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35735920103

    說到中秋,有一聯語,“天上月圓,人間月半,年年月圓逢月半”。此聯不僅道出了中秋節獨特的節日特徵,而且也給人以遐想。天上人間兩重天。天人合一、幸福美滿一直是人們追求的境界。中秋蘊含著詩情與畫意。“月到中秋分外明”。舉酒邀月竹籬下,賞月成為一種心境。正所謂“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百姓抬頭”。這是人和月亮共同的節日,天人融融,良辰美景,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幾多嚮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圓之夜,喚醒了人們思鄉的情結,所謂“一輪明月照九州,明月千里寄鄉思”。於是“月亮代表我的心”便成了人們的一種信物、精神的慰藉和情感的寄託。人生苦短,人們為生計忙碌,無暇顧及情為何物。中秋彷彿成了情感的突破口,人們以個性化的方式宣洩著豐富的情感。於是中秋充滿了溫情與溫馨。遊子邀月,既沒有蘇東坡般的豪放,也沒有貂蟬拜月般哀怨,有的是對故土對親人的牽掛與祝願。月到中秋,往往是遊子思親,戀人相依,情人訴說衷腸的季節。月是故鄉明,那是遊子對親人的偏愛,花前秋月下,弄影不覺短。那是情人、戀人商定終身花前月下的幸福時光。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碩果累累。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人心也到了收穫時節的原因埃月到中秋,心如秋收。遠處,電視在播放河南豫劇,常倒黴大叔高興地在唱:“月光下,我把她仔細打量,只見她,羞答答如月宮的娘娘。”不用說,這是河南人熟悉的節目(倒黴大叔的婚事),常倒黴以改革開放後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極大的豐富和提高,唱出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心聲,“常倒黴”改革開放後翻身成了“常有福”唱紅了全國。月到中秋,倒黴大叔有了自己的喜事,月下相親把她打量來了。聽著這段熟悉的戲劇我在想,月光下,又有多少倒黴大叔大嬸在把她和他打量呢?月到中秋,如人到中年,常倒黴開始收穫愛情和幸福,我們的祖國開始收穫繁榮昌盛。記得小的時候,月到中秋,大人開始為過節吃的月餅發愁,賣雞蛋糶東西換回一斤月餅,月光下,面對月宮娘娘,企求過美好的願望祝福之後,孩子和老人才能吃上一小塊月餅。月餅的甜蜜是幸福的,為了延長吃月餅的幸福時光,孩子們總是小口細嚼,慢慢打發饞嘴的誘惑,不經意間,月餅還是沒有了。月到中秋,對幸福的思戀也就沒有了盡頭。如今,誰家的餐桌上還會為吃塊月餅發愁呢?時節與年齡的契合,讓我感慨萬端。不惑之年可否說是人生的中秋?既是中秋就該是一輪明月!儘管“上有老下有斜的我們,揹負著工作、生活的壓力,也當保持一份清白與皎潔,更加珍惜愛情、親情和友情,去享受美好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年節後會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