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njin6278
-
2 # 小蟲讀史
其實原因很簡單,呂餘慶是呂氏中比較早的跟著宋太祖趙匡胤的人,因此我們可以說他是北宋呂氏發跡第一人。
呂餘慶(927-976),原名胤,字餘慶,宋初因為要避宋太祖趙匡胤的名諱,以字來行走天下。其實早在後周的時候,呂餘慶已經跟隨宋太祖了,後周顯德三年(956)十月,趙匡胤領匡國軍節度使,呂胤任掌書記,於是他就成為趙匡胤霸府幕僚。宋朝建立後,太祖給跟隨他的幕僚論功行賞,呂餘慶在幕僚中名列第三,升給事中、端明殿學士,後任首都開封府知府,可見太祖對他的信任。以後,在宋太祖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呂餘慶協助樞密使吳延祚及皇弟趙光義留守京城,後來升戶部侍郎。乾德元年(963)三月,呂餘慶被委任為新佔領區潭州知州,同年移為襄州(今湖北襄樊)知州,後來又改為兵部侍郎、江陵知府。乾德二年四月,創設副相參知政事,呂餘慶與薛居正成為首任參知政事,實際上只是宰相趙普的助手。次年二月,呂餘慶以參知政事權知成都府。開寶元年(968)正月回朝,兼任劍南、荊南等道都提舉三司水陸發運使。開寶六年,太祖為抑制宰相趙普擅權,決定提高副相參知政事的職權,呂餘慶等才從宰相趙普的助手地位提高至與其副相相稱的地位。九月,呂餘慶以病求解職,罷為尚書左丞。開寶九年(976)卒,終年50歲。
據《宋史》記載:“餘慶重厚簡易,自太祖繼領藩鎮,餘慶為元僚。及受禪,趙普、李處耘皆先進用,餘慶恬不為意。未幾,處耘黜守淄州,餘慶自江陵還,太祖委曲問處耘事,餘慶以理辨釋,上以為實,遂命參知政事。會趙普忤旨,左右爭傾普,餘慶獨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時稱其長者。至道中,以弟端為宰相,特詔贈侍中。”也就是說呂餘慶為人比較忠厚,並沒有因為元老的身份而驕傲,不爭官職,明辨是非,而且也不會落井下石。這裡對他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或許這也是他成為“宋初呂氏發跡第一人”的原因吧!
回覆列表
宋朝時期,呂姓名人很多,如比較知名的有呂蒙正、呂端、呂夷簡、呂公著、呂公弼、呂頤浩、呂大防、呂惠卿、呂祖謙等,都曾任卿相高位,但呂姓宋初最早發跡的,當是呂餘慶。
呂餘慶出生於927年,卒於976年,原名胤,字餘慶,北宋開國,趙匡胤黃袍加身,為避宋太祖名諱,以字行,今河北安次人,官宦世家。其祖父呂兗,唐末任橫海軍(今河北滄州)節度判官,後梁時因錯保已死橫海軍節度使劉守文之子,招致全家遇難,幸好呂兗門客趙玉將15歲的呂兗之子呂琦,詐稱為自己的弟弟,才得免滅門。後來呂琦歷仕後唐、後晉,生子呂胤、呂端。呂胤在後晉時以父蔭入仕,歷任開封府參軍、忠武軍節度推官,後漢時任濮州錄事參軍。後周顯德三年十月,趙匡胤領匡國軍節度使,呂胤任掌書記,成為趙匡胤霸府幕僚。大宋開國,呂胤避名諱改以字行,以霸府佐命功升給事中、端明殿學士,後任開封知府,在宋太祖平定潞州李筠、揚州李重進叛亂時,協助樞密使吳延祚和皇弟趙光義留守京城,升戶部侍郎。宋太祖乾德元年三月,宋平荊湘,呂餘慶相繼到新佔領區潭州、襄州任知州,後遷為兵部侍郎、江陵知府。乾德二年四月,北宋創設副宰相參知政事,呂餘慶與薛居正成為首任參知政事,只做宰相助手。乾德三年宋滅後蜀,呂餘慶以參知政事權知成都府。蜀地初平,宋軍統帥王全斌高歌豪奪,不抑士卒,街市混亂,搶霸日生。呂餘慶對犯罪士兵果斷逮捕斬殺,軍中畏服,百姓始安。太祖開寶元年,蜀地已平,呂餘慶回朝,以參知政事兼任劍南、荊南等道都提舉三司水陸發運等使,實際是負責督運後蜀國庫財物至京。開寶六年,為抑制宰相趙普擅權,提高參知政事的職權,呂餘慶等才從宰相助手地位,達到與其職位相稱的地位。開寶九年,呂餘慶病死,終年50歲。
從呂餘慶的發跡史不難看出,一個人一生要想有所成就,一方面要有自己的真才實學,有一定能力,另一方面自己行身處世,要跟對人,做好事。其祖呂兗沒跟對人,站好隊,就差點滅族;呂餘慶正是跟對了趙匡胤,成了他的心腹下屬,才處處得到重用,處處成就顯著。以古喻今,今天的我們做人做事,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尚能遇到欣賞自己、重用自己的前輩、恩師、領導,那我們離成功的人生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