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顆茉莉糖

    寶寶早上睡醒以後可以給他喝點兒奶或者讓他吃早飯吃了早飯你可以陪他玩兒會兒玩具或者給他讀繪本,我女兒現在22個月,我給她讀的繪本有小熊很忙,這個小熊很忙是個機關書,孩子看了比較喜歡,裡面的內容也容易懂,還有好餓的毛毛蟲,大衛不可以,我爸爸我媽媽,爺爺一定有辦法等等之類的繪本都是不錯的。差不多十點多讓孩子吃一次水果,中午吃午飯,吃了午飯讓孩子午睡一會兒,孩子午睡醒了可以帶他去樓下轉轉,去小公園等地方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兒,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不怕生人,不但小,等到五六點帶孩子回家,一定要先洗手,可以在給孩子吃一些水果。然後差不多七點多吃晚飯,吃完晚飯給孩子讀讀繪本,講講故事,八點半九點帶孩子洗澡,準備睡覺。

    我女兒基本一天就是這樣安排。感覺很充實

  • 2 # 溪河18916898

    我的經驗是不管男女寶,每天一定要有親子共讀的時間,音樂一定要聽。幼兒期的孩子是在不斷的吸收外界的一切事物。你覺得他聽不懂或者沒必要這就錯了。幼兒學習首先是靠聽,比如學說話的孩子,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除了生理上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就是資訊量的獲取。家人經常跟孩子說話,孩子就會不斷的吸收,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當積累和發育達到一定程度,他就會自然開口開始反饋出來。其次是看,比如讀繪本,首先家長帶有感情的讀,用不同的語調來表達不同的情緒,孩子在聽的同時透過看繪本上的圖畫自己去理解。親子共讀的好處除了增進感情外,對孩子各方面的成長都有好處。而堅持不懈的親子共讀更能養成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好的閱讀習慣在未來的學習中也會為孩子帶來不小的收益。

    其次,音樂,同樣的一個道理,就是讓孩子用聽的方式來吸取知識。優美的旋律是孩子一個審美的初步概念。就像是一個聽古典音樂長大和一個聽搖滾音樂長大的人氣質上是不同的,這裡並不是在說哪種音樂不好,只是這兩種音樂風格給人帶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若是我說,16個月才開始進行親子閱讀已經有些晚了。這些自然是越早越好的。

    用我自己的孩子做例子。身邊的朋友經常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喜歡看書。我總結了一下,就是很早開始的閱讀打下的基礎。孩子兩個月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把布書當玩具,每天用黑白閃卡在他面前叨叨。每天哄睡也是唱歌或者念三字經給他聽。孩子第一句說出來的是“爸爸”,因為爸爸的發音對孩子而言更容易。第二個就是“念念”。她每天都會拿著喜歡的書跑到家人身邊說“念念”,曾經一度一家人對“念念”二字產生了恐懼。之後有一段時間孩子開始不說話,簡單的兩個字都不說,但是我們仍然堅持每天讀書,晚上哄睡也變成了念繪本。後來到了孩子一歲半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孩子可以完整的說出一句話,並從此走上了話嘮之路。其中大量的閱讀功不可沒。與此同時有一天孩子爸爸聽了王力宏唱的三字經的歌,在孩子面前唱了開始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馬上把接下來的幾句說了出來,這些都是我們沒想到的,也算是意外收穫,其實就是孩子在不斷的聽的過程中吸收了,會在不知道的什麼時候反饋出來。現在我的孩子不到三歲,平均每天的讀書量在15本左右,這裡面有他反覆看的書,也有新書。而他並不是每本都要求大人去唸,而是讀過的可以自己去看,有時他會把玩具擺一排給玩具講故事,甚至只要有他想看的書的時候周圍即便有人跟他說話,有小朋友找他玩他都會專注的把書看完再去做其他事情。現在每天晚上我會把書放在他的床頭,早上醒了後他不會叫醒我,而是自己坐在那裡把所有床頭的書看完。我想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所以,親子閱讀,音樂,請務必立刻開始。

  • 3 # 繪本九點半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歲半寶寶心理特點。根據皮亞傑認識發展論,0到2歲寶寶處於感覺運動智力階段。一歲多的寶寶剛可以穩穩的走路,開始探索周圍事物。也剛開始模仿大人說話,因此這個階段的小孩對新事物特別好奇。因此,透過繪本來讓寶寶認識事物,透過音樂讓寶寶感知節奏旋律特別重要,極大提高寶寶感覺運動。繪本方面,這時候寶寶可以讀觸控書,洞洞書,立體等寶寶摸起來感覺不一樣的來培養寶寶感覺智力。此外,心理上,寶寶交友雖然沒擺脫自我為中心,但也意識到自己並非孤立,因此常看到寶寶們平行玩耍,所以這時也需要透過繪本提高寶寶交友能力。生活上也開始要獨立刷牙,拉耙耙等,因此特別推薦寶寶讀《小熊寶寶繪本》《噼裡啪啦》《可愛的鼠小弟》等交友和寶寶生活的繪本。另外多讀繪本,可以培養寶寶跟爸媽的親密關係,提升寶寶的安全感。一舉三得。

  • 4 # 大澄小芥1

    建議懶的父母可以買一些可以自動迴圈到點播放的聽學機,那麼每天準時準點就能給寶寶大量的輸入,中英文兒歌,故事,古文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中秋為話題寫作文?