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為川
-
2 # 鑽石手機攝影
害怕上臺做報告、演講,錯失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怎麼調整思維?
大賀商道回答:
曾經的我沉默寡言,避人獨處。父母不喜歡,兄弟姐妹們煩,老師不待見,同學遠離……可怕的童年,就是太多的不自信和悲觀。
今天我就根據自己二十年後成為培訓師、講師、主持人的經歷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第一、
想到~得到,中間還有兩個字:就是得做到。
想得到,怕失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努力付出積極爭取。
第二、
永遠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才可以完成?
知道不去做自己會有損失、會有吃虧,為什麼不透過自己的不服,努力,讓自己更加精彩呢?
第三、
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去做事的人。
第四、
魔鬼訓練~我的老師讓我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從一個農村講到市裡,省會,最後到北京……我的家人,朋友,同學無不驚訝萬分。
為了克服緊張我踏過上千次的燒熱的鵝卵石;
為了克服恐懼我添過上千次的鋒利無比的刀尖;
為了加強記憶公開演講我曾經在房間裡練習裸音(一絲不掛的在自己房間背過所有要演講的內容)背的滾瓜爛後再當眾用這樣的方式演講給大家(都是男性)真的像魔鬼一樣的訓練……
第五、
別怕出醜,出醜是為了成長。自信心永遠是唯一的動力。
曾經以口吃非常嚴重的喬吉拉德後來全國巡迴演講,打動無數人。
中國旗袍大王催萬志,身殘志堅,演講吞吞吐吐,言語含糊不清,但是他依依然成為最勵志的演講家之一。
第五、
學會適當自戀,不能感動自己的話,永遠沒有機會感動到別人。
言談舉止,衣著打扮一定是你最喜歡的樣子。
努力的先感動到自己!
第六
把你自己當成你最想成為的那個人。
喜歡誰的演講,就按照他的樣子要求自己,先模仿再超越。榜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個辦法運用到位會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
第七、
唯有 知識儲備讓你發揮才能更加自然。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近義詞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知識量儲備越多,發揮越就可以越強大。
不敢演講的最大因素就是怕出錯,怕沒詞,怕講不好,怕人笑話……
第八、
不讓自己的要求給自己挖坑。
給自己要求過多,過大都是讓自己陷入困惑的罪魁禍首。
第九、
我就是最棒的!這是我們每次上臺前要在內心當中喊出的一句話,然後,深呼吸走上臺……
第十、
演講中盯住一個自己感覺舒服的地方或者最熟悉的人。
不熟悉的人,自己害怕或者尊重的領導的臉能不看別看,除非你非常強大。實在沒有辦法時用眼睛的餘光發現誰有認可的表情轉過去微笑著邊看著他邊講自己要講的。
當眾演講是一門藝術,控場能力,氛圍的把握,與大家同步互動,語氣,語速,高低起伏,陰陽頓挫……
都是一個演講者必須掌握的要素!
-
3 # 口袋認知
其實,就我自身經歷而言,和你一樣,錯失了很多機會。現將我的思維歷程總結供你參考。
第一、要嘗試。害怕出現最壞的狀況,最壞的狀況不過是邏輯不清,不知所云,中途卡殼等罷了,那又怎麼樣呢,頂多領導同事嘲笑一下,又不會少塊肉、少了工資、將來沒有機會升起來了·····每個人不是生下來什麼都會的,都是由不會到會,而這個過程必將經歷失敗或是不足,害怕失敗才是失敗,因為從一開始你就失敗了,所以多嘗試,失敗也是收穫,失敗是你成長的一部分。剛開始上臺報告,難免有不足的地方,當你失敗幾次後,你就會發現,失敗其實沒什麼,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可怕,那麼不可承受的,失敗後,心就豁然開朗了,也就不那麼怕失敗了,以一個更好的心態去做一件事情,反而更容易做成一件事了。
第二、充分準備。用心的人你就會發現,就算非常出色、非常有名的成功人士,他們演講、做報告都會提前精心準備。央視主持人哪一個不是運籌帷幄、主持技術過硬的人才?但是他們在春晚開播前都會經過一次次地排練走位!再優秀的人,他們都會用心準備,不會信手拈來兒戲應對。經過多次表現的總結:充分準備會讓你的狀態得到激發、信心倍增,報告時不會害怕。
綜上:多次嘗試+充分準備,上臺報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優秀的彙報人。
-
4 # 琦亭
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在職場中悶頭幹活已經不是優秀員工的評判標準了。只會幹活不會表達自我,不能展示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想法,是一件吃虧的事。而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心態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思維方式問題。具體我想分三點來說說:
第一:雖說幹得好很重要,但說得好也同樣不可忽視。曾經有個朋友,業務水平沒得說,在工作當中兢兢業業,做得很出色,單看業績指數他總是名列前茅。但在一次年終聚會上,公司大老闆看見他,卻在簡單表揚了幾句之後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來著?
當時大家都愕然。這麼有名的員工,大老闆竟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後來才得知,原來大老闆也只是在業績表上看到這個名字,卻總是無法和具體的人對上號。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每次開會發言或者是開總結會的時候,朋友總是不好意思上臺。
在他看來,把工作做好就得了,沒必要拋頭露面。再說,工作結果都擺在那裡,沒什麼可說的。
結果一年一年過去,雖然這個人在公司作出不少貢獻,但存在感卻依舊很低。
當然朋友有時候也會跟我說,某某工作不如他,但是人家會說會表現,所以在公司裡上到大老闆,下到實習生,都跟那個人融洽和諧地相處,有什麼事情大家也都習慣提那個人的名字而不是自己。他心裡雖說也有點不平衡,但也沒辦法。
實際上後來我跟朋友說,在職場打拼,會幹當然很重要,但如果不會說,再會幹也無濟於事——語言表達是一種能力,你不說,誰會特意瞭解你呢?
第二:不敢說是心理問題,更主要是思維方式問題。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要轉變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自己的思維方式。思維或者說是想法,可以決定我們的行動,而行動則會影響我們獲得的結果。
有的員工會覺得上臺講話沒必要,所以不太重視這一塊。而這樣思考的根源,可能就是因為自己潛意識當中的畏懼,覺得自己不敢面對那麼多人去表達自我。而再深層次挖掘,就是因為怕講得不好會當眾出醜,會丟面子,會不好意思。
實際上,誰都有過出糗的時候,誰在臺上都有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那又怎樣呢?丟過一次臉面,最糟糕不過如此,今後就會改進了。誰都是從無到有從小白到大咖轉變的,從上臺磕磕巴巴語無倫次到侃侃而談氣度自若,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而如果自己不給自己一個機會,不從思想上告訴自己要跨過這個障礙,就永遠都沒有突破,永遠都會原地踏步。
況且,真正優秀的員工不僅僅要會埋頭工作,也要會表達自我,這樣才可以做到更好地溝通,才可以讓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獲悉,才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反饋和建議——才可以讓自己更有發展空間。
因此,根本上還是要從思維上轉變,讓自己不再畏懼。
第三:轉變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工作。對待事情的看法決定了我們的認知高度,對此我很有體會。
就比方說在當眾講話時,如果有人指出我的不足,我雖然會覺得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但我會想,這正是發現自己缺點的關鍵,正是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之前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自己在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就會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覺得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我當時的回覆就是,你需要變的是思維,不是講話本身。我給她講了我自己的一個例子。
不久前我去參加發聲訓練課,本以為對聲音很自信的我會表現很好,結果卻被當作反面典型被老師叫到臺前兩次。當著全面同學的面,是不是會不好意思,很難為情?
我沒有這麼想。我覺得如果不被指出問題,我會一直覺得自己做得對,做得好,會一直用錯誤的標準衡量自己,還沾沾自喜。而被指出缺點,這正是說明自己有進步的空間。當眾被指出又怎麼樣呢?我是為了學習為了進步,而不是為了面子好看。
因此,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上臺講話也是如此,我們只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大膽開始就好。第一次也許講不好,第二次第三次就好了呢,也許以後就成為演講人士了,成為培訓老師了——誰能說得準呢。
總之,從心理上戰勝恐懼情緒,讓思維方式積極起來,告訴自己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這樣就會把握住每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讓自己的未來收穫更多。
回覆列表
害怕上臺報告,錯失大展身手機會,職場中要如何轉變思維方式?
個人意見,根本就不需要轉變思維。非常簡單,害怕上臺報告,多上幾次就行。
首先,每個人上臺做報告都會擔心害怕。人,不是天生就會做報告。所有做報告技能熟練、渲染力強的人,多為後天鍛鍊與培訓出來的本領。
不必諱言,就算經常登臺做報告之人,偶爾也會遇到害怕的囧態。人無完人,害怕沒有意義,害怕不解決實際問題。
辦法總比困難多,有些事,不要多想,只去做就成。
習慣成自然,慢慢適應登臺做報告的感覺,以後就會順其自然地成功。
其次,不要害怕出錯丟面子。做報告時,越擔心出問題反而最容易出錯,因為你所擔心或在意的問題,一定會出現。這就是所謂的明顯心理學效應即墨菲定律。
出錯沒有問題,丟面子也不要緊張,人都有出錯的時候。
這次錯了,下次改正;面子丟了,可以再找回來。
倘若這次不敢丟,下次不想丟,那麼以後將永遠失去機會。再也沒有丟面子的機會了,從不犯錯的人並不是神仙,那是傻瓜,是人就會犯錯誤。
最後,無須轉變思維,馬上做就好。上臺做報告的小事,與轉變思維關係不大,並不用提升到那麼高的層級。
一個人,若把一些小事抬到非常高的地步,反而給自己更大的壓力,越擔心反到越做不
成。
患得患失的感覺,讓人做起事來極不舒心。
何須轉變什麼啊,就是一件習慣性的事情,讓自己一點點適應就好。上臺害怕,多上幾次就成;不敢讀報告,將報告背下來再讀肯定沒問題。
非常簡單的事,不必過度憂慮擔心。
為什麼小孩子就可以大膽地發表個人的言論與需求,因為他們無所畏懼,在於他們沒想那麼多複雜的問題與後果,成人以後自己完全將事情想得太複雜啦。
請記住:除了你自己外,沒有別人會認真地關注你的一言一行。你自認為的失誤,或許他人根本就沒有看到;而你覺得可怕的丟面子事,興許別人從來就沒有注意到。
別總拿自己的認為當作他人的認同。你,在他人心目中,根本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