙重“催淚彈”,因為每一個外出打拼的青年背後都有家庭不完整的空巢老人。
田壯壯在片中飾演井柏然的父親,他在《後來的我們》裡除了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之外還貢獻了頂級演技。
好的演員不是那種會做出鮮活表情的演員,而是能搞懂人物的性格、活在人物裡的演員。田壯壯在《後來的我們》裡的演繹便完美詮釋了這句話,他對角色人物細節的把握極其細膩,沒有大幅度的哭哭啼啼,不動聲色中就會讓你我輕易地聯想到自己遠在家中的父母,從而留下愧疚的淚水。
具有爆款相的《後來的我們》像極了80後愛情回憶的《甜蜜蜜》,它有望成為90後經典的愛情回憶。
最後,用陳奕迅的一首歌來做收尾。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
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十年》陳奕迅
微博搜尋關注:Idle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